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燕
(江西省九江市第五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西 九江 332000)
人体血细胞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在病理情况下患者细胞的形态、结构及染色质呈现出多样的表现。临床治疗过程中血常规通常是必查项目之一,能反映多种疾病的发生及病情进展程度,对血液系统疾病及造血能力的评估具有重要作用[1]。血常规测定方法主要有镜检法和血细胞分析仪法两种,其中镜检法是检测血细胞计数的金标准,但该检测方法耗时较长,不能满足基层医院的推广应用。而血细胞分析仪符合现代检验工作机械化的发展趋势,具有操作简单、重复性好、测定项目多等优点,能显著提高检测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可为临床医师制定诊疗方案提供参考数据[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血液分析仪法和镜检法测定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20年1—10月于本院行血常规检查的115 例患者的血液标本,其中男59 例,女56 例;年龄22~59岁,平均(41.38±3.76)岁。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在医生指导下完成相关检查、治疗;精神正常,能进行正常交流沟通。排除标准:存在凝血功能异常或伴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近期接受过可能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的治疗;依从性差。
1.3 方法 采集患者空腹静脉全血1.5~2 mL,并将血样置于13 mm×75 mm的K2EDTA抗凝管充分摇匀,在室温下保存备用,于2 h内完成检测。镜检法(金标准):取15~20 μL 血液样本直接涂片,血滴于玻片中央,距边缘约0.5 cm处,推片时形成30°~45°;实施瑞氏吉姆萨染色,准确控制染色深浅;选择血片体尾交界处,分散均匀、细胞展开良好区域,采用OLYMPUS CH20光学显微镜行白细胞分类;每张血片取100个白细胞进行分类计数,以2张血片各类血细胞计数取平均值作为最终检测结果,同时检查是否存在异常细胞、幼稚细胞及其他细胞形态的非正常改变。血液分析仪法:采用Sys‐mex XN-1000全血自动模块血液体液分析仪[希森美康医用电子(上海)有限公司,产品注册号:国食药监械(进)字2012第2402486号]及配套材料对标本血样进行分析。操作步骤严格按照仪器的标准操作规范进行。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镜检法和血液分析仪法测定白细胞计数的检查结果。②白细胞计数水平>10.0×109/L为检测结果阳性,否则为阴性,比较两种检测方法阳性率,计算血液分析仪法检测的准确性、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准确性=(真阳性+真阴性)/(真阳性+假阴性+假阳性+真阴性);特异度=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灵敏度=真阳性/(假阴性+真阳性);阳性预测值=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阴性预测值=真阴性/(假阳性+真阴性)。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镜检法和血液分析仪法白细胞计数结果比较 115 例患者血液样本中,人工镜检法检测的白细胞计数水平为(7.12±2.37)×109/L,血液分析仪法为(7.10±2.34)×109/L,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32,P=0.974)。
2.2 镜检法和血液分析仪法白细胞分类结果比较 两种检测方法淋巴细胞比率、嗜酸性粒细胞比率、嗜碱性粒细胞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液分析仪法检测中性粒细胞比率低于镜检法,单核细胞比率高于镜检法义(P<0.05),见表1。
表1 镜检法和血液分析仪法白细胞分类结果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white blood cell classification results between microscopy method and hematology analyzer method(,%)
表1 镜检法和血液分析仪法白细胞分类结果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white blood cell classification results between microscopy method and hematology analyzer method(,%)
方法血液分析仪法(n=115)镜检法(n=115)t值P值淋巴细胞比率29.34±2.54 29.00±2.56 1.011 0.313中性粒细胞比率61.08±3.84 63.40±3.87 4.563 0.000单核细胞比率7.66±0.97 5.65±0.90 16.290 0.000嗜酸性粒细胞比率1.69±0.26 1.64±0.27 1.430 0.154嗜碱性粒细胞比率0.23±0.17 0.22±0.19 0.421 0.674
2.3 镜检法与血液分析仪法检查分析 镜检法检测白细胞计数阳性24例,阴性91例;血液分析仪法检测白细胞计数阳性29 例,阳性率为25.22%。血液分析仪法检测白细胞计数的准确性为92.17%(106/115)、灵敏度为91.67%(22/24)、特异度为92.31%(84/91)、阳性预测值为75.86%(22/29)、阴性预测值为97.67%(84/86),见表2。
表2 镜检法与血液分析仪法检查分析Table 2 Analysis of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and blood analyzer
2.4 镜检法与血液分析仪法异常细胞检出率比较 血液分析仪法异常细胞检出率高于镜检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镜检法与血液分析仪法异常细胞检出率比较[n(%)]Table 3 Comparison of abnormal cell detection rate between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and blood analyzer[n(%)]
血液学指标是评估患者健康状况和了解其各器官功能状态的重要依据,能客观地反映机体的生理功能和代谢状况。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上一种基础的化验检查,相关生理指标的测定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因此,有效检测、分析患者血常规,在特定情况下对疾病诊断及治疗干预具有重要意义[3]。白细胞在病菌侵入人体时变形穿透毛细血管壁,将其包围吞噬,是人体与疾病斗争的“卫士”。白细胞分类计数是血常规检测的主要项目之一,对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判断能有效反映疾病的发生及是否存在感染等情况,且能初步检测患者的感染类型及严重程度[4]。
镜检法能清楚地呈现细胞的形态、细胞浆染色特点、核染色质及核仁,能弥补仪器对形态鉴别的不足,还能直观评估和验证血细胞分析仪结果的准确性,但由于检测时间较长,对检验人员的专业性要求较高,临床推广应用受限[5]。血液分析仪具有检测效率和质量高的优点,还适应大样本批量检测,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在白细胞检测过程中,血液分析仪首先将样品红细胞溶解,之后对白细胞核酸进行荧光染色,选择能较好反映检测结果的血片,从核酸浓度、细胞内容物复杂程度及细胞大小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6-7]。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液分析仪法检测中性粒细胞比率低于镜检法,单核细胞比率高于镜检法(P<0.05)。提示血液分析仪检测白细胞计数分类能高效获取五分类白细胞的分类统计,但与镜检法相比存在一定差异。分析原因为,血液分析仪基于半导体激光流式细胞技术,能获得较好的检查效果。但血液分析仪是根据细胞核及其体积的大小所产生的脉冲不同而分类,检测过程利用低角前向散射光反映细胞体积大小,高角前向散射光反映细胞内部精细结构和颗粒物质,并以散点图体现所采集信息。因此,仪器检测对部分大的单核细胞及在某些血液系统发生疾病时,部分胞质颗粒物质增多、核型扭曲折叠的幼稚细胞分辨困难,易将其误认为单核细胞,导致结果中单核细胞比率增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115例患者血液样本中,人工镜检法检测的白细胞计数水平为(7.12±2.37)×109/L,血液分析仪法为(7.10±2.34)×109/L,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镜检法检测白细胞计数阳性24 例,阴性91 例;血液分析仪法检测白细胞计数阳性29 例,阳性率为25.22%。血液分析仪法检测白细胞计数的准确性为92.17%(106/115)、灵敏度为91.67%(22/24)、特异度为92.31%(84/91)、阳性预测值为75.86%(22/29)、阴性预测值为97.67%(84/86);血液分析仪法异常细胞检出率高于镜检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血液分析仪应用于血常规检查能较好地满足日常血细胞计数与分类,获得较理想的诊断特异度、灵敏度,且异常细胞检出率高于镜检法。分析原因为,血液分析仪法临床应用存在诸多局限性,尤其是细胞识别过程中出现误判的可能性较大。在细胞形态学分析方面,血液分析仪并不能细致地区分白细胞的大小、形态、结构及其细胞核、细胞质、染色质着色深浅、颗粒变化特点,而只能根据物理特性对白细胞进行粗略分类,具有一定局限性。对于与五分类白细胞形态接近的部分红细胞,在仪器检测中通常计入白细胞。对细胞形态识别有误的细胞,如幼稚细胞,常在白细胞直方图上被错误分类或出现异常提醒,增加淋巴细胞计数等,在检测过程及后续对细胞进行分类时不可避免出现一定的假阳性,进而对检查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临床误诊[8-10]。因此,血液分析仪检测虽有较高的灵敏度,但其特异性要稍低于传统检测方法,对有异常警报、嗜碱性粒细胞或单核细胞比率增高的标本,单独应用仪器分析可能存在诊断结果差错,不能完全替代镜检法。对检测结果数据明显异常的患者,过度依赖仪器检测,缺乏有效镜检复诊易造成误诊。因此,对血液分析仪检测显示白细胞有异常图形或报告异常结果数值的患者,需加强人工镜检复查,实现镜检法与仪器检测的结合,以提高检测准确性,降低漏诊率、误诊率,更好地推进临床诊疗方案的制定,促进患者恢复。
综上所述,血液分析仪应用于白细胞计数检测效果较好,但单独应用仪器分析可能存在误诊情况,无法取代具有识别各类细胞、分类控制作用的镜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