应用型转变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2022-01-01 02:13张海霞马瑞玲杨瑞平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双能双师师资队伍

张海霞 马瑞玲 杨瑞平

(河套学院,内蒙古 临河 015000)

地方本科院校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是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发展到大众化的特有产物。为了进一步提升地方本科院校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2014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引导一部分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变并开展本科职业教育。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又联合印发了《关于引导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的方向和人才培养的目标。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确立了应用技术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方向,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对新时代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作出新的部署。由此可见,国家高度重视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以及如何建设与地方本科院校发展定位相匹配的师资队伍问题,可以说地方本科院校能否成功转型,关键是师资队伍能否转型,而优良的师资队伍又是培养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重要基石。

一、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是激烈的人才竞争的挑战。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地理位置偏远,经济比较落后,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向中西部偏远地区倾斜的人才优惠政策,但由于地域和经济发展水平所限,工资福利待遇相对较低,地方本科院校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紧缺的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引进困难,所以地方本科院校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面临严峻的挑战。二是院校转型发展带来的挑战。转型发展的地方本科院校现有的师资学历层次相对较低,应用型专业师资队伍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化且双师双能型教师偏少,难以满足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在短时间内无法实现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实践能力,这是地方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巨大挑战,也是需要努力破解的难题。三是应用型专业的挑战。目前地方院校尚未建立完善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师进行自我转型主体意识不强,由学术导向、科研导向转变为职业导向、应用导向的动力不足,对自身在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中应该承担的教学与实践、技能与创新不够重视,导致培养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和创新创业型的专业人才难以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这是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又一个挑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师资队伍结构还不能完全适应地方本科院校发展需求

从总体上来看,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师总量基本能够满足需要,但结构不尽合理:一是部分应用型专业教师数量短缺。由于大多地方本科院校升本时间较短,教师还不能准确把握应用型专业与传统专业的区别,教师主观意识的转变还不能完全适应应用型院校的发展,因此原有教师不能完全满足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要求。二是高学历、高技能教师数量偏低。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是由大中专院校整合教育资源组建而成的,原有高学历人才就少,合并后需要一个过渡阶段,才能逐步增加双高教师数量。三是部分地方本科院校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不尽合理。高职称高学历教师学科分布不均衡,制约院校教科研的发展,同时师资队伍年轻化和老龄化并存,师资梯队出现了断层现象。

2.师资队伍整体实力与应用型院校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一是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仍然存在“重学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学术,轻技术”的教师评价倾向,没有凸显应用技术专业素养在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地位,导致教师应用技术能力提升较慢。二是新进教师大多是非师范类院校毕业生,未经过教学实践训练,在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技巧、教学安排等方面能力欠缺,不能尽快进入角色开展应用型教学与研究。三是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是由专科院校升格为普通全日制本科院校的,应用型教学模式相对滞后,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还没有完全从大中专院校转变过来,且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缓慢,还不能完全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模式。

3.双师双能型教师不足,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

一是数量不足。高级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或行业专家引进困难,同时院校内部教师的实践技能培养、培训力度不够,与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要求差距较大;且双师双能型教师在各院系和各学科分布不均衡,现有的双师双能型教师与应用型专业发展不能完全匹配且缺口较大。二是部分双师双能型教师专业不对口,不能满足院校应用型专业发展要求,专业化水平不高。三是双师双能型教师实践技能有所欠缺,专业素养不是很高且呈老龄化的现象,与行业企业高级技术人员还有一定差距,很难圆满完成应用型专业的实践教学任务。

4.缺乏领军人才,应用型教科研水平提升缓慢

一是部分转型院校高职称教师总量基本能达标,但具有双师资格的高职称教师却明显不足,特别是双师型学科带头人选拔、培养明显滞后,制约了应用型教科研活动的开展和校企合作。二是应用型教学团队建设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各院系之间不平衡和院系内部各学科之间的不平衡。三是尽管地方本科院校的教科研工作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和长足的进步,但地方本科院校在国家和自治区学科专业领域内具有影响力的名师很少,学科专业带头人特别是地区专家或名家不多,教科研成果较少。

5.院校人才培养、考核激励机制不完善

一是地方本科院校师资队伍日趋年轻化,青年教师的培养任务重,经费投入压力大。二是师资队伍的培养管理机制不完善。师资管理部门缺乏统筹规划,不能从院校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方面进行统一管理,且各学科培训人选与培训标准不统一,难以全面合理地评价培训效果。三是各级各类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评价不全面,没有将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应用研究放在突出位置,弱化了应用型评价导向;激励制度不够合理,没有制定教师分级分类考核指标,缺乏切合院校实际的考核激励机制。

三、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

1.加大应用型领军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增强院校的竞争力

一是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高端人才。对于办学经费相对紧张的地方本科院校要进一步完善高端人才引进政策与措施,在提供优惠物质条件的同时给予更多的精神层面的待遇,实现与研究型大学的错位竞争,逐步构建高端引领、骨干示范、中坚强化、青年进取的人才队伍。二是建立健全培养、培训机制,着力打造应用型青年学术英才。创新应用型青年教师培养、培训新模式,形成有利于应用型青年教师学术发展与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的新机制,实现应用型青年教师培养和培训常态化、制度化。推行后备骨干人才滚动培养计划,运用政策倾斜、重点扶持、平台推进、海外研修、团队融入等多种方式,统筹遴选有创新意识和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加以重点培养,逐渐形成合理的学术梯队。三是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院系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积极带领青年教师开展实践教学观摩、应用型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帮助青年教师尽快通过“实践教学关”和“应用科研关”。四是实行优秀青年教师应用教科研资助制度。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为优秀青年教师搭建应用研修学习平台,并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加强与国内外应用型院校合作并设立专项资金,促进教师的交流与合作。

2.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推进院校的转型发展

一是提升双师双能型教师素质,促进院校转型发展。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切入口,转变教师职业理念和职业形态,促进教师的学术形态紧密对接行业产业应用型人才需求,并逐步使院校重点建设的应用型学科和应用型特色专业的双师双能型教师在同类院校中具有比较优势,推动院校的转型发展。二是深化师资队伍改革,打造具有特色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实行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优先建设制度,建立“校校合作、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双师双能型教师工作机制。以应用型高层次人才为引领,以提升实践技能为突破口,形成一支理论实践兼通、专职实践技能指导、优秀企业技术人员兼职等相互融合的教学与实践一体化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促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三是突出双师双能型教师能力培养,强化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研究。把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作为院校转型发展的第一要务。以地方经济发展为依托,以应用型学科专业需求为基础,逐步加大行业产业需求度较高的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力度;完善教师赴行业、企业一线挂职锻炼、进修学习制度,注重学习效果,强化实践技能考核力度,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示范专业新技能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四是倡导具有行业学术背景的高层次优秀人才或企业一线技术人员与院校教师结对子,并定期与校本教师交流经验,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应用性研究,带动应用型专业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

3.注重培育应用型创新团队,积极构建合理的学术梯队

一是加大应用型创新团队建设力度。以院校科研与服务平台为依托,以核心课程体系为牵引,以应用型课程群为载体,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动力,每年有计划地建立紧密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教学团队和应用型学术群体,逐步形成应用型地方院校学术队伍的品牌和特色。二是理顺骨干教师队伍管理体制。建立学术骨干归口管理制度,制定学术人才培养规划,健全和完善教学名师、教学团队和负责人、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学术骨干、课程负责人等管理办法,构建合理的学术梯队。三是积极倡导跨学科、跨专业、跨院系的团队合作。以重大项目申报为契机,积极搭建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科研团队,凝聚学术力量,逐步形成学科交叉、专业交叉、知识交叉的应用型学术团队,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4.完善管理制度,创新管理体制

一是完善教师岗位聘用制度,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按照“按需设岗、竞争上岗、择优聘任、合同管理”的原则,建立岗位设置和工作任务相统一的人岗匹配评聘制度,实现师资队伍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力求报酬、待遇与岗位、履责情况相一致。二是突出二级院系管理职能,优化院系两级治理结构。院系两级领导明确各自的分工和职责,建立由院校制定教师选聘、培养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等统筹方案,具体实施由二级院系负责的管理模式,充分实现二级院系权、责、利的统一。三是规范双高教师的管理,鼓励双高教师深入教学一线。建立高职称、高学历教师管理制度,以双高教师为核心,组织本专业教师定期开展实践教学研讨,总结成果,查漏补缺。鼓励年轻教师积极晋升高级职称,逐步改善高级职称教师分布不均衡的状况。四是建立健全多元化考核评价机制,突显激励作用。摒弃传统的评价方式,构建以双师双证、行业企业经验、实践教学指导能力、应用性科学研究为突出导向的分层分类考核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提高教师应用型转变的自觉性与迫切性。教师考核量化制度,严格按照指标或测评项目等级划分标准,科学合理地综合评价教师的教科研工作。

5.强化师德建设,着力提高师德师风建设水平

一是把师德建设摆在师资队伍建设的首位。不断强化以德育人、以德治教的观念,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以及学术规范教育融入师资队伍管理的全过程。二是强化师德教育。组建师德教育宣讲团,坚持师德宣传制度化、常态化。每年针对新入职教师开设师德教育专题讲座,培育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利用教师节、教学科研专题会议以及专题电视片、广播、报纸、院校网站和微信平台等多种媒体形式,宣传院校优秀教师的典型事迹,努力营造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良好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三是健全师德考核评价机制。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把师德作为教师业绩考核、职务评聘、进修深造、评优选先等重要依据。健全师德师风监督考核机制,对失德失范者要严厉教育,对学术不端者要严肃处理。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以师风带学风、促校风,形成良好的学术风气和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

猜你喜欢
双能双师师资队伍
2022冬奥会背景下黑龙江省冰雪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策略分析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农村小规模学校“双师教学”美术教育模式探究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现代学徒制视域下高职院校双师队伍共同体探索研究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创新应用“双能”型物流工程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引培并举多元平台打造“双能”型专业教师队伍
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