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青 李茹冰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药学院 黑龙江·大庆 163319)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旨在提高个人的知识和经验储备量,并为实现个人价值做前期准备。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已经获得了持续终生的个人价值和经济价值。然而,自新冠疫情起,刚毕业的大学毕业生却难以找到适合自己教育水平的工作。这是因为,新冠疫情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运作模式,打破了学生面对面与学校沟通的模式。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另一种替代形式远程沟通与管理应运而生。远程沟通可以最大地减少疫情而引起的学生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并且,在疫情管控这种特殊的情况下,家校合作自此而更加紧密地合作。家校合作在各教育阶段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是在促进高校学生就业方面。
在教育部2021工作重点中强调,家校协同育人的目标任务是发挥学校指导作用,明确家长主体责任,研究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体系。然而,在学术界,家长如何参与学校协同育人并没有统一的定义。
《美国教育大百科全书》中对家校合作的界定为:以学校提供的教育为基础,家长通过多种途径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其子女的教育活动。Joyce Epstein(1998)首先提出“学校、家庭、社区合作”的概念,并强调了学校、家庭和社区对孩子的教育和发展负有共同的责任,以及论述了学校、家庭、社区三者对孩子的教育和发展的相互影响。在此研究基础之上,Barge and Loges(2003)认为,教师、学生和家长对家长参与的看法和方法是不同的。对于父母来说,家长参与教育的内容包括:家长定期监督学生的家庭作业。家长们认为,确保孩子们完全完成家庭作业并在需要的时候帮助他们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那些没有足够能力帮助孩子完成家庭作业或其他课程相关任务的父母指出了这种参与的重要性。
我国教育部于2012年3月,明确指出家长委员会可以参与学校管理,就学校工作计划和重要决定提供意见和建议,尤其是学生和家长直接感兴趣的决定和建议。我国有学者认为,家校合作是家庭和学校双方在学生教育过程中围绕学生发展或学生教育获得而结成的共同体,其价值在于可以使人们能够在更广阔的环境中获取更广泛的资源以实现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从而为学生更好地适应新的生产与生活模式做好准备。
综上所述,国内外对家庭教育的定义可整合为家庭参与学校教育为了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及为未来生活做准备。家庭和学校协调协作的原因是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进步及成功的机会。因此,建立家庭与学校的协作伙伴关系对学生的学业和技能的提升、实现个人价值至关重要。然而,本研究的“家校协作”是基于高等教育的背景下开展。所以,如何建立家庭与高等学校的伙伴关系才能最有意义和最有效是本文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就业是学生学业成绩和个人价值的首要体现。因此,家庭和学校如何协作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就业是本文另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父母角色的构建是在建立家庭和高等教育学校的伙伴关系中是最重要的。这是因为无论是父母的情感、态度、行为、知识和价值观均与子女发展建立了关系。但是,其中有多少可以影响到子女的发展要取决于父母在自己孩子教育与成长互动时参与度。这受到家长本人对父母角色的理解以及他们对自己孩子教育及发展的关心和关注。因此,如果父母认为孩子的成长应该完全由教师和学校来负责,或者如果他们确信孩子对自己的成长负有主要责任,则他们就不太可能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之中。父母在对子女的教育角色选择理论认为,父母所属的群体——家庭、学校、工作场所——都对其行为有所期望,其中包括子女期望父母参与自己成长过程中的行为;学校对家长参与子女教育的期望,如果学校不期望家长参与,那么家长就不太愿意参与。如果家长信任学校的态度,他们则会更多地参与家校协作。因为,每个家长都想信任学校,也想被信任。
家庭与学校的协作伙伴关系很容易被理解,但它是一个过于宽泛的术语,无法为研究提供一个明确的、可操作的重点,也无法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因此,我们通过沟通来可视化学校—家庭关系。沟通一直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的作用,沟通成为个人行动和反思的一部分。在通信无处不在时代,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都围绕着发送、接收或分析的信息。
在新冠疫情影响下,学生不仅在网上进行社交活动,而且还利用互联网来课业学习、与教师同学交换意见做出决定,并且可以寻求招聘信息。而教师及家长必须接受改变疫情期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的变化,并且也要支持学生能在家庭环境中完成学业并实现就业。
本文认为,家庭和高等教育学校的伙伴关系是家庭参与高等教育的未来之路,它要求教师、家长和学生们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彻底改变。学校与家庭之间沟通的主要要素包括:学生、家长和学校共享信息来源及沟通渠道畅通。从本质上和理想上讲,学校-家庭沟通主要发生在学校向家庭传递信息,并家长能够按照发送者的意愿接收信息。面对面交流是使用最广泛的沟通方式。然而,高等教育学校中的教师和家长而是更多地使用便于远程沟通的数字工具。通过数字工具进行沟通与面对面交流并无太大差异,其有利于维持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有效关系,学生、家长和老师都能从中受益。
虽然,家长一代所受教育并没有年轻一代程度高。但是,年轻一代并没有获得比家长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这是因为,教育的价值正在发生改变。也就是说,学历正在经历“通货膨胀”,学位在当前劳动力市场的价值正在下降。因而,有必要对高校毕业生在“家校协同”的机制下进行就业教育。
教育与就业之间的关系不仅取决于教育为以后的工作任务和其他生活领域准备学习的功能,而且取决于教育的层次与结果。社会对个人的认可度取决于个人在受教育过程中所培养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然而,学生从学校过渡到工作有多大程度的匹配度,学生个人是无法做到完美的。因此,高等学校必要对学生及其家长进行就业教育,以帮助学生和其家长了解学生自己、获得职业信息,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选择并做出职业决策。与此同时,还要实现家校信息的相互沟通,让更多的学生和家长了解职业信息,帮助学生家长更好的进行职业选择,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信息的交流,可以让毕业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防止出现毕业之后就业的迷茫,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能力,进行有效的职业决策,从而全面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
首先需要吸收发达国家的经验,完善家校协同的相关法律,为学校和家长的管理提供更多的制度保障,以此来提升学生家长对于家校协同合作的认识,从而切实提高学生家长对家校合作的重视程度,让更多的家长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其次还要加强对发达国家的标准借鉴,结合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更符合我国现状的相关标准,以此来帮助家校协同机制的有效开展,并为家长与学校的共育行为提供更多的规范。并且在法律的帮助下,加强学校与各个就业单位的合作,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还可以积极运用家长的资源,为学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想要切实发挥家校协同制度的作用,就需要从多个方面来加强家校互动,只有实现了家校的高效互动,才能够帮助家校协同机制发挥更大的作用。首先要增多家访的次数,通过家访可以最直接的对学生的家庭状况进行了解,并与学生的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家长对学生就业的意见,进而实现家校的互动与沟通。其次,开通咨询热线,为家长提供更多了解学生了解学校的方式,同时为学生家长提供全方位的问题解答,帮助学生家长更全面的了解学生在活动、家庭作业等方面的表现。再次,可以在学校网站增加展示区,将学生的奖项、学习成果等进行展示,让家长可以全面的了解孩子的成长与进步,从而更好的参与到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去,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引。最后,可以将校园对家长开放,家长能够以志愿者、参观者、管理者等身份进入校园,帮助教师进行班级的管理,发现学校教育和管理方面的不足,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帮助教师与学校更好的开展管理工作,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保障学生就业时专业能力达标、专业素养达标,有更多的就业选择。
想要真正落实家校协同机制,促进毕业生就业,就需要实现家校真正对话,让家长与学校之间形成更深层次的信任。首先学校应当加大对自身办学理念的宣传,积极开展家校联动,让家长更真切的了解学校的教育过程,其次,家长还要加强对学校的信任,在教学理念上达成共鸣,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最后还要加强对毕业生就业的相关指导,有家长和学校交流协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