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文苓 季娴(南京市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1)
微量注射泵在临床常用于将血管活性药、强心药等特殊药品恒速、恒量输入体内,输注剂量不稳定将会影响药物的血药浓度及用药效果[1]。当微量泵因导管堵塞、管道打折等原因不能正常输注药物时,微量泵需达到所设定的阻塞报警压力时才会发生警报,这段时间称为阻塞报警延迟时间。对于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重症病人,血管活性药物输注的延迟将会对病人生命产生严重威胁[2]。本实验通过使用医用三通管人为制造输注管路堵塞,研究不同延长管材质、输注速度及阻塞压力报警值对微量泵阻塞报警时间的影响,探讨临床最佳解决办法,尽量缩短微量泵的阻塞报警延迟时间,降低患者用药风险。
1.1 材料 微量泵(浙江史密斯医学仪器,佳士比F6)、硬质延长管(CVL)、软质延长管(YV-1)、50ml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山东威高,洁瑞)、医用三通(贝朗)。
1.2 方法 实验方法使用医用三通人工制造延长管阻塞,采用2×3×3析因分析,具体因素为泵用延长管材质(硬管、软管)、微量泵输注速度(2ml/h,5ml/h,10ml/h)、微量泵报警压力阈值(39.99kPa、66.66kPa、119.99kPa)。
1.3 实验过程 在延长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注射器和三通,注射器抽取半管生理盐水,排空空气,设定泵速为2ml/h,开启微量泵,运行5min,待系统稳定后,旋转三通闭塞输注通路,同时计时。当微量泵发出阻塞报警警报后停止计时,记录时间间隔。根据分组情况2×2×3,共计试验18组,每组试验重复20次。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统计方法为析因资料设计、描述性统计的方差分析。
2.1 阻塞报警延迟情况 9种分组情况下,微量泵均出现报警延迟现象,最小延迟时间4min,最大延迟超过1h,见表1。
表1 不同条件下微量泵阻塞报警延迟情况
2.2 影响因素分析 实验模型拟合度较好,调整R2=0.950,输注速度和阻塞阈值、延长管类型存在交互效应;延长管类型和输注速度、阻塞阈值存在交互效应,见表2。
表2 微量泵阻塞报警延迟分析
分析研究结果可以发现,所有分组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阻塞报警延迟现象,当使用软质延长管,泵速为2ml/h,报警阈值为119.9kPa时,延迟时间达到(5073.6±806.92)s,超过了1h。最短的报警延迟也有(234.99±33.31)s,接近4min。如果护士完全依赖微量泵的阻塞报警,将不能得到及时的阻塞信息,对输注安全产生较大隐患。笔者建议,在临床护理中,针对微量泵延长管较易产生打结、受压等情况的关键风险点制定核查制度。尤其是通路中存在三通、低流速、推送高警讯药物、更换管路、移动微量泵体或病人时,要仔细核查管道通畅,确保输注安全[3-4]。在护理过程中,若发现病人体征与药物效果不一致时,即使微量泵没有报警,也要排查是否有阻塞现象发生。在选择微量泵配套材料时,由于硬质延长管价格高于软质延长管,对于患者要做好解释工作,在费用允许的条件下,尽量选用硬质延长管,提高输液安全性。设定输液参数时,应选择低或者中档阈值,高阈值的平均延迟时间是中阈值的3倍,低阈值的5倍,选择低阈值可以极大缩短阻塞报警延迟时间。在药物性质和病人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择高流速设置,若不能调高流速,则应降低阈值和选择硬质管道[5]。避免出现高阈值,低流速,软质管道的组合方式。
护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微量泵阻塞报警延迟的风险,合理规划,积极检查,提高微量泵的使用安全,不断提高临床药物输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