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沉渣镜检和尿常规干化学法在尿常规检验中的价值

2021-12-31 01:11:46曹宇
当代医学 2021年36期
关键词:化学法尿沉渣尿常规

曹宇

(辽宁省锦州市妇婴医院检验科,辽宁 锦州 121000)

尿常规检验是临床三大常规检测项目之一,通过检测尿液可反映患者机体的代谢情况、肾脏疾病和泌尿道疾病情况,可为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依据。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半自动与自动化设备得到快速发展与普及,许多医院相继使用尿沉渣分析仪、尿液分析仪,因二者检测原理不同,其检测结果也存在差异性[1-2]。尿常规干化学法是检测尿液中某些化学成分、细胞与试纸条上的特定发色模块发生呈色反应,然后通过尿液分析仪得出最终结果[3]。但因尿液样本、试纸、仪器设备等易受多种因素干扰,因此,检验结果常出现漏诊和误诊现象,易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而尿沉渣检验法是利用显微镜检验尿液沉淀物,如尿液中细胞、细菌、管型、结晶及寄生虫等各种病理成分,能有效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4]。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2月于妇婴医院行尿常规检验的患者420例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尿沉渣镜检和尿常规干化学法在尿常规检验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2月于妇婴医院行尿常规检验的患者4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210例。常规组年龄6~52岁,平均(31.63±4.45)岁。实验组年龄7~53 岁,平均(31.83±4.62)岁。两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均为女性(含孕产妇)及儿童;均行尿常规检验;所有患者或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先天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者;乙肝、肾炎、重症肺炎者;凝血功能异常者;重大脏器损伤者。

1.2 方法 患者检测当天清晨均使用一次性洁净容器取约20 mL尿液作为检验样本。

1.2.1 常规组 采用尿常规干化学法检验,选取尿液标本10 mL,混合均匀,使用优利特-1500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及其配套尿11试纸条行尿常规检验,然后使用贝克曼IQ200全自动尿有形成分分析仪进行自动检测,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循操作规程进行检测。

1.2.2 实验组 采用尿沉渣检验,取10 mL新鲜尿液置于刻度离心管内,1 500 r/min 离心5 min,弃上层清液,残留尿和沉渣0.2 mL,充分混匀后取约1 滴(0.02 mL)滴在无菌载玻片上,分别采用低倍镜、高倍镜检测尿液,于显微镜条件下持续观察15 个不同视野。检验人员指导患者在1 h 内完成尿常规检验,尿液样本应放置在26 ℃环境中保存待测,放置时间不宜>2 h。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定量红细胞及定量白细胞的检验结果。阳性结果:定量红细胞指标水平>7.0 μ/L,定量白细胞指标水平>10.0 μ/L;比较两组漏诊率(假阳性)与误诊率(假阴性)及总错误率。总错误率=漏诊率+误诊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检查结果比较 实验组定量白细胞检验阳性率高于常规组,定量红细胞检验阳性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检查结果比较[n(%)]

2.2 两组误诊率和漏诊率比较 实验组误诊率、漏诊率及总错误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误诊率和漏诊率比较[n(%)]

3 讨论

尿常规检验是临床实验室检测常见项目,通常将其应用于泌尿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效果的分析及对患者预后情况的评估,同时,该检测还可为患者的用药安全及健康情况评估提供一定的指导依据。

目前临床常用尿常规检验方法包括尿常规干化学法、尿沉渣镜检法等,其中尿沉渣镜检法是利用显微镜的放大作用,直接将尿液中的有形成分直观真实地呈现在镜下,如细胞、管型、寄生虫等,通过上述病理状况鉴别诊断患者病情[5]。而尿常规干化学法通过对患者尿液中白细胞、红细胞、尿蛋白、结晶等物质进行常规检验,若上述四项中任何一项出现阳性标本,则判断患者存在超过正常范围的细胞成分或病理性物质[6]。其中尿常规干化学法测定白细胞的原理是由于尿液中含有的中性粒细胞酯酶可催化试纸条上的吲哚酚脂,使其分解成吲哚酶,再与重氮盐发生呈色发应,形成紫色复合物。而该中性粒细胞酯酶为白细胞特有的特异性酶类,因此,利用该方法可检测人体尿液中的白细胞浓度[7]。但由于尿液中不同物质成分、试纸差异、仪器设备等因素均对检验结果造成极大影响,导致检验结果准确性较低,影响医务人员对患者病情的诊断与治疗,造成误诊和漏诊现象。如试纸条上的吲哚酯酶不能与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反应,故存在假阴性结果,如患者存在肾移植排斥反应、肾炎或上呼吸道感染时均会产生淋巴细胞尿,影响检测结果,造成假阴性;另外,患者服用大量头孢霉素或庆大霉素等药物也会影响检测结果[8]。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定量白细胞检验阳性率高于常规组,误诊率、漏诊率及总错误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表明尿沉渣镜检法对于白细胞的检出明显优于尿常规干化学法,分析原因为,本研究所选取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和儿童,其中女性患者阴道分泌物会污染尿标本,其尿液中含有大量的扁平细胞、鳞状上皮、小圆形上皮细胞,特别是阴道上皮,具有类似中性粒细胞的功能,可与试纸条上的吲哚酯酶发生反应,从而出现多例假阳性结果。

尿常规干化学法在测定红细胞时,主要是通过检测亚铁血红素,该化学物质存在于红细胞的血红蛋白中,具有类似氧化酶的催化活性,可氧化分解成新生态氧,并于邻联甲苯胺发生反应,生成蓝色化合物,因此,可测定红细胞及游离血红蛋白[9]。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定量红细胞检验阳性率低于常规组(P<0.05),表明利用尿常规干化学法对于定量红细胞检出优于尿沉渣镜检法,分析原因为,尿沉渣镜检法是利用相关仪器进行检测,但只能检测未破坏的红细胞,因此,其检测结果与尿常规干化学法存在明显差异。但本研究发现,尿常规干化学法测定红细胞时,尿液中含有的其他物质,如肌红蛋白、革兰氏阴性菌及部分革兰氏阳性菌释放的过氧化物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均会分离出游离氧,干扰色源呈色,出现假阳性[10]。另外,某些肾病患者尿液中红细胞破裂后导致血红蛋白逸出,也会造成尿常规干化学阳性、镜检阴性。同时,尿常规干化学法属于定性或半定量分析,而尿沉渣镜检可直接鉴定尿液中的有形成分,识别化学检查难以发现的异常情况,因此,在临床实际尿常规检测中,采用尿沉渣镜检与尿常规干化学法均有优缺点,但尿沉渣镜检检出率相对更高,而两种方法相互结合,并根据患者临床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可有效提高尿检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尿常规检验中尿常规干化学法与尿沉渣镜检各有优缺点,在单一无法准确判断时,应结合临床综合分析,为临床诊治提供正确检验结果。

猜你喜欢
化学法尿沉渣尿常规
尿常规与尿沉渣对尿液检验的影响及分析
湿化学法合成Ba(Mg(1-x)/3ZrxTa2(1-x)/3)O3纳米粉体及半透明陶瓷的制备
陶瓷学报(2019年6期)2019-10-27 01:18:40
用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进行尿沉渣检验的作用分析
化学法处理电镀废水的研究进展
电镀与环保(2017年2期)2017-05-17 03:42:14
影响检验科尿常规检验的因素及改进管理措施分析
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与尿干化学检测对尿路感染诊断价值的研究
湿化学法合成羟基磷灰石晶体及其表征
尿常规干化学检测结果准确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对尿常规检验影响因素的研究
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UF-1000i的性能评价及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