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流失问题引发的对策思考
——以青海省M 县为例

2021-12-31 22:08高永芳
科学咨询 2021年10期
关键词:民族培训专业

高永芳

(青海省西宁市青海民族大学 青海西宁 810000)

一、幼儿园教师流失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区域文化限制了教师的思维

基于M县幼儿民族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当中所存在的诸多操作性问题,其根本原因仍然是在于文化差异,民族教师则是专门就传承本民族文化的忧思进行深刻检讨。就M县幼儿的实际发展情况可知,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面临的是文化与语言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文化的差异与冲突也会对教师内在的情感与态度产生巨大影响,个人也会存在明显的价值迷惘情绪,甚至于还会在行为之上对主流价值观产生深刻怀疑。本民族传统文化代际传承上存在明确的断裂情况,M县幼儿教师仍然表现出极大的文化困惑,具体情况如下:

1.缺乏对待主流文化的正确态度。

在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拉尔夫·林顿的眼中:“对于其他文化一无所知的人并不会对自己的文化产生真正深刻的了解。所以,每一民族都应该要积极了解自身以及其他文化”。[1]尽管M县幼儿地处少数民族地区,但是在国家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当中,少数民族接受、学习主流文化显然已经成为顺利时代发展的必然。

2.对民族文化传承的认识偏差。

现代学校教育在开展过程当中,其实已经表现出明显的轻视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伴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在全社会的逐步普及,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体系也变得愈发完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的课程在设置之上仍然存在明显民族文化关怀的缺失,这也直接导致文化冲突会对学校教育的效果产生不良效果,如果完全参照内地办学模式的学校教育来推进,这显然无法真正促进民族文化顺利生根、发芽。当设置了统一化的课程之后,这显然无法真正满足到教师对于民族文化传承的需要,本课程开发能力存在一定局限性,一部分教师也因此产生了对于民族文化传承的深刻担忧。[2]所以,M县幼儿教师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当中也会存在极为明显的文化不适应现象。

(二)教师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对于M县地区教师而言,其自身的专业发展意识较为薄弱,内动力也存在明显不足。如果教师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职业规划,甚至在专业提升的意识方面也存在一部分不足,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实力,这显然就存在问题。第二,M县地区的大部分幼儿教师其实都是采取传统、原始的教学方式来授课,即使每一个学校都已经配备了白板,甚至还将相应的信息技术设备全部都配齐,但其所 采取的授课仍然较为传统,此举也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

M县地区的经济发展一般都较为薄弱,受到交通不利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之后,教师所能够获得的外出培训机会也会变少,培训也会更加流于形式。当培训内容表现出缺乏一定的民族特色,甚至都没有配足相应的民族课程,这也直接导致教师所接收的培训内容与实际培训,培训内容在时效性和实践性方面存在一定出入。

(三)学校的管理制度不合理

学校管理制度存在混乱状况,教师的评价标准也表现得较为单一,这也是当前M县幼儿园所面临的一大共同问题。学校教师对于上级部门的管理和安排表现出极强的不满情绪,在他看来,部门的规章制度缺乏一定的人性化,制度规定甚至都并不具备任何的可信性;教师评定一般都是将学生成绩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这也直接促使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逐步变弱。

民族地区的文化大多都表现出保守、封建等特点,教师思想观念也在这种层面上被禁锢,无法得到质的飞跃与升华。一部分教师在教育情怀方面表现出明显的缺失,甚至都没有做出相应的职业规划。教师第一次来到偏僻贫穷的民族地区后则会产生明确且强烈的心理落差,甚至会对当地环境产生极为明确的抵触情绪,甚至会产生辞职的心理。特别需要提及的一点是,一部分青年教师在来到M县之后还是无法对当地的风俗习惯予以充分了解,并对于一切民族节日活动都会持有拒绝的态度。教师的孤立状态也会让教师的孤独心理展现得淋漓尽致。大部分幼儿教师的生存状态其实并不好,这也直接导致教师无心从教,教学心态十分消极。教师发展内动力逐步减弱,这也容易导致教师学习呈现出明显的“花盆效应”。[3]

(四)教师评价标准缺乏差异性

通过实地调研可知,尽管有些幼儿已经将一些相关的规章制度全部都予以完善下来,但是我们也必须要承认一点,学校这些规章制度往往都是生搬硬套,并不具备较强的逻辑性,往往经不起推敲。如果没有把教师的实际需要充分联系到一起,一系列相关制度也应该要做到充分的完善。通过与相关工作人员的交谈可知,学校制度大多都不会公开张贴,仅仅只是从教职工会议的上级领导口中了解这一系列情况,学校教师在这一方面所拥有的权力缺乏一定的自主性。[4]

二、幼儿园教师流失问题的对策思考

(一)强化民族多元意识

民族教师始终扮演着传承与创新民族文化的使者这两个角色,甚至还承担着文化融合与文化创新的历史使命。所以,外来的幼儿园教师树立正确的文化观,积极主动地加入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活动已然是大势所趋。

民族地区所引入的教师一般都是外地人,这一群体并不会对当地的民俗文化产生深刻的共鸣,该课程也无法真正顺利实施。基于上述问题,学校与当地政府均应该要直接采取“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等措施,从而真正确保外来教师能够顺利安居乐业。作为他乡的外地教师,一定要做到入乡随俗,在探求与学习本土文化历史的过程当中逐步将本地文化传承、发扬出去,特别是在与本地文化接触交往的过程当中,还应该要主动接受当地文化习俗,从而真正确保民族文化实现多元化发展。[5]

(二)继续推行和完善教师“工作坊”培训模式

对于民族教师而言,还是应该要主动做到积极反思,并将一种自我反思的能力培养到位。另外学校可以建立“工作坊”的培训模式,让教师们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教师研究的能力往往会表现在对自己在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所出现的反思能力,教师还应该要进行积极的反思,从而提升自己的反思能力。针对于教学的监控力度应该要做出适当化提升,定期还会对民族教师的反思日记进行审查。在调查当中深刻了解到一点,教师在上课阶段,学校并不会对教师的教案进行检查。所以,这也容易导致教师只拿教材上课的情况,课堂教学行为也会存在巨大的随意性。所以,在进行教案检查时,我们必须要对教师的反思日记进行检查,从而真正确保教师养成勤写教学反思的习惯。

(三)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学校应该就当前的校园制度进行适当化革新,并构建起一种全新的学校文化,从而真正构建起一个更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做到待遇留人,情感留人。除此之外,在一个完善的学校教师课题研究小组被组建起来后,教师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也能够得到全面提升。当课题研究小组的目标与任务已经相继完成之后,则容易形成一个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的科研团队,教师的合作意识和凝聚力也能够得到全方面提升,教师也能够真正实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四)教师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在给教师评价的过程当中应当把教师的实际需要充分联系到一起,一系列相关制度也应该要做到充分的完善。教师的反馈结果并不仅限于一个评分分数,我们还是应该要全面综合的将教师表现出的成绩结合到一起,从而辩证地看待这一问题。反馈的目的则是能够带动教师能够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未来的发展道路也会愈发坚实。对于教师而言,积极的心理品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自身的发展,还能够帮助人际发展的和谐,这样看来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能够让教师慢慢养成积极的心理品质。

猜你喜欢
民族培训专业
我们的民族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