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雨薇 马碧书 张芸娇
(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 云南昆明 650106)
教师能够通过教学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提高素质,但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和程度是不同的,而学校作为教学的载体,势必要对培养的学生是否合格先做一个考察,确保学生今后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考试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而我国是考试的发祥地,考试制度的最早渊源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在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的《考功名篇》中说:“考试之法,大者缓,小者急;贵者舒,而贱者促。诸侯月试其国,州伯时试其部,四试而一考。天子岁天下,三试而一考。前后三考而黜陟,命之曰计。”由此可见,最初“考”字更侧重于考核政绩的含义,“试”字更侧重于测度优劣的含义。而今,“考”与“试”合为一个词之后,其内涵逐渐演变为考查知识或技能的方法和制度。
考试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已经经受了岁月的洗礼,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传统的考试制度是“教考合一”,即授课老师同时也是命题人和阅卷人。这其中的优点在于:(1)授课教师对课程内容非常熟悉,重点明确清晰,因此在命题的时候能更有针对性的把握该门课程的重难点,从而真正考察到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情况,使考试结果更具有说服力;(2)大学生学习体现出了更强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大学考试采用“教考合一”的考试制度,能使老师更好地去了解学生对知识的诉求,及时做出动态调整,真正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3)“教考合一”能充分保障大学教师具有教学自主权[1],这也是对教育法学的尊重,同时也能使教师很从容的使用多种教学手段授课。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为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也在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教考合一”这种制度也存在着诸多争议,而随着高校扩招,学生规模扩大,素质参差不齐,在“教考合一”不断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也能看到这种制度的弊端:由于是授课教师出题并阅卷,在实际中,某些学生为了通过考试,或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总是希望老师能够划重点,尤其是学生评价制度实施以来,有的生利用制度的缺陷,把老师是否划重点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优劣的一个标准,极大地破坏了教考秩序,甚至出现了平时不用功,考试靠划重点,成绩超过平时用功的同学的现象。
所谓“教考分离”,就是把教学和考试分开,根据培养目标、教学目的、教学大纲,制定考核大纲,建立一套包括试题库、自动命题、阅卷、评分、考试分析、成绩管理等各种规章制度完备的考核管理系统。而建立完善的试题库为“教考分离”创造了条件,也是实现“教考分离”的前提和基础[2]。
“教考分离”其实和“教考合一”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实施“教考分离”的原因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避免上述“教考合一”的弊端。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当中明确题库建设的具体要求和意义。为了更好地体现考试的权威性、客观性、科学性,消除“教考合一”的弊端和不足,“教考分离”渐渐成为了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3]。但“教考分离”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限制了教师的自主权,可谓是为了规避“教考合一”弊端的无奈之举。但我们也应看到它积极的一面:相对于“教考合一”而言,“教考分离”有利于教学考核的公平、公正,有利于教学评价的科学、有效,有利于教风、学风的根本好转,“教考分离”会使学生认识到,成绩的好坏取决于平时的努力程度,取决于对所学课程掌握与理解水平的高低。实行“教考分离”,能够使教师自觉地按照课程教学大纲和基本要求组织教学,注重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求得好的教学效果。实行“教考分离”也是规范教学工作和适应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需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进行教学和考核,统一命题集体流水评卷的教考分离制度,有利于充分发挥考试在教学工作中的作用,使教学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
1.吉林大学[4]
在推行“教考分离”模式前,吉林大学一直采用“教考合一”的考试模式。为了避免“教考合一”的弊端,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吉林大学从2014年就开始探索“教考分离”这种考试模式。在实践的过程中,吉林大学也总结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从公共基础课程入手,吉林大学注册与考试中心先后协调相关学院组织骨干教师,成立了题库建设小组,命题、审题小组。其中由题库建设小组按规定题型设计了一定数量和级别的试题库;经审题小组测评后,确定题库可分别组出百套以上具有大致相同信度、效度、难易度和区分度的考试题以用于学科的期末考试。试题库运用后,通过问卷调查反馈回来的信息显示,“教考分离”的模式得到了绝大多数师生的赞成。但在改革的过程中,题库建设资金不足、题库测试需多部门配合、部分师生不理解教学改革意义等实际困难和问题,也成了“教考分离”模式改革的重重阻力。因此,吉林大学的“教考分离”模式试点工作虽然小有成效,但后续的分析和总结仍在进行中,不难看出,这将是场持久战。
2.贵州工商职业学院[5]
自2017年开始,为推进考试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和信息化,推进教考分离、提高教学质量,贵州工商职业学院采用新型考试系统,真正实现无纸化考试。无纸化后,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取得了良好的考核效果。据了解,考试“无纸化”后:学生在线考试结束后,试卷的客观题由系统完成自动判分,担任相同课程的教师可以进行主观题的阅卷,阅卷时实行盲改试卷,教师不能看到试卷学生的相同信息,杜绝教师在阅卷时进行的人情加分;学生查阅成绩方便,阅卷结束后,根据学校教学安排,学校考试中心通过APP,直接将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推送到学生的手机中。学生也可以通过APP查看历年来的学习成绩。这不仅仅是“教考分离”的实现,也是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考中的良好结合。
3.重庆工商大学
重庆工商大学出台相关政策推进教考分离工作,2014年起,教务处专门在官网上成立了“教考分离”管理页面,从页面消息中可以看到,重庆工商大学采取教师自愿申报的原则来推进“教考分离”课程的实施,同时还设定了相关的奖励机制,学校对校级“教考分离”课程考核成绩排名前30%的任课教师给予奖励(按教学班排名)。在2017年10月的一次表彰中,有124名教师获得了奖励,我认为这是对广大教师参与到“教考分离”中的鼓舞。当然,显而易见的是,从2014年到2017年的表彰中,“教考分离”的课程量一直保持15门,这也可以看出教考分离的实施存在一定的困难,要全面实施“教考分离”还需付出长久的努力。
可见,不同的高校都在做着“教考分离”的尝试。作为医学院校的我们,培养优秀的医学生是我们每位老师的使命,构建标准化、规范化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也是国家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我们实施考试制度的改革就是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的尝试。2017年以前,我们学院一直都实施“教考合一”的考试模式,一学期教学任务结束后,再由授课老师出题后考试,在实施的过程中的确存在着“教考合一”的弊端。2017年起,学院开始推行“教考分离”制度。响应学院号召,我们教研室迅速行动起来组建试题库。教研室老师分工合作,不同老师负责不同章节,拟出章节题库,再由出试卷的老师负责把各章节题库中的题,按照重难点分配,分值占比合理的组成试卷,最终把十多套试卷上交教务,由专人管理,有考试时,就直接从试卷库中抽取试卷,考过的试卷就踢出试题库,再及时补充进新的试卷,初步实现了“教考分离”。
1.“教考分离”优势
实施教考分离后,以下几点是我感受最深的:①以前一到期末就被学生追着问重点的现象逐渐消失了;②我们能在第一堂课就明确告诉学生试卷是从试卷库里抽取,请学生认真听好每一堂课;③学生的配合度明显提高,思考问题也更加积极主动了。而对于我们授课老师而言,之前“教考合一”时,为了保密和公平,出题时间一定控制在理论课结束和考试之间,这样给出题老师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一次由一位老师出一套题,知识点难免重复,尤其在客观题方面和往年的重复点会比较多,也很难达到考察学生的真正目的;每逢期末就被学生追问重点,也练就了授课老师在这个问题上和学生打太极的功力。而这些问题都随着“教考分离”的到来迎刃而解。
2.“教考分离”弊端
大多数的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教考分离”的考试制度也不例外。正如辽宁医学院教务处的王鹏老师所总结的:“教考分离”目标上,偏离了课程改革的方向;方式上,压抑了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结果上,忽视了效率公平,助长了“应试”取向[6]。这也在我们实施“教考分离”中有所体现,在课时量有限的前提下,授课教师不得不顾及考试,依照考试内容覆盖大纲的原则,教学内容也会全面覆盖大纲,这样就很难在学生特别感兴趣的点和他们多互动多交流,也很难把前沿的医学研究拿到课堂上与学生分享,不知不觉走入了“应试教育”的圈子中。同时,提前出题抽考,考试中就无法加入一些新的知识点和想法,只能等下次出题时再加入,这样也给知识的更新带来了不便。而正如前文所述,我院实施“教考分离”还处于初级阶段,与完整的“教考分离”制度还有很大的差距,人为建立试卷库与专业系统自动组题相比,还是有很多主观因素在里面。
3.综合分析
目前,我们教研室的“教考分离”实施还处在一个非常初级的阶段,离真正意义上的教考分离还有很大的差距。没有使用智能化的试题库,依然靠人工组成试卷,这样还是掺杂了很多老师的主观判断在里面,难免会有重难点和各章节分值分布不均的情况产生,也增加了小错误出现的几率。但凡事皆有两面,另一方面我们也能看到,这样不完备的“教考分离”也恰巧给了我们一些灵活掌握的空间,由于要及时补充试卷库,我们依然可以相对及时的更新我们的知识点,并且在已经实施的考试中总结经验和不足,及时做出调整,以便今后完善我们的试卷库。
在实施“教考分离”的过程中,我也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看到诸多高校都使用了题库系统来实施“教考分离”,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同时也能看到实施过程中也会存在一些问题。无论是“教考合一”还是“教考分离”都有它们的优势和弊端,每一项改革也势必会历经很多的坎坷和质疑。在“教考分离”盛行的当下,依然有坚信“教考合一”的人,而“教考分离”能突破“教考合一”的桎梏被提出,也是有它绝对优势的。我个人认为,一切制度实施的本身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是以学生为本的,并非为了制度而实施制度,因此有瑕疵并不可怕,只要我们不断突破壁垒,不忘教育改革的初心,坚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那么“教考分离”一定会成为非常有利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