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背景下高校人才心理健康问题探究

2022-01-01 01:46邢玲玲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心理健康心理

邢玲玲 杨 欢

([1]皖西学院电气与光电工程学院 安徽·六安 237012;[2]皖西学院实验实训教学管理部 安徽·六安 237012)

0 引言

高校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教育实践的重要平台之一,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起举取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随着高校“双创”教育的火热开展,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逐渐成为重要且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同时也是高等教育研究中的热点之一。就一些以应用型研究为办学方向、注重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任务的高校而言,如何结合当今“双创”的时代背景,深入分析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给出有效的对策,直接关系学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双创”教育的有效开展。高校辅导员作为从事大学生教育的工作者,身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一线,有必要及时了解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心理与思想活动,便于今后开展各项教学管理活动。因此,高校辅导员应该重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分析“双创”背景下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探索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更好地确保大学生能够健康、全面的发展和成才。

1 创新创业背景下高校人才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对策

1.1 教学模式转变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

借力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所取得的各类技术成果,在“双创”背景下,众多高校深入开展了各类教学改革。高校教师依托各类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任务,在所开设的各种课程教学中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MOOC、翻转课堂、雨课堂以及智慧课堂等一系列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平台出现在教学实践中。新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导性以及师生的互动性,并建立智慧化的教学情景,摒弃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填鸭式的教学特点。这些创新的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高校教学质量。然而,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实际教学课堂反映,部分学生在参与新的教学模式改革过程出现了一定的不适应。这些学生习惯于让老师牵着鼻子走的学习思想与当前新的教学模式背道而驰,学习上也产生了一些情绪波动。甚至有部分学生对教学改革持排斥态度,从而由主动学习的不适应性行为逐渐激发并产生了主动的厌学的心理。针对这一问题,高校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情境。例如,可以引导和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手机客户端或者电脑,参与优质线上教学资源的学习。同时与授课老师保持沟通,积极反映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老师一起完善教学模式,深化教学改革。

1.2 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

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同时正确引导大学生处理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也是消除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校大学生来自四面八方,他们的家庭背景、生活习惯不尽相同。因此,进行交往时应避免谈及对方忌讳的事情。由于部分学生没有考虑到这点,加之不擅交际、性格内向、畏惧与人交往等因素,从而造成部分大学生胆怯、多疑等不良心理,不利于正常学习与生活。长期以来,人们习惯用学习成绩的好坏去评价一名学生,其结果迫使学生围绕分数、名次、考试转。而教育目标偏狭、教育内容繁难、品德教育缺乏等也成为不少学校面临的突出症结。殊不知包括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突破瓶颈的创新能力等一系列情商素养在大学生走出高校之后的重要作用会逐步凸显。情商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戈尔曼曾指出,情商水平高的人往往社交能力强,外向而愉快,无论是独处还是与众人在一起时都能怡然自得。而这一品质对于创新创业也至关重要。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更要尽可能地切身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心理动态,更要意识到在“双创”背景下,开拓培养智商、情商双高的人才培养新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莫让学生在一味追求名次、荣誉等功利性的迷途上越走越远。

1.3 创新创业定位激发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些应用型本科高校,承担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重要任务。而创新创业日益成为拓展大学生就业渠道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与就业竞争强度逐年提高,一些学生在就业或创业的过程中未做好心理准备;也有部分学生好高骛远,认为单位对自己是大材小用,导致他们在就业和创业过程中多次受挫,进而感到迷茫、消沉。与此同时,部分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摇摆不定,总觉得自己所进行的创新创业活动辜负了父母所期待儿女拥有“铁饭碗”工作的期望,从而出现失望、怨天尤人等严重的心理问题。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多组织和开展关于就业观的讨论会,积极引导学生准确定位并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充分认清就业形势,拓展就业和创业渠道。

1.4 家庭境况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

家庭境况导致的心理问题贯穿于各个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安徽省作为长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全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要冲和国内几大经济板块的对接地带,近年来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然而,随着教育支出,尤其是生活费用的提高,那些来自省内并不富裕或者有着不幸遭遇家庭的大学生既渴望得到老师和学生的帮助,但又碍于自尊心而未将家庭情况告知他人,更担心受到其他学生的嘲笑和讽刺。物质生活方面的窘迫和特殊的成长环境导致部分学生出现抑郁、烦恼、自我封闭、自卑等心理。当这些不良的心理状态在时间的推动下,内心的矛盾会越来越多,最后在一个特殊的事件的刺激之下,最终爆发,从而造成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因此,高校辅导员从学生入学开始就要准确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家庭情况,积极开展各种帮扶措施,例如奖学金、助学金的评选,实地走访困难学生的家庭并提供一定的关切,对这些学生积极主动进行心理干预,尽力消除学生的经济上和生活上的困扰,改善心理健康问题。

2 高校开展人才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分析

2.1 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面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进一步深入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当中。结合新环境新背景,及时准确了解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及其成因,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工作,并正确引导学生尤其是新生快速地适应大学期间学习及生活。此外,还需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等活动,利用心理辅导站的资源优势积极培养他们抗挫折的能力;主动了解并倾听学生诉说心理困惑,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并且信赖学生,真正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2.2 努力提高心理素质教育能力

面对当前日益复杂的学生教育工作,高校的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提高心理健康能力、素质修养能力,并保持乐观的心态。他们可以积极主动参加心理健康学习、教育及培训等活动,认真学习进而提高自身的心理学知识。与此同时,还需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利用与学生建立起的友谊及时与学生沟通,较好的了解其思想与心理状况,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2.3 全面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班会,有效组织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交谈、知识讲座等活动。与此同时鼓励性格孤僻内向的学生多参与集体活动以及各种创新创业大赛,锻炼其胆识,做到不卑不亢,从而使学生的心理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鼓励并引导学生之间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并相互关心,相互进行心理交流。依托学生及时发现其他学生的不良心理预兆,进而对其进行开导、交谈与引导。确保学生能够缓解其心理负担,正确处理好其心理问题,使学生较快的恢复正常的学习与生活。

2.4 多样化沟通学生情感

疏导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时,可采取多样化的情感沟通方式。日益发展的信息科学技术也为我们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多样化平台。高校教育工作者可以使用QQ、微信、邮件、手机以及短信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交谈,将心理的困惑、烦恼告知好朋友或辅导员。还可依托所建立的心理辅导站,微信公众号以及微信群,引导学生积极关注,定期发布并推送有关疏通学生心理问题的内容或者心灵美文,有效开展线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此外,还可将教育工作者、家长与学生三者进行有效结合,从各方面了解学生的心理与思想动态,有效促进学生快乐、健康的发展。

3 结语

伴随着一些以基础学科为主的师范类高校向以理工科为主的应用型高校的转型和升级的完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在当前创新创业背景下,高校在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的同时,不能忽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高校辅导员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针对学生的不同心理问题给予有效的指导,确保大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生活,为今后更顺利地步入社会,更有成效地实践创新创业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心理健康心理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