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路径探析

2021-12-31 22:08刘蒙蒙
科学咨询 2021年10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思政民族

刘蒙蒙

(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 01700)

办好民族院校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民族院校大多处在边远地区和经济不够发达的地区,新时代的民族院校大学生,承担着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弘扬中国精神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使命,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筑梦人。民族院校思政课教师要做好民族院校大学生的领路人,帮助民族院校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要使其形成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这对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进步,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一、严格民族院校思政课教师选聘标准

选聘的民族院校思政课教师要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深厚的理论学养,才能真正做到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传道、授业、解惑者。

(一)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

选聘民族院校思政课教师,首先要考察应聘教师是否具备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否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否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此外,选聘民族院校思政课教师,更应该考察是否牢牢树立和坚守一个中国原则,坚决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选聘有信仰的民族院校思政课教师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法、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传递给学生。这样才能保证民族院校思政课不偏离中国共产党的立场,不偏离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因此在选聘民族院校思政课教师过程中,要加强对应聘民族院校思政课教师的政治审查,通过函调、心理测试、访谈等方式了解其思想动态,并对其公开发表的言论或文章进行审查,考察其是否存在政治立场不坚定的问题。确保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素质强,思想道德水平高的教师进入民族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

(二)让人格正的人讲人格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更能起到榜样和激励的作用,思政课教师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自觉成为学生的表率,在潜移默化中用高尚的人格激励学生,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的喜爱,真正成为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民族院校思政课教师。一个人格存在问题的教师是不可能教育好学生的,而人格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师的师德师风。因此,在选聘民族院校思政课教师的过程中,加强对应聘教师的师德师风考核势在必行,以确保进入民族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成员,不仅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同时要具备高尚的人格魅力,从而保证民族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纯洁性。因此民族院校和教师管理部门要结合民族院校特点,出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系列文件,组织全校教职工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将师德师风标准纳入民族院校思政课教师职称评聘,评奖评优、课题申报等各项工作中。对教师失范行为,依法依规给予警告直至开除等处分。同时,要加大师德师风的宣传力度,通过树立师德师风典型,倡导高尚教师人格,引导全体教师将高尚的道德品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让懂理论的人讲理论

选聘的民族院校思政课教师要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深厚的民族理论功底以及广博的交叉学科的知识。扎实、深厚、广博的理论功底是上好思政课的看家本领。因此在选聘思政课教师过程中,要考察应聘教师是否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基础,是否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否能够做到看原著、读原文、学经典,悟哲理,是否能够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民族院校思政课教师要筑牢思政课的理论基础,做到理论讲解有深度,思想传递有温度,这样才能展示思政课思想和理论的魅力,进而做到用理论的魅力感染学生,才能促进大学生真正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从而信仰马克思主义。在民族院校思政课教师的选拔上,不仅要考察应聘教师是否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基本功底,同时还要考察应聘教师是否具备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民族学等交叉学科的背景知识,作为民族院校思政课教师,还应具备深厚的民族理论功底,对国家的民族政策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同时要对民族地区体现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要有深刻的领悟,比如要深刻领悟蒙古族体现的“蒙古马精神”,“蒙古马精神”体现出的是一种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精神,这种精神根植于草原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同样也深深扎根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里,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灵活运用民族院校思政课教师评价体系

一直以来,“五唯”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族院校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1]民族院校应按照国家政策和中央文件精神的要求,结合本地区、本学校和师生的特点,以激发民族院校思政课教师教书育人热情为目的,积极探索符合民族院校思政课教师发展和民族院校思政课特点的评价体系。在评价过程中严把政治观、师德观、业务观,这就需要构建起以教学和教学研究为核心的评价体系。

(一)严格教师纪律管理

在教学管理上,严格教师纪律管理,确保民族院校思政课教师在课堂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保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和政治立场,坚决维护民族地区的团结与稳定,民族院校思政课教师要加强对民族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和引导,对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坚决持否定态度。但同时也要避免学术问题政治化,为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

(二)完善评价体系

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完善督导听课评课制度,不仅仅要有督导推门听课制度,还可以通过调查走访、面对面访谈、调查问卷等方式形成多元化的教学督导模式,督导听课不只是找出问题,更多的是积极鼓励。此外,应加重学生和同行对民族院校思政课教师的评价,学生是教师的学识、水平和人格魅力的直接检验者,教师是否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否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否具有的扎实学识,是否具有仁爱之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有深刻的体会的,注重同行评价,是因为同行对彼此的教学、科研和教学态度相对了解得更多,更能够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三)完善职称评聘体系

在职称评聘中,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学校应给予民族院校思政课教师一定的政策倾斜,特别是向能够双语授课的思政课教师倾斜,要单独合理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类的高级职称比例,在职称评聘过程中可适当放宽学术论文要求,把民族院校思政课教师在主流媒体发布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文章纳入学术成果范畴。在本校职称评聘委员会中,要有相应比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家,特别是民族院校要有双语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家。

三、加大民族院校思政课教师激励力度

加大对民族院校思政课教师的激励力度,有利于激发民族院校思政课教师教学科研的热情,从而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专业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

(一)落实经费鼓励

充足的教学科研经费事激励民族院校思政课教师的重要保障,民族院校要按照相关文件精神要求,单独设立思政课教师岗位津贴,并贯彻落实,按照培养本科生人均40元,专科生人均30元提取专项经费用于民族院校思政课教师的学术交流、实践研修等。同时要对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成绩优秀的民族院校思政课教师给予相应的物质鼓励,增强民族院校思政课教师的获得感。

(二)落实政策鼓励

民族院校在奖项设立、教学比赛、教坛新秀选拔、精品课申报、课题申报等方面列出思政专项;在学术论文奖励方面,要把在主流媒体上发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文章作为学术论文,应给与相应的奖励;学校党政部门的环节干部,原则上要有过讲思政课,或者从事辅导员和班主任工作经历;同时,要落实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听思政课、讲思政课的制度,高校党委书记、校长每学期至少给学生讲授4个课时思政课,高校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每学期至少给学生讲2个课时思政课。

(三)增加培训、研修、学术交流

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培训是促进思政课教师内涵式成长的重要举措,如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思政国培项目,教育部、省、自治区教育厅组织的培训,各高校组织的高水平思政课教师培训,以及网络在线培训,并做好“周末大讲堂”的集体培训活动,鼓励青年思政课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学位等。这是促进思政课教师思维创新,理论深入、能力提升的重要举措。此外,加强各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邀请校外专家为教师开设专题讲座,思政课教师访名校活动,建立名师工作室等,都可以有效增加教师知识储备,提升业务能力。

四、全面提升民族院校思政课教师素养

(一)坚定政治信仰

思政课教师做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要求民族院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必须做到政治立场不能偏、政治信念不能动、政治观点不能错、政治纪律不能松,强化民族院校思政课价值引领功能。坚定的政治立场就是要始终站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立场开展教学。坚定的政治信念就是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正确的政治观点就是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树立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观,树立公正的国际政治观,树立正确的民族观,自觉以党的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指导。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做到“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

(二)加强理论修养

民族院校思政课教师要做到理论基础扎实、学科视野开阔、知识结构完善。理论基础扎实就是要刻苦研读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也包括马克思主义者的著作,练好看家本领,做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方法信手拈来,烂熟于心。学科视野开阔,就是要在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的指导下,打通与哲学、社会学、经济学、逻辑学、民族学等学科之间的壁垒,运用多学科、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的思维方式解决思政课教学中面临的现实问题。知识结构完善就是在具备扎实理论功底的基础上,还有具备广博的知识,并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能够做到了解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最新发展动态,并实时关注世界发展动态和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的最新成就。

(三)提升教学能力

民族院校思政课教师要全面提升传播科学理论的能力,解释现实问题的能力、引领社会思潮的能力、批判错误观点的能力。传播科学理论的能力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以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给学生讲透彻,讲明白。解释现实问题的能力就是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困惑、关切、关心的现实问题,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关注的民族问题,要找准问题的关键,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维方法的指导下,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给出科学的解读。引领社会思潮的能力就是对社会存在的各种社会思潮具备很强的辨别力,能够用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揭示各种社会思潮的本质及其社会危害,对各种丑化、歪曲党的领导、国家形象,历史虚无主义和污蔑国家英雄的观点和言论进行有理有据的驳斥。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思政民族
我们的民族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思政课“需求侧”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