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

2021-12-31 09:01张凡广东省清远市慢性病防治医院广东清远5115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24期
关键词:卡韦亚群乙型肝炎

张凡(广东省清远市慢性病防治医院,广东 清远 511500)

慢性乙型肝炎是常见的肝病类型,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所致的一种肝病。我国是乙肝发病大国,因而研究如何治疗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1]。在治疗慢性乙肝中以抗病毒治疗为基础,通过抗HBV的治疗可有效降低体内病毒浓度和载量,继而改善患者的肝功能[2]。抗HBV病毒的药物可分为两大类,分别是核苷(酸)类似物(NAs)、干扰素(IFN)类药物[3]。在本次研究中以IFN类联合NAs类药物进行治疗,其中派格宾属于IFN类药物,恩替卡韦属于NAs类药物。本次研究在派格宾的基础上联合恩替卡韦进行治疗,选取本院收治的86例患者,分析联合用药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统计学软件SAS将患者分成两组,各43例。分组后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龄20-57岁,平均(39.20±11.48)岁。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龄19-57岁,平均(39.46±11.61)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均衡可比,且取得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年龄<60岁;②HBV感染阳性、HBeAg阳性;③符合抗HBV治疗的指征;④初诊慢性乙肝患者;⑤知情研究,签署知情书。排除标准:①合并肝硬化、肝癌、肝纤维化;②合并甲、丙、丁等肝炎病毒;③合并免疫系统重大疾病;④心、肝、肾等存在严重功能障碍;⑤妊娠期、哺乳期妇女。

1.2 方法 收治患者予以饮食干预,戒烟戒酒,食材上选择高蛋白、维生素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减少肥肉、内脏等食物的摄入。同时保持合理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疾病治疗的过程中,保持心理干预,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疾病观,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照组予以患者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口服,顿服,剂量0.5mg/次。治疗期间加入常规护肝治疗,注意监测患者的肝损伤。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派格宾,剂量180μg,每周1次,皮下注射。两组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评估治疗疗效。

1.3 观察指标 ①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其中显效:HBV抗原抗体检测中HBeAg转阴、抗-HBe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相关症状基本消失或消失;有效:HBV抗原抗体检测中HBeAg转阴、抗-HBe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相关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未达到上述判定。②测定两组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以评估患者的免疫功能,应用全自动流式细胞仪(美国Coulter)检测外周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包括指标CD3+、CD4+、CD8+的水平变化,在治疗前、治疗后测定。③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以评估肝炎程度,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包括指标:血清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白介素-17(IL-17)。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疗效对比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9.77%(30/43),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41/43),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疗效对比[n(%)]

2.2 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指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水平对比(±s)

表2 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水平对比(±s)

组别(n=43)CD3+CD4+CD8+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64.65±9.20 75.47±9.42 32.62±6.41 42.36±5.20 36.11±5.20 29.21±4.30对照组 64.71±9.28 70.34±9.34 32.71±6.48 38.43±5.31 36.24±5.36 32.20±4.55 t 0.030 2.536 0.065 3.468 0.114 3.132 P 0.976 0.013 0.949 0.001 0.909 0.002

2.3 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IL-4、IL-6、IL-17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IL-4、IL-6、IL-17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对比(±s,pg/m)

表3 两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对比(±s,pg/m)

组别(n=43)IL-4 IL-6 IL-17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53±1.51 1.50±0.45 52.20±7.32 20.30±4.36 4.62±1.30 1.04±0.32对照组 5.65±1.45 2.95±0.51 53.24±7.45 31.25±4.54 4.58±1.28 1.52±0.33 t 0.376 13.980 0.653 11.407 0.144 6.847 P 0.708 0.000 0.516 0.000 0.886 0.000

3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常见的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一般人群中HBsAg流行率为5%-6%,最终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规模在2千万-3千万例[4]。鉴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群体规模的巨大,探讨如何进行治疗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目前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治疗分为两部分,一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二是应用药物进行抗HBV治疗。在本次研究中主要探讨慢性乙肝的药物治疗,应用恩替卡韦联合派格宾治疗。

恩替卡韦在治疗初诊慢性乙型肝炎中应用较广泛,其主要作用是抑制病毒的复制,可通过磷酸化成为具有活性的三磷酸盐,并与HBV多聚酶的天然底物三磷酸脱氧鸟嘌呤核苷竞争,达到抗HBV病毒的效果[5]。但是单纯应用恩替卡韦治疗易出现耐药性,且有乳酸中毒的风险,因此该治疗方案有优化的必要。本次在恩替卡韦的基础上联合派格宾治疗,派格宾为治疗慢性乙肝的常用干扰素,其作用机制是与细胞膜上的干扰素受体结合,诱导机体产生抗病毒蛋白,继而抑制病毒的复制和合成,达到降低病毒载量的目的[6]。此外派格宾可帮助T淋巴细胞识别和杀伤HBV病毒感染的靶细胞,继而增强免疫细胞活性,调节免疫能力。

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恩替卡韦联合派格宾能取得更理想的疗效及抗病毒效果。其原因可能是两种药物联合应用,以不同的作用机制发挥协同抗病毒效果。在两组T细胞亚群和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对比中,治疗后观察组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联合应用具有更理想的免疫调节和抗炎效果。

综上所述,恩替卡韦联合派格宾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良好的疗效,同时可有效调节免疫细胞和炎性因子水平。

猜你喜欢
卡韦亚群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硬化的效果分析
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研究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CD11b和CD27定义人类NK细胞新亚群的研究进展
全面化心理行为干预在妊娠合并乙型肝炎患者围生期中的应用观察
二至丸对慢性乙型肝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愈肝龙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观察
多发性硬化症的单核细胞致病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