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 燕,罗 羽,王宗华,孔德辉,陆 亚,付晶晶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护理学院,重庆 400038
当前世界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中国第7 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总量为2.64 亿人,占总人口的18.7%[1]。据预测,到21 世纪中期,全世界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0 亿人[2]。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由于功能退化将遭受行动不便,一项调查显示,48.3%的老年人表示他们在上下楼或上坡时存在困难,31.0%的老年人表示他们在上下公共汽车或地铁时有困难,因此,老年人参加社会活动的可能性随之减少,社交网络的规模也将变小[3]。然而,社会参与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具有积极作用,也有利于继续发挥老年人的价值,缓解老龄化压力[4]。社会参与包括参与正式(参与社会团体或有组织的目的性活动)或非正式(跳舞、身体锻炼、唱歌、书法绘画、旅游等)的活动[3]。前期研究也报道了旨在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干预策略[5-6],然而大部分研究主要集中于传统线下参与的形式。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和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老年人社会参与已经拓展到线上形式。鉴于社交媒体和互联网实时参与不受地域限制的优势,一些研究者也开始探索利用社交媒体构建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干预模式,包括促进社会活动参与的干预、针对性的行为干预和治疗性的项目参与干预。现就国内外利用社交媒体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干预研究进行综述。
1.1 定义及应用现状 社交媒体是指基于互联网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信息、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主 要 包 括 社 交 网 站、Facebook、Twitter、YouTube、Instagram、微信和微博等[7]。由于社交媒体的普及性、便携性、交互性和参与性,已经成为颇具价值的媒介交流工具。数据显示,2020 年全世界约有36 亿人使用社交网站,普及率高达49.0%,而Facebook 的每个月活跃用户数量超过26 亿人,中国社交媒体微信、微博的月活跃用户分别为12 亿人和5.5 亿人[8]。同时,老年人也开始积极融入数字世界。据报道,2013 年—2017年,中国60 岁以上老年网民数由1 172 万人递增至4 014 万人,其互联网使用率从5.8%增长为16.6%[9]。调查显示,中国老年用户最喜欢使用的社交类应用程序是微信,使用微信已经成为中国老年人一种生活方式[10]。美国老年人使用社交网站也占较大比例,50~65 岁的老年人占64%,65 岁以上的老年人达到37%[11-12]。而荷兰65 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使用互联网的比例高达61.7%,社交媒体的使用也成为一种生活常态[13]。据报道,巴西55 岁以上使用Facebook 的人口数量约有220 万人[14]。可见,社交媒体逐渐成为老年人生活的重要载体,人与人的互动交流越来越多地转移到社交平台。老年人使用社交媒体的主要目的包括社会交往、信息获取(阅读资讯)、娱乐(观看短视频)、创作(创作短视频)[7]。研究发现,微信社交媒体中的人际交往功能最受老年人青睐,如视频通话、语音或文字输入聊天、朋友圈点赞或评论、资源分享、微信红包使用等[15]。而老年人使用Facebook 主要是通过发布评论分享想法、感受和讨论观点[14]。
1.2 社交媒体对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意义 老年人利用社交媒体进行社会参与,有利于促进老年人的社会交往,提升老年人的积极情绪体验,还有助于促进老年人的健康行为。
1.2.1 预防社会孤立,扩展社交网络 研究表明,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身体活动能力下降,再加之朋友减少、社会角色丧失等因素,导致其主动进行社会交往的频率下降,社会网络萎缩[16]。除此之外,交通便利性和活动设施的完善度也会影响老年人的社会参与,一些老年人会因为居住地偏远、活动设施不完善导致参加社会活动的可能性变小[17]。而随着新型传染病的流行与暴发,老年人需要被迫长时间待在家里,以避免与他人进行身体接触而感染病毒[18]。以上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均可能导致老年人缺乏与他人的真正的社会参与,从而发生社会孤立。而社交媒体的使用可以有效地解决社会孤立。Rebelo[19]研究发现,社交媒体可以克服距离障碍,重新建立和加强与朋友、家人的联系,并促进代际互动。Salma 等[20]研究表明,Facebook 或通过Skype 的视频聊天可以帮助老年人克服社会孤立感。
1.2.2 获得情感支持,缓解负性情绪 有数据显示,截至2020 年,中国独居和空巢老人约增加至1.18 亿人[21],并且他们面临着严重的孤独感,而孤独也是老年人们最常见的感受[22]。研究报道,独居、孤独与老年人抑郁密切相关,并且抑郁在老年群体中较为常见,韩国老年人抑郁发生率约为30.3%[23],德国为13.9%~37.1%[24],美国为15%[25],中国为11.6%[26]。然而,已有研究证实,熟悉社交媒体使用的老年人具有更多的社会支持和较低的抑郁症状[27]。同时,社交媒体也有助于提升积极情绪。贺建平等[28]研究发现,社交媒体能为老年人扩展社会资本进而提升其主观幸福感。此外,一些研究者在心理干预中也开始应用社交媒体。Zhang 等[29]为癌症病人开发了基于微信的生活回顾程序,包含电子生活回顾访谈、记忆提示、评论提取、思维空间和电子遗产产品,并启动了为期6 周的基于微信的生活回顾计划,结果表明有利于缓解癌症病人焦虑和抑郁。Tsai 等[30]研究表明,在养老院开展老年人与家人之间视频会议聊天项目,显著增加了对养老院老人的关怀、同情、信任和爱等正性情绪体验。
1.2.3 促进健康行为,改善健康 社交媒体正在形成一个全新的“智慧型”生活方式,类似于微信这样的社交媒体,其功能除了基本的社交聊天,还覆盖了医疗、运动等生活服务。研究报道,一些老年人会在社交平台上互相分享养生信息、文章或视频,而老年人表示会采纳与自己已有的养生观念和健康理念一致的信息[9]。研究发现,一些老年人也会主动在线搜索健康信息、疾病咨询,或与有类似健康问题的人进行交流等[31]。一项系统评价表明,基于互联网的生活干预有助于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32]。Harris 等[33]通过利用计步监测功能对老年人进行运动干预,结果发现其步数大约增加了十分之一,步行强度也有所增加。随着人们数字化经验的丰富,数字技术与老年人健康管理策略相结合的现象将会增加[34]。此外,对于某些疾病人群,社交媒体已经应用于疾病指导、体育锻炼和饮食指导。
2.1 干预类型及组织形式 基于社交媒体对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干预研究类型多样,根据已有研究,分为改善心理情绪体验和改善生活方式两大类。改善心理情绪体验类研究,如视频通话项目,该项目是采用视频通话的干预策略使老年人与家人(配偶、孩子或孙子)保持联系,其结果发现老年人情感支持增加,孤独和抑郁感降低[30]。Larsson 等[35]针对社会联系较少和社会活动减少以及自我感觉孤独的老年人,通过促使他们参加一系列网络活动来缓解其孤独感,其活动内容包括在Facebook 上完善个人资料和上传图片,联系亲戚,参与网络话题讨论,利用Skype 参加小组会议等。改善生活方式类包括以下研究项目,如通过智能手机应用程序+游戏提高老年人身体活动水平[36],利用手机应用程序改善肥胖[37],基于智能手机+手环改善老年人生活方式[38]等。有学者通过序列多次分配随机试验进行干预研究,旨在利用结合游戏元素的智能手机应用程序提高老年人身体活动水平[36]。该设计优势是随着时间变化,可以根据参与者对干预的反应进行调整。首先将参与者随机分为3 组,第1 组采用应用程序+定制消息干预,第2 组采用应用程序+定制消息+游戏化Ⅰ干预,对照组采用体育活动咨询;12 周内记录第1组和第2 组每个参与者每天的平均步数,在开始后6 周参与者将根据目标平均每日步数分为响应者和非响应者,所有无响应者将被重新随机分配,并有机会参与第3 组干预,即采用应用程序+定制消息+游戏化Ⅱ干预。Gomez-Marcos 等[37]利用智能手机应用程序记录每天食物摄入量,旨在促进健康饮食和身体活动,结果表明,其干预方案在减少女性腹部肥胖和体脂百分比方面具有显著效果。Recio-Rodríguez 等[38]针对65~80岁且无心血管疾病或认知障碍的老年人,利用智能手机和手环收集老年人每天身体活动信息和食物信息,每天结束时应用程序会根据收集的信息提出建议和个性化计划,以改善老年人的饮食习惯和体育锻炼,从而达到干预目的。
2.2 干预媒介及其使用技能培训 社交媒体的使用常常需要借助手机或电脑等数字设备。其中一些研究项目会直接使用参与者的数字设备[29,35],还有一些研究在研究实施阶段会发放数字设备给参与者使用,在干预结束后参与者归还智能手机[37-38]。但是无论是哪种形式,研究者都首先会给参与者提供操作技能培训[29,37-38],培训时间大概为15 min,以指导参与者正确使用。在一些研究中,研究者还会在参与者使用数字设备或应用程序1 周后,对参与者再次进行1 次单独访问,以确认是否使用正确及是否存在使用困难,同时解答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新疑问[37],这种方式确保了研究的顺利实施和研究的有效性。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和便携性,目前大部分研究都开始使用智能手机作为干预研究的媒介工具。
2.3 干预时间与频率 基于社交媒体的一系列干预研究,其干预时间为6 周至6 个月[29,36]。大部分研究的干预时间为3 个月,干预时间过短会影响干预效果。干预频率是指干预的次数,是发挥增益作用的基础。干预频率依据具体项目而定,如Tsai 等[30]的视频通话干预是每周1 次,每次至少5 min,共持续3 个月。基于微信的生活回顾程序对社区癌症病人的干预也是每周1 次,每次40~60 min,共6 周,约50 h[29]。而基于互联网的社交干预计划,则需要每天使用应用程序,持续3个月[35]。同样,大部分旨在改变个人生活方式的研究其干预频率也需要每天监测和控制,如Gomez-Marcos等[37-38]开展的研究需要每天使用应用程序收集信息和给予反馈。
2.4 干预效果评价 针对改善老年人心理情绪体验的研究,其干预效果评价聚焦于老年人的孤独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改善,以及社会交往满意度和情感支持等[29-30,35]。针对一些特殊疾病病人的干预研究,其评价指标还涉及生活意义和希望[29]。针对改善生活方式的干预措施,其评价指标包括步数变化、就座时间、腰围、体质指数和肌肉力量等,此外,还包括各项生理指标,如心肺功能、血压、心率和心血管健康评分等[36-38],在一些研究中,日常生活独立性和认知能力也会作为观察指标[38]。
2.5 社交媒体使用对老年人社会参与干预的影响因素 社交媒体是信息时代下出现的一种新事物,使用社交媒体对老年人进行社会参与的干预,必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具体如下。
2.5.1 老年人兴趣和需求 老年人兴趣和需求是影响老年人线上社会参与积极性的重要因素。研究报道,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对养生保健、身体活动和疾病管理有强烈的健康需求[39]。而在网络环境影响下,老年人也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健康信息,寻求医疗帮助[31]。在设计干预措施时,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社会需求和偏好。研究表明,将老年人关切的优先事项纳入干预计划有利于老年人积极参与[40]。此外,在制定干预措施时,利用老年人资源,如生活经验、专业知识、家庭和朋友支持等,激发老年人参与兴趣,其干预措施的效果最好[41]。
2.5.2 老年人健康情况 社会文化通常将老年人归为弱势群体和风险群体,各种顾虑常常将老年人排除在社会参与之外[42],老年人因为身体活动受限或残疾会降低其参与线下活动的可能性。同样,身体健康状况也会影响老年人对社交媒体的使用。研究表明,身体老化带来的听觉和视觉功能下降以及认知能力衰退是影响老年人使用社交媒体参与线上活动的主要障碍[43-44]。因此,设计干预措施时应评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并考虑他们复杂且不断变化的功能需求。
2.5.3 老年人对社交媒体的接纳度 社交媒体的普及使老年人线上社会参与成为可能。研究表明,感知有用性是反映人们技术接纳的重要依据[43]。然而一些偏远地区或经济基础较差的老年人,因无法获得信息媒介设备和互联网,从而感受不到社交媒体的益处[45]。部分老年人常常会抵制新技术、对新技术感到恐惧,原因是他们较早的经验和习惯难以改变[46]。老年人出于对隐私和网络安全的考虑[47],对社交媒体使用的积极性会降低。以上因素都会影响老年人对新技术的认同和接纳。
2.5.4 老年人社交媒体使用技能 社交媒体使用技能对老年人参与在线活动至关重要。当前老年人对于信息设备和社交媒体的操作熟练程度仍然不足,研究报道,一些老年人对线上活动兴趣缺乏并非是因为其成本和没有机会参与,往往是因为数字技能不足[48]。研究表明,近3/4 的老年人对使用设备完成在线任务的能力缺乏信心[49],这也成为老年人进行线上社会参与的主要障碍。而老年人使用技能的缺乏感会随着经验积累和针对性的教育而得到改善。因此,在选取用于促进社会参与的社交媒体工具时,首先应考虑老年人的使用能力,对于数字技能欠缺的老年人,在干预前应进行适当的培训,研究表明,凭借信息技术为老年人提供的远程干预都需要给予培训和支持[50]。因此,应根据具体干预内容,选择老年人熟悉的以及合适的社交软件和应用程序。
2.5.5 干预组织形式 基于社交媒体的干预组织形式多样,既包括一对一的个性化干预,又包括小组集中干预。研究报道,基于群体的小组干预措施在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方面效果更好[51],推测可能原因是在群体环境中老年人之间产生的社交互动增加,而社交互动是小组干预计划成功的关键驱动因素。此外,研究表明,多学科专业人员团队提供的多种形式干预有助于达到干预效果[52]。因此,在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干预计划中,可考虑采取小组形式和结合多样化的干预策略来实施。3 小结
目前,社交媒体已经被尝试用于改善老年人社会参与情况,其有效性也得到了许多研究的证实。但是既往利用社交媒体的研究多集中于对疾病的管理和不良生活方式的干预,还未涉及可以发挥老年人创造性的活动干预研究。在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对健康生活和积极生活的需求更大,未来的老年人新媒介素养更高,目前利用社交媒体促进社会参与的干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高质量的基于社交媒体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发挥价值的实证研究。鉴于社会环境差异,我国学者可以参考国外成功的干预模式,结合我国实际,积极探索符合我国老年人媒介素养的干预模式,助力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