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器适航技术专业硕士中法联合国际化培养实践与探索

2022-01-01 01:46白江波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国际化专业课程

唐 鹏 白江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北京 102206)

0 引言

适航性是航空器在预期的使用环境中安全飞行的固有品质,适航性设计要求是航空史上飞行事故换来的经验教训结晶,具体体现在航空器适航规章之中,并已经被国际民用航空界广泛认可。飞行器适航技术作为确保人民群众航空出行安全的基础和保障,其国际化特征十分显著。

自从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我国研究生培养迈向了国际化的高速发展进程。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主席指出:“新时代新形势,要扩大教育开放,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我国的研究生教育由学习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逐步走向了立足我国发展需求的合作办学之路。

随着我国民用航空事业的全面推进,“航空器适航专业”这一我国新兴紧缺专业在近十余年来也取得了长足进步,通过不断摸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适航技术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硕士的国际化培养正是顺应教育发展趋势,同时也是符合适航专业特点的重要培养途径。基于上述背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国国立民航大学”适航技术专业硕士联合培养(以下简称:“中法联合培养”)于2014年应运而生并持续至今,探索了适航技术专业硕士培养的新模式,也为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1 适航技术专业硕士培养面临的问题

(1)我国专业硕士培养普遍存在国际化培养的系统性不足问题。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全国各个高校广泛开展了国际化交流活动,切实提升了我国高校的国际影响力。但是在国际交流中仍然以邀请讲座和学生出访为主。邀请国外学者短期来华讲座,以开阔学生国际化视野为主,难以形成持久的影响;研究生出访短则数周,长则数月,在国外的学习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个人的自控能力,远离校园的督导管理,会导致部分学生学习效果欠佳。这些交流活动主要针对国外知名学者或者国内个别学生,缺乏系统性的专业学习计划和管理方案。因而研究生培养成效出现了喜忧参半、良莠不齐的现象。

(2)从跟随国外到引领国际的适航行业要求与适航专业人才的国际化培养现状不协调。我国适航专业的热潮是随着国产大飞机项目的推进而逐步形成,我国民航业必将由跟随引用欧美的适航规章、咨询通告等转向引领国际适航规则的方向发展。当前国产飞机ARJ21成功适航取证,C919正在进行最后的验证试飞,我国通航飞机、垂直起降电动航空器、无人机等各类新兴民用航空器的发展如火如荼,如大疆、亿航等国内企业走向国际化的步伐也越来越快,这些都要求我国适航专业人才能够与国际适航专业领域开展紧密沟通合作,全力保障民航业以安全为基石的健康发展。而目前我国适航专业硕士作为专业人才的主要来源,其国际化培养环节的覆盖范围和力度仍显不足,仅仅通过跟踪和翻译国际适航规章修订进程,已经不能满足我国民机自主研发的需求。

(3)适航技术专业的强实践性特征与我国目前适航专业教育模式不相适应。适航技术的发展是以确保飞行安全为根本出发点,从众多型号民机的研发、制造、运行、维护等长期积累的事故和事故症候中逐渐总结提升,形成了专业技术体系和方法。我国民机全程研发、生产、运行的实践历史较短,可供人才培养生动鲜活案例较少,仅仅依靠国内的教学资源,不容易深入浅出地开展教学活动,从而影响适航专业人才培养效果。在适航技术专业实习中,学生们能够接触到的案例仅有国内的相关型号,很少涉及目前运营的主流国外机型。

2 国际化联合培养合作伙伴

针对以上适航专业人才培养的不足之处,我们在立足针对国内专业领域对人才的培养需求基础上,首先确立了通过国际合作引来“他山之石”的决心。并且确定了与国外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根本目标是,弥补当下适航技术教育体系中尚待发展的短板,尽快形成适应国际规则的人才培养体系并且培养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适航专业领域人才,全面提升适航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在国际化视野内结合自身特点选择恰当的合作伙伴是中外联合培养的成功之基,需要根据自身特征和人才培养特定需要来着手遴选,而不是单一片面地追求学校整体排名等通用化指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航空器设计相关的诸多专业领域,如空气动力学、结构力学、飞行动力学、航空发动机设计等专业,具有显著的行业特色和深厚底蕴。在适航技术专业方面的国际化合作伙伴,应着重考虑其具备突出的民航特色,以及显著的适航专业教学特点等,从而构成优势互补的联合教学培养模式。

在欧美众多具有适航特色的潜在合作对象中,经过多方调研和局部合作尝试,反复研究对比双方优势以及合作潜力,最终法国国立民航大学(ENAC)脱颖而出。法国国立民航大学是法国优秀的航空航天专业院校之一,也是国际化程度很高的院校,其中超过40%以上的学生来源于欧洲之外。其硕士生培养以课程模块和工程实习为特色,强调能融入系统性的协作工作环境中的“工程师”的培养,航空安全与适航专业是欧洲最有影响力的特色专业之一。不仅与欧洲航空安全局、法国民航局联系密切,国内民航系统、飞机研制单位的人才也被持续派往该校进行深造,获得了国内适航专业领域的广泛认可。

3 中法联合培养模式

在选定合作伙伴的基础上,针对中外联合培养中普遍存在的以上问题开展了针对性的研讨和磋商,形成了独特的培养模式。最终采取了开展中法两地授课、进驻优势单位实习、研究中国特色问题等人才培养模式特点,已达到系统性、全方位培养适航人才的目标,所培养的硕士生将获得中法双学位。培养模式具备如下特点:

(1)开展系统性研究生培养,制定中法双方认可的完整培养体系和具体课程方案。

联合培养学制为两年半,实行弹性学习年限,完成北航和法国国立民航大学双方对于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要求,且在培养的全过程,需要接受北航导师的指导。

第1学期,在北航培养,完成培养计划中规定的课程,获得相应学分。课程至少432学时、27学分,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数学、专业基础(飞行力学、飞机结构等)、专业模块(传热、动力系统适航、系统安全性等)。期间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作为后续赴法方开展学习的必要保障。

第2-4学期,在法国国际民航大学培养,完成培养计划中规定的课程,获得相应学分,以及半年工程实习,通过后即可获得法方学位。其中各类课程 425学时、30个欧洲学分(ECTS),主要包括:基础模块(飞行力学、飞机结构、飞机性能优化)、专业模块(动力系统适航、飞机审定、复杂系统安全性、机载软件与复杂电子硬件、运行安全与人为因素、生产组织批准、运行流程、维修流程及持续适航)。

第5学期,学生回到北航培养,在北航导师指导下完成硕士论文。

总体而言,在培养方案的中法双方的课程整体结构相当。法国国立民航大学以课程模块和工程实习为培养特色,而北航强调基础课程和面向我国特有问题的学位研究论文。因此,双方合作在培养环节中形成了优势互补,并且在学制和运行方面具有可操作性。

(2)培养全程突出北航的主体地位,以解决我国适航专业领域急需的人才培养为目标。

在学生选拔过程中,需要首先从达到北航交通运输(航空器适航技术方向)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的学生中择优遴选。派出法国期间,学生需定期向本校指导教师提交书面报告。同时,学校依托学院、研究生院、国际交流合作处等部门专门组成的管理委员会对学生实施在外管理。

硕士毕业论文工作的指导以国内导师为主,以便对我国适航专业领域存在的特色问题开展研究,工作成果能够服务于我国适航技术相关专业领域。国内指导教师需要在开题、中期检查、毕业答辩等环节指导学生与国内常规学位学生同步进行。尤其是指导教师需要按照北航的专业硕士培养要求,结合中法联合培养学生的实际状况指导学生开展具有适航特色的课题研究工作。并且在回国后完成学位论文答辩获得北航毕业证和学位证,这样也可以有效确保留学人员学成回国服务我国适航技术相关行业。

(3)专业实习以国外环境为主,借助法方丰富的适航取证经验积累。

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之后,需要开展半年的专业实习,这是在吸收法方多年适航技术专业培养经验基础上设立的特色培养环节。适航技术本身就是服务于航空安全这一国际通用的技术领域,在适航技术专业工作中的国际交流频繁且广泛,因此熟悉和掌握国际同行的工作流程特点,能够为学生今后进入我国适航技术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也进一步提升了我国适航专业人才的国际化水平。

学生在国外的专业实习,也是对学生全面素质提升的有效培养环节。无论是适航取证还是审定工作,都需要很强的工程实践基础,这恰恰是一直身在象牙塔内学生们普遍缺乏的经验。在专业实习中,学生置身于熟悉的专业领域,但又会面对陌生工作模式带来的压力,能够使得所学的专业知识,尽快转化为工作中的实用技能,达到全面培养专业人才的目标。

4 中法联合培养的成果

中法联合培养专业硕士项目于2014年开始实施,2015年获批我国留学基金委立项支持,至今已经运行了8年,累计派出学生六十余名,其中37人获得留学基金委全额奖学金资助。成为联合培养的有效保障。历届联合培养学生均得到了良好的国际化培养,在课程学习、专业实习和硕士论文的培养环节中获益匪浅。

根据双方签订的培养协议,法方开放了极具特色的适航专业课程。这些课程依托了图卢兹作为欧洲航空首都的非常有利的地理位置,邀请到来自各个先进航空企业的工程师、管理者和飞行员进行授课。授课内容极为丰富且贴近工业实践,囊括了目前最先进的适航程序,适航技术手段以及适航管理规则等。同时,我国学生和来自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的优秀工程师一起学习适航知识,在参与课程设计与课程展示的过程中,学生对所学知识得到强化,也增强了与国际同行交流合作的经验。学生还有机会在专业人士的带领下参观空中客车生产线以及运营管理流程等。此外,学生们在法国学习航空基础课,让他们在航空科学和适航方面的英语专业名词词汇量得到很大提升,通过航空基础课中穿插的课程展示环节,学生用英语答辩和演讲的能力有长足进步。这些都非常有利于提高他们今后开展国际合作交流。

为期6个月的工程实习阶段,是对理论学习阶段学习内容的极大巩固。学生自行制作并投递英文简历,寻找合适的实习机会。有同学在法国国立民航大学实验室参与了学术论文的撰写,也有同学去了空客公司、慕尼黑工业大学实验室等协助研究适航前沿技术,在专业公司体系下开展了富有成效的技术工作,极大提升了学生的专业信心。

在硕士论文研究和撰写的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国际先进的适航专业基础知识和前沿的专业实践能力,并且在专业课程学习和实习过程中,国内导师已经结合国内适航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开始了远程指导论文专题的研究。学生在论文研究阶段也能够提供有益的新思想,与指导教师形成良性互动,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

5 中法联合培养的发展

在国家留学基金委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未来中法联合培养还会一如既往地为我国培养国际化适航专业人才。中法合作双方进一步认识到双赢的收益,并建立了坚实的互信关系。2018年1月9日,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法国总统马克龙见证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与法国国立民航大学校长在人民大会堂签署了双方合作办学备忘录。北航将与法国国立民航大学合作建立一所高水平、国际化、新机制的中法航空大学,将合作培养范围扩展到民航技术的各个专业领域,提升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质量,相信未来中法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和模式必将大放异彩。

猜你喜欢
国际化专业课程
聚焦港口国际化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