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乔新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首次鲜明提出了伟大建党精神:“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立足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和“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聚焦山西百年党史,山西发生的重大变化、经历的重大转折,从一个区域印证了伟大建党精神的智慧和力量。从山西地方党史中细致领会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内涵,对于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时代价值。
中国共产党人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具有永恒的思想价值。”马克思主义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是我们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
作为五四运动健将,高君宇不仅是中共最早的党员之一,而且还是山西党、团组织的创始人。彭真曾高度评价说:“高君宇同志是山西省共产主义启蒙运动的先驱和卓越的政治活动家,太原的共产党、共青团是在他的联系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在此过程中,指导创办山西《平民周刊》是高君宇在山西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发挥思想引领作用的重要创举,他以此为阵地,团结吸收一大批青年志士投身革命洪流,对山西早期革命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生如闪电之耀亮、死如彗星之迅忽”,作为山西共产主义启蒙运动的先驱和卓越的政治活动家,高君宇以其短暂的一生实践了他“我是历史使命的走卒”的诺言,彰显出早期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执着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党的初心,就是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共产党员要永葆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就应该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努力为人民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
1919 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也在三晋大地上擂响了反帝反封建的战鼓。1921年5月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小组的成立和1924年5月中共太原支部的成立,犹如黑暗中点亮的指路明灯,揭开了山西历史的崭新篇章!此后,山西的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涌现出前仆后继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促进世界和平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和仁人志士。他们中间,既有以鲜血浇灌理想、用生命捍卫信仰的山西籍革命先辈如中共山西党团组织的创始人高君宇、贺昌,抗联名将魏拯民,牢底坐穿志弥坚的张友清,也有碧血丹心、血沃三晋大地的我党我军卓越指挥员如红军高级将领刘志丹、抗战殉国的左权副参谋长、叶成焕团长,还有毛泽东同志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女英雄刘胡兰、华侨抗日女英雄李林……正是他们为革命理想甘洒热血写春秋的赤子之心和身处平凡岗位而守望信仰的精神境界,共同确立和肩负起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山西右玉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党员干部群众,坚持不懈植树造林,坚韧不拔改善生态环境,全县森林覆盖率由0.3%提高到56%以上,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奇迹,在艰辛的探索实践中铸就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迎难而上、艰苦奋斗,久久为功、利在长远的“右玉精神”,他们是用行动诠释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光辉典范。
不怕牺牲,是指中国共产党视革命的利益高于一切,对革命事业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积极性,终身为革命事业奋斗,而不斤斤于作个人打算,为了革命的利益和需要,不仅可以牺牲自已的某些利益,而且可以毫不犹豫地贡献出自己的生命;英勇斗争,是指中国共产党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
翻开百年山西党史,就是翻开了一部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担当史。每一个被历史和人民铭记的英雄,在困难、挫折和挑战面前都不曾有一丝犹豫。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15岁的刘胡兰被国民党军和地主武装抓捕,敌人在她面前杀害了同时被捕的其他革命同志,妄图以此让她屈服,但她大义凛然地说:“怕死不当共产党”,最后从容走向铡刀,慷慨就义。她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坚强意志。
“我们的民族英雄”,民政部“第一批著名抗战英烈名录”中八位女英烈之一的南洋归侨李林,在1941年日寇对晋绥边区根据地的第九次围攻中浴血奋战,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而壮烈牺牲,践行了“甘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的誓言。她的坚贞不屈表现了中国共产党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看吧!千山万壑,铁壁铜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气焰千万丈!听吧!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从个体到群像,从前线到后方,在国家和民族处于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领导山西儿女不怕牺牲、不畏艰险,万众一心、浴血奋战,铸就了信念坚定、不怕牺牲、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探索、甘于奉献的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太行、吕梁儿女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中国共产党不怕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英勇战斗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对党忠诚就是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就是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不负人民就是要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
历览山西百年党史,从建党到大革命失败,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从抗美援朝到社会主义改造、实行改革开放,这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艰险和磨难,始终没有被任何敌人打倒,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
“牢底坐穿志弥坚”,曾任山西工委书记、山西省委书记的张友清,在战争中为掩护其他战友,不幸被日军俘获,虽历经严刑拷打,但始终坚贞不屈,最后被摧残致死,践行了他在家书中写下的誓言:“党若是需要我去死,就毫不迟疑地去死,这就是革命党人的责任”!
申纪兰是1954年以来唯一一位连任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国人大代表的生涯中,她坚持“按照党的要求干”,带领西沟村从一个落后的纯农业村变成了农林牧工商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新农村。她说:“听党话、跟党走,是我一辈子的承诺。”在她眼里,忠诚不是一时一事的表现,而是一生一世的坚守。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我们要从山西百年党史中深刻领会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继承和发扬包括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右玉精神、刘胡兰精神等在内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在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中续写新时代山西人民的精神诗篇,把伟大建党精神转化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实际行动!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山西要把伟大建党精神转化为推动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的磅礴动力,满怀信心地肩负起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的历史使命,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