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问题”促学习 乐寻“树王”呈异趣
——以郎中荡树资源开展大班“乐寻树王”活动为例

2021-12-31 23:38沈凤娟
科学咨询 2021年8期
关键词:郎中经验公园

沈凤娟

(吴江区盛泽实验幼儿园 江苏苏州 215000)

“资源”是当下的时髦话题,“开发资源”是幼儿园的关键问题。我园坚持“整合”“关联”的开发思路,“幼儿为中心”的开发理念,关注幼儿的经验提升和多元发展,逐步推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尤其对幼儿园周边的名胜、风俗、物产、自然等资源,遵循教育性原则,尝试有序挖掘、就近挖掘,打破学科壁垒,以生成性活动、单元活动模式展开资源探索,采用集体教学、游戏活动、生活活动、社会实际活动、家园亲子活动等多元活动形式,亲生活、重操作,使资源的落实体现出儿童本色。本文以大班主题活动“郎中荡公园之乐寻树王”为例,分享我们基于“郎中荡公园”这一自然资源开发实施活动的相关经验。

一、基于“儿童需求”,捕捉问题——有没有“树王”?

虞永平教授说过:课程就在儿童的生活里,就在儿童的行动里,就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1]。倾听和捕捉儿童的问题,发现儿童的需求,也是我们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关键。我们提倡在兴趣和需要的前提下,发展幼儿的工作,否则对幼儿来说学习就是一件苦差事。在实践过程中,随着教师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的变化,我们尝试以幼儿“问题”为引领,以幼儿发展为主题,让幼儿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欲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幼儿创造性的发展。

在一次美工区游戏中,幼儿利用区域材料装饰一棵自己画的树,树上装饰了一块特别的图案。其他幼儿也注意到了这块特别的图案,询问得知:是这棵树的“班长徽章”。随后大家就“班长徽章”展开话题讨论,引出“班长、老板、大王……”幼儿经验认知中具有相对地位的几个社会角色,并随之出现了与之相对应的“树班长”“树老板”“树大王”。其中“树大王”(后面简称树王)一度成为他们久谈不厌的话题:“世界上有没有树王?”“树王是不是长得很特别?”“树王在哪里呢?”“我们幼儿园有没有树王?”……教育的选择就是以幼儿的需要和兴趣为导向,于是我们追寻着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开启一场特殊的探寻之旅。

二、找准“资源场域”,明晰问题——哪里找“树王”?

关注每一个幼儿合理的兴趣,才能真正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发展;关注每一个周边适宜的资源,才能真正促进幼儿园课程的生发。此时,我们教师心目中已经对周边资源场域做了初步的筛选和评判:我园拥有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环境,其中树木的品种和数量最多,幼儿参与园内资源排查过程中,对幼儿园中的树有了一定的关注和了解,基于这样的经验和认知,幼儿园就是一个比较适宜的“资源场域”。尽管如此,我们在行动上并没有出现过多的干预和安排,而是静看幼儿会怎么选择。

面对幼儿讨论中不断冒出的与老师们心声一致的想法,我们没有贸然决定,而是静听其中不同的声音。轩轩提出:到幼儿园旁边的郎中荡公园去寻找“树王”,那里的树要比幼儿园多很多,那里才能找到树王。不同的声音一经抛出,幼儿围绕“幼儿园”还是“郎中荡公园”产生思辨:幼儿园和郎中荡公园哪里的树更多?郎中荡公园远吗?幼儿的经验在碰撞与对接中相互影响,最后达成共识。于是就有了后面“怎么去郎中荡公园”“分一分郎中荡公园”等话题的调查、分析和探讨,经由幼儿自己的探讨和辩证方式,经历了一个复杂有趣的探索过程。教师结合幼儿的已有经验,给予幼儿支持性的引导,在践行与启发中逐步归纳了一些源于幼儿经验并由幼儿发起的探讨,将生活中每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都化成幼儿可以探寻学习的契机。

三、明确“儿童主体”,聚焦问题——什么样的是“树王”?

儿童是发现学习的主体,应鼓励儿童循着自己的问题去发现、学习。一个问题解决,新的问题又冒出来。为了此次出行郎中荡公园不至于流于形式,我们在准备前期抛给幼儿一个问题:什么样的是树王?我们也曾把问题抛给老师们,获得了一个答案:最高最大最茂盛的。而幼儿却能给你无数种可能的答案。

熙熙:树王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棵树。

霏霏:树王的树叶就像皇冠一样。

琦琦:树王是最老的。

瑄瑄:树王的树叶是最绿的。

可知3个接收线圈测量的磁通密度为常值,与其方向无关,从而有利于节点布置。这样根据接收线圈的磁场测量值由式(13)和式(12)即可确定其与锚节点之间的距离,节点之间距离也可采用这种方式测定。

言言:树王是高高大大的。

天天:树王是很神秘的。

萱萱:树王的叶子很大,比我们的脸还大。

贝贝:叶子最多的树就是树王。

心心:树王的树上有花,很漂亮。

希希:想要什么树上就会长什么的就是树王。

睿睿:果子最好吃的就是树王。

嘉嘉:树王的颜色和别的树不一样,是最黄的那一棵。

……

成人的经验约束了自己的想象力,对于“树王”几乎只有一个标准,然而幼儿的世界却是丰富多彩的,他们表达了各自不同的观点,给出了若干对于评判“树王”的标准。这个时候老师是不是应该组织幼儿选择并统一一个标准呢?恰恰相反,幼儿作为学习的主体,我们支持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式,如此多姿多彩的标准,何不尝试让幼儿一探,从而主动获取认识与经验,培养幼儿的自我学习能力。

四、善用“材料工具”,追寻问题——如何寻到“树王”?

陈鹤琴先生曾说:“大自然是我们的教科书,我们要张开眼去仔细看看,要伸出两手去缜密的研究[2]。”幼儿的探究学习总是离不开一些材料、工具,以及自身的经验。以高效、愉快为原则,教师支持幼儿在“郎中荡公园”这个资源场域中自主探寻“树王”,行动前引导和支持幼儿进行自我规划,如:为了找到自己心目中的“树王”,计划找哪些材料、工具帮忙?他们有的带上了画笔、记录表、照相机;还有的带上了测量工具:绳子、布条、尺子;甚至有的小朋友还给“树王”准备了徽章、斗篷、皇冠等礼物。郎中荡公园那么大,从哪里开始找?在实地勘察过后,幼儿对区域进行了初步的划分,用绳子、布条圈出属于自己班级的范围,充分做好了各种经验、方法的准备。

五、提供“体验保障”,拓展问题——“树王”有几棵?

杜威认为:“人的经验是在人与环境的活动过程中生成和生长的。”他强调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幼儿不能与外部世界割裂开来,而是要把两者统一起来,统一的基础就是幼儿生活中的经验,这种经验就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人、事、物等生活环境的全部。

公园里的树千姿百态,有瘦高的、有细矮的,有光秃秃的,还有依然绿意盎然的,树的不同形态吸引着幼儿与树资源积极地互动。他们乐意用测量工具测量树的粗细、叶子的大小、树根的长短等,并能进行记录、比对、合作探索,为了证明自己找到的的确是“树王”,幼儿在行动着:用测量的数据来证明;用图画来表现树的最美姿态;用语言生动地描绘着所见所闻……当实践中出现新的“问题”时,幼儿充分发挥了学习的主体性,自觉形成探究小组,设法解决问题,如:当树木高度超出自己想象,无法用工具测量谁更高的时候怎么办?地上的影子帮大忙,量一量影子谁更长。带的尺子太硬,没法测量大树有多粗怎么办?用自己的手臂抱一抱,感觉谁粗谁细。树上的叶子太高看不清,怎么比谁的叶子最大呢?量一量地上的落叶谁最大,找到它的主人就是树王了。大树没有白胡子白头发,怎么知道谁最老呢?一起找一找树根,露在外面又粗又多的一定是树王。在这一场别开生面的与大自然的对话中,幼儿感知到了季节给大树带来的变化,了解了大树的树根、树干、树叶、树皮等因品种而不同,也发现了同一个问题的解决办法会因人而异、因物而异,从而构成幼儿完整的探究学习体验和生活认知经验。

公园回来后,幼儿又自发开展了一次小小的“树王”分享会,用照片、记录表、图画、语言等分享了这次寻找“树王”的感受。这样一次有计划、有创意、有实践、有分享的活动,不禁让我们惊叹——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科学家,懂得用自己的感官去丈量这个世界。

随着教师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发生的变化,整合、优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坚持以幼儿感兴趣的“问题”为引领,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欲望,能让幼儿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去发现、猜测、进行思维的碰撞,帮助幼儿形成内在的思维脉络,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幼儿创造性地发展。

猜你喜欢
郎中经验公园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你是“急先锋”还是“慢郎中”
在公园里玩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急先锋和慢郎中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郎中治病(下)
郎中治病(上)
一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