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旅游网络平台研究进展与基金项目资助

2021-12-31 09:11林锦屏艾玉娟钟竺君周美岐韩雨婕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21年1期
关键词:网络营销网络平台资助

林锦屏,艾玉娟,钟竺君,周美岐,韩雨婕

(云南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1)

2015年9月,原国家旅游局发布了《实施“旅游+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通知》,明确指出互联网将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助力实现传统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当前,网络快速传播的特性和智慧旅游管理系统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互联网+旅游”是以旅游者的体验感为核心关注点,以解决旅游目的地的信息化诉求为目标,以旅游管理机构的政策要求为方向指引,针对旅游业的特点,制定智慧旅游信息化解决方案。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引发了旅游业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

国外旅游网络平台研究深入且成果丰富,从信息技术与旅游业的相互关系着手研究,包括研究理论完善与深化,旅游信息系统的实践案例等;国内旅游网络平台研究起步较晚,还处于初级阶段,多以网络营销为主。本文搜集、梳理、统计、归纳与总结了国内外研究文献,对旅游网络平台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热点与进展和基金项目资助情况等进行了全面分析。

1 国内外文献的基本概况

1.1 数据来源

国内文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以“旅游网络平台”为关键词,剔除报纸、会议论文,再以核心期刊为条件,共检索到17篇论文;以硕博士论文为条件,共检索到136篇文章。国外文献来源于Web of Science平台,以“travel network platform”为主题,在剔除书评、访谈、消息、社论、会议论文和不相关论文的基础上,再以核心期刊为条件,最终获得591篇论文。国外最早关于旅游网络平台的论文发表于1979年。据此,本文共获取了1979—2019年间的831篇国内外文献。

1.2 年度载文量

国内外旅游网络平台的发文量均呈上升趋势。国内载文量以“波动式增长”为特征,发文量较多,但质量良莠不齐。论文最早发表于2005年,2017年载文量达到峰值,有41篇。总体来说,国外研究早于国内,并以“缓慢上升—急速增长”为特征,但载文量具有一定的波动,可分为起步、拓展、提升3个阶段:①起步阶段(国外:20世纪后期—1998年;国内:2005—2009年)。国外对旅游网络平台的研究可追溯到旅游电子商务研究,直到20世纪后期国外将旅游网络平台纳入研究视野,研究成果较少;国内关于旅游网络平台的专项研究始于2005年,2005—2009年仅有论文15篇,且为简单的描述性分析。②拓展阶段(国外:1999—2012年;国内:2010—2019年)。国内外研究均呈扩张态势,1999—2012年国外年均载文量约为9篇,较之起步阶段有小幅增长,表明国外学者持续关注该研究领域;2010—2019年,国内旅游网络平台研究文献不断增多,增势明显,这与当前大力推行“互联网+旅游”相呼应,表明其逐步受到重视。③提升阶段(国外:2013—2019年)。国外载文量大幅增长,总载文量远超前两个阶段的总和,表明国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且成果丰富,年均载文量达到61篇,旅游网络平台研究成为热点领域,而国内相关研究还未进入该阶段。

1.3 来源期刊类型与研究学科分布

来源期刊:国内外旅游网络平台的研究成果多登载于不同学科门类的期刊上,载文量排名前8位的依次为旅游学、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期刊(表1)。

表1 国内外主要来源期刊名称及载文量占比(%)

从统计结果可知,我国旅游网络平台的研究成果涉及93种期刊,多数以刊登1篇为主。此外,旅游网络平台的学位论文占比较大,主要来源于我国79所大学的硕博士论文(图1)。其中,华侨大学的学位论文数量最多,共6篇,占比为4.44%。1—2篇的大学占比为56.56%。国外刊登旅游网络平台的研究成果有445种期刊,多以刊登1篇论文为主。载文量前8位的期刊中只有1种是旅游学术期刊——《Tourism Management》,该期刊是国外旅游领域最具影响力和导向性的学术期刊之一。

图1 中国学术论文来源及载文量

学科分布:旅游网络平台的相关研究涉及经济学、管理学、地理学等学科,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从表2可见,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经济学,占国内发文量的81.70%,涉及计算机和通信经济学的论文约占14%,主要研究平台的开发与建设。此外,也涉及到农业经济、商业经济、工商管理和新闻传播等学科。国内刊登此类论文的旅游学术期刊只有1种——《旅游纵览(下半月)》,且刊载的相关论文较少。国外主要集中于计算机科学领域,发文量占比为54.15%,工程学领域占比为46.36%,与国内相似,在旅游科学领域的研究甚少。

表2 国内外旅游网络平台的研究设计学科领域及载文量占比(%)

1.4 案例地分布

国内以案例地展开研究的论文近半数,凸显学者对案例研究的重视程度,案例地分布广泛,涉及24个省级行政区,其中以山东、海南、四川为案例地研究的论文数量较多(图2)。此外,国内案例研究还涉及某一具体的旅游网络平台,如去哪儿网、人民网旅游等。国外以案例地研究的论文约占1/3,研究区主要集聚在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也是世界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核心区,说明学者的重视程度较高,挪威、罗马尼亚等为案例地的发文量维持在3—4篇。国内外研究案例地分布见表3。

图2 中国旅游网络平台研究案例地分布表3 国内外研究案例地分布

数量(篇)国内研究区域国外研究区域≥6山东、海南、四川美国、中国、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法国、西班牙、德国、韩国、加拿大、英国、印度、希腊、荷兰、葡萄牙、比利时、日本、瑞士、巴西、奥地利、芬兰、伊朗、沙特阿拉伯、新加坡、智利、马来西亚、波兰、埃及、以色列、瑞典4—5福建、河南、湖南、新疆、浙江、河北挪威、罗马尼亚、哥伦比亚、墨西哥2—3甘肃、广西、江苏、东北三省、江苏、江西、辽宁、山西、云南克罗地亚、新西兰、俄罗斯、阿拉伯国家、越南、塞浦路斯、丹麦、肯尼亚、摩洛哥、乌克兰1广东、黑龙江、湖北、内蒙古、西藏、长三角、西北五省阿根廷、孟加拉国、古巴、多米尼加、前东德、厄瓜多尔、德国、关岛、匈牙利、印度尼西亚、尼泊尔、巴基斯坦、波多黎各、卡塔尔、南非、斯里兰卡、泰国、突尼斯

1.5 国内外旅游网络平台研究方法统计

本文通过对旅游网络平台研究文献的整理与分析,将研究方法归纳为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两种(表4)。

表4 国内外旅游网络平台主要研究方法统计

国内和国外的研究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国内研究以定性分析、实地调研、案例研究居多,近年来定量研究方法呈上升趋势,但应用较为简单的数学模型方法,研究结果的适用性和科学性有待加强。国外的研究以定量研究方法为主,侧重应用较为复杂的数学模型。

1.6 研究主题分析

国内关于旅游网络平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平台的营销、旅游网络平台的建设和营销方式。由于无法对国外“旅游网络平台”相关文献的研究主题进行直接统计,因此本文以文献相关性与被引量进行总结归纳,只得出热点主题,具体见表5。统计结果表明,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通过网络社交媒体平台搜寻旅游相关信息,包括旅游体验等,为旅游决策,特别是旅游目的地决策提供依据。

表5 国内外关于旅游网络平台研究排名前列的主题

2 国内外基金项目资助的发文量分析

本文尝试通过搜索与整理国内外基金项目资助的发文量(表6),客观反映国内外基金项目资助旅游网络平台研究的最新态势。

表6 国内外资助旅游网络平台研究的基金项目名称与发文量

通过分析可知,国外资助旅游网络平台研究课题数较多,共有277项。由于获取数据的局限性,对资助的研究课题难以进行年度统计,因此本文只统计了排名前10位的基金名称及资助发文量。除了Basic Research Fund of Central University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NSF)资助为22项,European Union资助为12项之外,也有的基金资助4—6项。基金资助1—3项的占了半数以上,说明国外对于旅游网络平台研究领域的资助力度较大。

在统计国外发文量时,出现了特殊的现象,即近年来由我国基金项目资助刊发在国外期刊上的论文比比皆是,因此本文对该现象进行了单独的分析。

中国教育部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首次突破60万大关,持续保持着世界最大留学生源国地位。近年来国家留学基金委发布各项留学项目,推动了中国与各国间的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深度交流融合,学者在国外学术期刊的发文量逐年上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学者的外语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在国际学术圈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外文文献进行检索分析得知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发稿共71篇(图3)。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在国内发文量相比,在国外的发文量明显多于国内的发文量,但从来源期刊类型来看,仅有2篇论文刊于旅游领域的学术期刊上,其他刊于交通、智能等专业领域的期刊上。

图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科研课题国外发文量

本文整理了2010—2019年间中国资助旅游网络平台研究的基金项目名称及年度发文量,具体如表7所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发文量较多,其他各省市(如黑龙江省、吉林省、安徽省、四川省等),每个省份的基金资助发稿仅有1篇,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基金资助的项目也发表了1篇论文。

表7 中国资助旅游网络平台研究的基金项目与发文情况

总体来看,2010—2019年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旅游网络平台研究课题分别为4项和5项,最早是在2010年由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201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发文量3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发文1篇。通过统计可知,由我国相关基金资助在国外期刊的发文量呈增长趋势,2018年达到峰值18篇,其中紧扣旅游网络平台的论文有11篇。

3国内外旅游网络平台研究内容比较

3.1 国内旅游网络平台研究内容

旅游网络平台设计研究:国内旅游网络平台的设计研究始于21世纪,起步较晚,目前正处于扩展阶段。旅游网络平台的开发设计主要包括旅游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旅游定制平台的构建和管理、商务旅游网络平台的设计和特色旅游网络平台的研发等方面。

国内关于旅游网络平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信息网络平台建设现状和影响因素方面,建立了旅游信息服务平台的结构框架[20],并对旅游业网络营销服务平台的应用技术和需求进行了分析,完成了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21,22]。同时,通过系统测试实现了平台服务功能[23],并从Web2.0应用出发分析实时旅游信息的管理策略,完成旅游实时服务平台构建[24]。一方面,国内专注于研究在线旅游定制平台的构建和管理。邓杨民采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帕洛格的心理类型理论分析了旅游消费需求,了解行为习惯,预测消费趋势,引入共享模式,规划在线旅游定制平台[25];韦蕊、林青研究边缘网络的智慧旅游网络架构、服务个性化获取与智能化推荐模式、第三方服务自适应部署与管理模型[26]。另一方面,国内侧重于研究旅游网络平台商业模式。如,王珏歆关注旅游共享商业模式构建,在共享经济理论、商业模式理论等基础上,分析旅游共享商业模式,研究旅游共享案例,从而构建旅游共享商业模式[27]。另外,阳晓萍采用现状分析与逻辑推理相结合方法和消费者购买行为理论,探究了旅游企业O2O商业模式设计与B2C旅游网站个性化服务总体方案的总体设计[28];严雪研究了移动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和平台安全性设计[29];王靖华研究了技术平台的前台和后台功能设计[31];齐家红与任新平[32]、陈亨明[33]通过对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现状的分析,得到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在特色旅游网络平台的开发研究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体育旅游和森林旅游方面[34,35]。提升旅游网络平台质量应重视提升旅游网络平台的服务水平,部分国内学者通过研究旅游网络平台的投诉机制,分析其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网络平台投诉机制的优化[37,38]。杨芬通过研究现有网络平台的信息服务系统,对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系统进行了评价[39],并借鉴国内外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经验,提出了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系统的完善对策[40]。

旅游网络平台营销研究:旅游网络平台的本质是为用户提供相关的服务和产品,且收益与用户数量有关。国内旅游网络平台营销的研究分为旅游的网络营销研究、特色旅游的网络营销研究和旅游网络平台营销评价。黄婕、胡浩概述了网络营销理论与旅游网络营销理论[40];黄宏宇、崔秀娟探讨了旅游市场运作模式[42]。关注旅游产品、旅游目的地和传统旅行社的网络营销研究,并研究亲子游产品、影视旅游产品、旅行社产品等的网络营销策略,分析基于公众平台的旅游产品网络营销优势,提出旅游产品网络营销建议[43-45]。董智慧研究了网络营销对景区传统营销的带来巨大冲击,两者之间急需寻求协同发展方式[46]。部分研究者则通过调查问卷、访谈和对比研究分析旅游网络营销研究的现状,以及旅游景区在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营销策略[47-52]。魏妙对宜春旅游营销手段进行了STP分析,提出了基于网络平台的宜春市旅游网络营销的发展模式[53];李蓉展开了旅游目的地网络整合营销传播模式的分析研究[54];王晓雨对传统旅行社网络营销进行了实例研究[55]。

旅游的发展趋向于多样化与个性化,各种特色旅游不断兴起,特色旅游的网络营销研究引起关注,体现在乡村旅游、体育旅游方面。曹洪珍、张晓翰提出乡村旅游网络营销相关概念[56],并通过对乡村旅游和直播发展的调查研究,提出乡村旅游直播营销LUSA模型,系统分析直播营销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应用[8]。在“互联网+旅游”的背景下,研究者通过打造专业的互联网+体育旅游网络营销平台,探索体育旅游市场网络营销趋势与发展方向[57,58]。通常采用问卷调查法、系统分析法、层次分析等方法对旅游网络营销绩效进行分析,建立绩效评价模型,得到评价结果[59-61]。

旅游网络平台实例应用研究:国内学者从某一地域或具体旅游网络平台发展的入手,通过系统分析案例的发展现状,提出旅游网络平台的设计运营建议。国内实例研究最早是从旅游景区开始,如李静对峨眉山景区网络营销平台进行了研究,包括平台构建、营销平台总体框架、功能模块介绍、营销情况改善分析等[62];高爽、张王景对长三角水上旅游公共营销平台的构建进行了分析[63],构建秦皇岛旅游文化网络宣传平台的原因、意义、平台的构建及实施策略[64];吴水林对“同程旅游”网络平台OTA资源营销环境进行了分析[65];吴肖咏对途牛旅游网的网络营销方式进行了总结,并针对途牛旅游产品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网络营销建议,指出保障措施[66];万云峰对觉华岛旅游公司网络营销现状、网络营销环境析、网络营销 STP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10]。

基于旅游网络平台的旅游者行为研究:旅游网络平台的根本宗旨是为旅游者服务。一是基于旅游网络平台的决策研究。蓝海霞界定了旅游决策的概念,并分析了网络平台对旅游决策的影响因素[67];邱智鸿采取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等分析了网络信息对旅游决策的影响因素[68],建立模型并对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69];石浩得出各人口统计学变量在参与社会化网络平台时,其旅游行为决策存在显著差异[70]。另一方面是基于旅游网络平台的旅游消费行为研究。田晓华探究了影响旅游者网络消费行为的因素和特征[71];白倩分析了郑州市基于网络平台出游者的行为特征[72];杨茜针对大学生的旅游消费行为和行为特征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网络营销策略[73]。此外,国内学者还探讨了旅游网络平台的网络口碑、关注度、游客感知等内容,一定程度上扩展和丰富了旅游网络平台发展过程中涉及的政府行为、法律保障等方面。

3.2 国外旅游网络平台研究内容

旅游网络平台的设计与创新:当今旅游业是借助互联网平台实现时间、空间、出行等共享的最典型的平台服务业之一,美国等发达国家建立了专门的旅游网站,如Priceline、Expedia、TripAdvisor等。旅游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是拉动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动力。Zhang Yurong借助WebGIS空间数据库,分析了重庆市旅游信息系统中的财产数据库和决策支持系统[74];为了满足平台使用者的不同需求,Wu Yen-Chun Jim、Chang Chan-lan和Hsieh Ying-Jiun建立了一个基于Web 2.0概念的可访问旅游通信网络,为残疾人选择旅行套餐提供真实的平台参考信息[75];Rodriguez-Sanchez M C、Martinez-Romo J和Borromeos S借助GAT平台构建自动生成和更新兴趣点的系统,满足用户旅行出游需求[76]。此外,进行了旅游网络平台设计的实例研究。Qian Ledan建立了基于计算机平台的B/S模式数字旅游系统,并说明了可行性[77];Kenteris Michael、Gavalas Damianos、Economou Daphne着重于设计针对游客的多平台游客指南系统,以期实现可用性案例研究[78];Liu K、Rex X、Jiang H J等构建了山泰旅游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作为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代销各种旅行服务,也可独立成为旅游景点和旅游枢纽的官方网站[79]。旅游业与各个行业的融合发展,对旅游网络平台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Janiec J、Zielicka-Hardy A、Polkowska A等把社交网络作为调查的创新平台,可低成本快速地访问目标人群,评估有公共健康旅行建议[80];Stare、Metka、Krizaj等学者应用案例研究方法和独特的数据集,把行为者互动的特征转化为BTPS发展的新兴模式[81]。

基于旅行者对旅游网络平台的使用研究:旅游者在使用网络平台时会表现出相关的行为特征,Hee C、Namho C与Yoonjae N从NAVER博客上的帖子中获取数据点,并将这些数据转换为矩阵数据,以了解韩国背包客在欧洲的旅游方式[82]。Zhang Jialin、Wu Tong、Fan Zhipeng基于位置服务功能对用户移动行为轨迹设计数据流进行挖掘,分析了用户移动行为轨迹的特征[83]。为了解电子旅游平台间如何连接,David-Negre Tatiana、Almedida-Santang、Arminda Hernandez等使用社交网络分析(SNA)方法,研究欧洲19个国家和地区的旅游网络平台的使用情况,发现各个国家形成了不同的网络[84]。旅游业供应链中一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和牛鞭效应问题,Li Yue、Jiang Qi-jie基于平台理论,建立数学模型,探讨了平台影响利益相关者预测旅游需求能力的内在机理,改善利益相关者的需求预测[85]。

旅游网络平台的服务研究:旅游网络平台为旅游中的个人和供应商提供服务支持,Xenakis D、Ioannidis N与Gounaris M借助 ESTIA中介工具和平台,实现从旅游信息演示到目标定位,产品预定和购买服务的推荐与捆绑,再到对虚拟旅行者的支持[86];Jwa Jeong Woo提出了一种基于GIS的智能导游服务平台,为旅行者提供智能导游服务[87];Noguera Jose M、Barranco、Manuel J等提出了一种新颖的移动推荐系统,为游客提供更加具有创新功能的服务[88]。为满足旅游者提高便利性的需求,富士通开发位置服务平台,供用户在智能手机上使用[89]。学者提出了一个面向全部旅行者服务的旅行门户网站,Li Yinsheng、Chen Han与Zheng Xiaoqing为旅游门户网站重新设计,定制旅游门户项目的使用场景,为游客提供复合旅行套餐[90]。

社交媒体平台在旅游中的应用:社交媒体作为提供丰富信息的平台,让旅游者搜寻所需信息,根据景点口碑做出旅游决策[91]。Nilashi Mehrbakhsh、Yadegaridehkordi Elaheh与Ibrahjm Ochman利用旅游者在社交媒体网站上提供的评分开发酒店推荐系统,以提高酒店推荐质量[92];Maiorescu对4种类型的社交媒体平台的业务需求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满足旅游者需求的平台[15];Hernandez-Mendez Janet、Monozeiva Francisco与Sanchez-Fernandez Jun对不同的游客群体进行分类,研究了旅游平台信息对旅行决定的影响程度[93]。Del Vecchio Pasquale、Mele Gioconda与Ndou Valentina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中的信息,找出各个景点之间的共性与差异性,并据旅游者的出行特征,向其推荐旅游目的地[94]。Yang Liu、Wu Lun、Liu Yu通过带有地理标签的照片提取游客的轨迹,来识别不同的观光品位、喜好的典型旅游者的行为模式,进行旅游推荐[95]。

4 研究评述与展望

随着“互联网+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互联网在旅游的各个环节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深入探讨与助推旅游网络平台的发展十分必要与迫切。由于中国资助旅游网络平台研究的课题甚少,资金量小,导致学者们研究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深度不够。因此,未来各类基金会与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旅游网络平台的资助力度,为我国的在线旅游、智慧旅游等提供具有科学依据的理论指导,促进旅游网络平台的可持续发展。

国外旅游网络平台研究不论从发文数量还是研究深度都领先于国内。国外旅游网络平台起步早、学术研究成果多,逐步推动旅游网络平台研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而国内旅游网络平台的研究起步晚、研究时间短,未形成系统性和专题性的研究,不论从旅游平台的开发设计或旅游网络平台实例研究来考量,现有的研究都较薄弱,不足以支撑国内旅游网络平台的长远发展。未来还需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强与深化旅游网络平台研究:

首先,加强旅游网络平台的基础理论研究,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国内学者对旅游网络平台的研究已有十多年的历程,但旅游网络平台的理论研究滞后于实际发展。在旅游网络平台的概念、分类、特征等基础特性方面学者们还未达成共识,研究缺乏系统性,限制了后续的进程。因此,应加强对基础理论的研究,建立一套完善的基础理论体系,为旅游网络平台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还应加强旅游网络平台与经济学、地理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将其他学科的相关理论应用到旅游网络平台研究中。此外,理论是否适用于旅游网络平台的研究需要结合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检索文献得知,国外对旅游网络平台的研究成果虽然远超国内,研究也已进入提升阶段,但是关于旅游网络平台的实证研究仍较少,且案例地研究占比也较国内小;国内研究则处在拓展阶段,载文量表现出一定的波动,案例地研究数量正在增加。今后,国内外学者在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旅游网络平台的相关案例地研究,深化对案例的分析与解读。

其次,完善和优化旅游网络平台的研究方法。目前国内外的研究都注重定性和定量方法相结合,国外的研究正趋于复杂的定量方法,而国内的定量研究方法还处于初级阶段,多数以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为主,较少能够建立数理模型,导致研究结论缺乏系统科学性,缺乏说服力。在未来的研究中,应以定量方法为主,定性方法为辅的研究思路。在研究中,根据相关数据,构建适合旅游网络平台的相关数理模型,以此为基础注重运用“3S”技术等地理学方法来收集、处理和分析数据,从时空层面进行深研究,从整体上提升旅游网络平台研究水平。同时,通过寻觅科学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提升网络平台的服务功能。

第三,进一步推动旅游网络平台研究的自主创新。目前国内主要集中于对旅游网络平台的营销和使用研究,缺乏与旅游相关产业的融合研究,且研究方法较为单一。旅游网络平台的长远发展离不开科学研究的支撑,但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政治体制、社会文化、经济发展和重视程度的差异,我国的旅游网络平台研究在借鉴国外旅游网络平台发展经验的同时,还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创新型研究,特别要加强旅游活动主体——旅游者的研究。旅游网络平台最直接、最重要的功能是为旅游者提供旅游活动服务,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使旅游者切身体验到旅游网络平台的高效便捷、高质量的产品和更加人性化、自主化的服务,促进旅游网络平台的可持续发展,催生出更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第四,重视不同群体旅游者对旅游网络平台需求的差异研究。注重旅游者的不同需求,划分旅游者群体,进行细化研究。国内外的旅游网络平台研究应侧重旅游网络平台的设计、营销和实例研究方面,从旅游者的角度出发研究个人定制化的旅游网络平台,体现旅游网络平台为旅游者服务的理念。但目前旅游网络平台的规划设计和实例研究主要集中于某一主要的旅游景区或综合的旅游平台,或从企业角度研究旅游网络平台建设,从旅游者需求视角研究旅游网络平台建设和功能等方面较为欠缺。在未来研究中,应根据不同旅游者的诉求进行研究,注重研究旅游网络平台所提供的信息与服务,从地理学的视角研究不同的旅游网络平台虚拟空间分布特征,为旅游网络平台的功能、特色、营销、管理与服务提出相应发展建议,最大限度发挥旅游网络平台的效用,提高旅游者对旅游网络平台体验的满意度,促进旅游网络平台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网络营销网络平台资助
“三只松鼠”网络营销模式分析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一种基于5G网络平台下的车险理赔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网络平台打开代表履职新视窗
如何做好网络营销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依托网络平台,构建学习评价新模式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