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先秦时期的防疫思想

2021-12-31 20:34魏晓立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麻风病人麻风病瘟疫

魏晓立

(安阳师范学院 法学院 河南 安阳 455000)

瘟疫在历史上不绝于书,在现代社会也屡有发生。因此,即使处在医疗技术非常先进,防疫监控网络非常严密的现代社会,瘟疫也未绝迹,只会与人类相伴随。先秦时期,是中国进行防疫的萌芽时期。对此进行系统梳理和研究,希冀能对我们现代的防疫工作有所历史借鉴。不当之处,敬请大方之家指正。

一 先秦时期疫灾概述

中国古代称传染病为“疫疠”“疠气”“疫气”“瘟疫”等,“疫”是古代急性传染病的通称。《说文解字》:“疫,民皆病也。”《玉篇》:“疠,疫气也。”可见,古人把瘟疫看作是能在众人中传播蔓延的疾病。瘟疫伴随人类出现而产生,也始终对整个人类生存发展构成巨大威胁。孔子在《论语·述而》中指出:“子之所慎:齐、战、疾”[1]93,其意思是要慎重对待斋戒、战争和疾病。可见孔子将疾病防治视为国家三件大事之一。据研究,良渚文化的突然衰落就是因为爆发了大规模的瘟疫[2]。商代的甲骨卜辞中有“疾疫”一词,如:

甲子卜,殼贞,疾疫不延?

贞,疾疫其延? (《合集》13658正)

延指蔓延之义。辞义为甲子日这天,殼贞问:传染病不会蔓延吗?传染病会蔓延吗?此辞很显然是在卜问疫病的蔓延问题,这被认为是中国古代传染病的最早记录。也有“疾年”一词:

贞有疾年其死? (《合集》526)

“疾年”,当如《周礼·疾医》说的“四时皆有疾病”,即一年四季中随时随地可能发生的病毒疠疫传染蔓延。“疾年其死”,指年内疠疫流行而死亡人众[3]。有瘟疫发生,就必然会有预防瘟疫的举动。在甲骨文中,商人已经认识到有传染性,患了病的人不要与他人接触,如:

子其疫,弜往学? (《花东》181)

弜为不之义。辞义为,染了瘟疫不能去学习了[4]。至春秋战国时期,从灾疠、大疫再到“天下疫”,时有发生。这些在古代文献上都有可靠的记载。《公羊传·庄公二十年》:“夏,齐大灾。大灾者何?大瘠也。大瘠者何?也。何以书?记灾也。”[5]此次大灾为大瘠,据《解诂》解释,“者,民疾疫也”,即瘟疫。孔广森注:“疫气自齐渐染及鲁,道灾所由生”。按照《春秋》的惯例,不记载其他列国的灾害,但因这次“疫气”蔓延到鲁国了,所以才记载了,可见这次疫情的严重性。《左传·襄公十七年》即公元前556年,有“国人逐瘈狗(疯狗)”[6]1032的记载。再如《左传·哀公元年》记录“天有灾疠。”[6]1608《史记·六国年表》说:秦献公十六年(前369),“民大疫”[7]647,这是中国正史文献中第一次有关“大疫”的正式记载[8]。《史记·赵世家》说:(赵惠文王)二十二年,即公元前277年,赵国“大疫”[7]1634;《史记·秦始皇本纪》说,秦始皇四年,即公元前243年,秦国“十月庚寅,蝗虫从东方来,蔽天。天下疫。”[7]192战国时期的墨子,在《墨子·兼爱下》中说到当时的瘟疫发生后,死亡甚众,“今岁有疠疫,万民多有勤苦冻馁,转死沟壑中者,既已众矣。”[9]

二 瘟疫的发生与时令、地域有关

先秦时期的人们在实践中已经认识到瘟疫的发生与时令、地域有关。《周礼·天官》说:“四时皆有疠疾:春时有痟首疾,夏时有痒疥疾,秋时有瘧寒疾,冬时有嗽上气疾”[10]323。《礼记·月令》曰:“(孟春)行秋令,则其民大疫[11]198;(季春)行夏令,则民多疾疫[11]205;(仲夏)行秋令……民殃于疫[11]212;(孟秋)行夏令……民多疟疾[11]219;(仲冬)行春令……民多疥疠”[11]232。这种思想虽然带有一定的阴阳五行神秘色彩,是从感性认识出发的结果,但也表明其试图从气候的变化中来总结早期朴素的疫情发生规律。《论衡·言毒》说:“太阳之地,人民急促,促急之人口舌为毒。故楚、越之人促急捷疾,与人谈言,口唾射人,则人脤胎肿而为创(疮)。”[12]这种因唾液传播病毒而生出的疾病在《睡虎地秦简·封诊式》中被称为“毒言”[13]276,是在南方楚国、越国等炎热地区流行的一种传染病,而且,当时的人们甚至认为唾液溅到人身上会导致生疮。

三 传世文献中反映的隔离防治思想

先秦时期的人们已经认识到防治瘟疫的方法之一是隔离。《论语·雍也篇》中记载了伯牛患病被隔离的事情,“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1]84孔子非常贤能的弟子伯牛感染了恶疾,隔离在一间屋子里,已然病重了,孔子前去看望他,与之临终告别,也不敢到屋中看,只是从窗户和他握了一下手,并且感叹他为什么会得这种病,可能是天命吧。具体得了什么病,朱熹在注释“有疾”时说,先儒以为癞也。这表明,当时已经有了对恶性传染病人进行隔离的做法。在《周礼》中以“分而治之”的思想体现了出来。

《周礼·天官·冢宰》中有这样的记载:“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共医事。凡邦之有疾病者、有疕疡者造焉,则使医分而治之。岁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10]315-317。“医师”负责全国的医疗行政管理,负责收集储备药物来统一领导医疗工作,对于不同的病人要登记造册,分别对待并给予治疗,或要隔离治疗;《周礼正义》有类似记载:“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凡民之有疾病者,分而治之。死终,则各书其所以,而入于医师。”[10]323-333“疾医”具体负责治疗民众的疾病,对待不同的疾病要“分而治之”,对于不幸去世的人则记录死因和症状,向上报告医师,以便为现代医学所讲的流行病学调查积累资料。《逸周书·大聚解》篇也说:“乡立巫医,具百药以备疾灾”[14],说明乡里也设立专门的医生,平时储备有各种药物,做到出现疾灾时可以有备无患。

四 出土文献中反映的防疫法制思想

从睡虎地秦墓简文内容来看,秦代对传染病防疫也进行了一定立法,希望从法律上来杜绝瘟疫的传播,因此规定了严厉的措施,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古代最早的传染病防治立法内容。其主要内容有:

(一)对外来宾客严格检查管理,做好消毒

简文一:

“諸侯客來者,以火炎其衡軛。”炎之何?當諸侯不治騷馬,騷馬蟲皆麗衡厄(軛)鞅韅轅靷,是以炎之。何謂“亡券而害”?亡校券右為害[13]227-228。

——《法律答问》

这条简文表明,秦代对外来宾客的马车要用火熏来进行消毒。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马身上可能会藏有寄生虫,会附着在马车的衡轭和驾马的皮带上,如果其他诸侯国不进行消杀,就会传染到秦国国内来。马车接受检查过后会给个凭证,即驾车者自己拿着右券,丢失了会造成危害。

(二)设立专门场所,强制隔离,加重处罚

秦朝除了对某些恶性传染病患者实行了强制隔离措施,甚至对患了病的罪犯可以处死。

简文二:

疠者有罪,定杀。“定杀”何如?生定杀水 中之谓也。或曰生埋,生埋之异事也。

城旦、鬼薪疠,何论?当迁疠迁所。

甲有完城旦罪,未断,今甲疠,问甲何以论,

当迁疠所处之;或曰当迁迁所定杀[13]203-204。

——《法律答问》

秦律规定,对麻风病人要送到专门的隔离场所进行隔离,即“疠迁所”,又称“疠所”。这在中国历史上当属最早的记载,在传染病防疫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麻风病是当时严重的传染病,一直延续到了新中国才绝迹了。上面第1条简文说,麻风病人犯罪,应该定杀。定杀是什么?就是活着投入水中淹死。有的学者认为是活埋,笔者认为活埋与律意不符。如果麻风病人犯罪,可能故意传染别人,比如向他人吐口水,或通过其他什么方式故意传播病毒,属于故意犯罪,就要加重处罚,给予死刑。第2条简文说,如果城旦、鬼薪这两种实行劳役刑的犯人感染了麻风病,该怎么办呢?应当将其送到疠迁所进行隔离。这说明如果感染了麻风病就要被送到隔离场所。第3条简文说,如果甲犯有完城旦罪,还未判决,却染上麻风病了,对甲该如何处理呢?应当送到疠所隔离;或者送往隔离场所将其淹死。这说明,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来决定是否处死。从这3条简文可以看出,秦代对不应该处死的劳役刑犯人,除了实行严格的隔离制度外,还可以处死;对传染病人故意传播病毒要加重处罚将之处死,但对传染病的轻重也要进行甄别,甄别后再决定是隔离还是处死。隔离措施虽然古老,但在今年的疫情防控中,再次证明了其对于疫情的阻断具有有效性。

(三)严格诊断标准和程序,仔细甄别

因为传染病患者将要被处死,所以秦律规定了严格的诊断标准,确诊过程要求必须十分慎重。

简文三:

疠 爰书:某里典甲诣里人士伍丙,告曰:“疑疠,来诣。”讯丙,辞曰:“以三岁时病疕,眉突,不可知其何病,无它坐。”令医丁诊之,丁言曰:“丙无眉,艮本绝,鼻腔坏。刺其鼻不嚏。肘膝□□□到□两足下踦,溃一所。其手毋胈。令号,其音气败。疠也。”[13]263-264

——《睡虎地秦墓竹简·封诊式》

甲怀疑在同一里居住的丙为麻风病,将其送到官府后,说:“好像是麻风病,因此将丙送来了”。官府讯问丙,丙说:“三岁时患了疮,眉毛脱落了,不知道是什么病,没有其他犯罪行为。”然后令医丁诊断,丁说:“丙无眉毛,艮即鼻子塌陷,鼻腔也坏了。刺其鼻子不打喷嚏。肘和膝……到……两脚不能正常行走,有溃烂一处。手上没有汗毛,让他大声喊,其声音嘶哑。这就是麻风病的症状。”这个爰书说明,秦代对麻风病人实行举报制度,规定了严格的诊疗标准和诊断程序,是否是麻风病人,要经过医生的严格诊断才能确定。

(四)发现病人,同里之人有权一起报告官府

简文四:

毒言 爰书:某里公士甲等廿人诣里人士伍丙,皆告曰:“丙有宁毒言,甲等难饮食焉,来告之。”即疏书甲等名事关牒背。讯丙,辞曰:“外大母同里丁坐有宁毒言,以卅馀岁时迁。丙家即有祠,召甲等,甲等不肯来,亦未尝召丙饮。里即有祠,丙与里人及甲等会饮食,皆莫肯与丙共杯器。甲等及里人弟兄及它人知丙者,皆难与丙饮食。丙而不把毒,无它坐[13]276-277。

——《睡虎地秦墓竹简·封诊式》

“毒言”是一种在南方炎热地带流行的传染病,《论衡·言毒》说:“太阳之地,人民急促,促急之人口舌为毒。故楚、越之人,促急捷疾;与人谈言,口唾射人,则人胎肿而为创(疮)。”病人的唾液有毒,可使别人的皮肤肿胀生疮。与丙一起居住的甲等二十人怀疑丙有“毒言”,于是一起将丙送到了官府。一齐说:“丙口舌有毒,我们不能和他一起居住,前来报告。”于是将甲等20人的姓名、身份、籍贯记录在文书背面。讯问了丙后,文书说:“与丙的外祖母一起居住的丁因口舌有毒被定罪,三十岁时被流放了。丙家如有祭祀,邀请甲等,他们不肯来,也未曾邀请丙前去聚会。里中如有祭祀,丙与一起居住的人和甲等聚会,他们都不肯与丙共用饮食器具。甲等和同里的邻居还有其他认识丙的人,都不肯与丙一起饮食。丙并没有毒言,没有其他过犯。”和简文三中的案例一样,从这条简文可以看到,同里之人有权将认为是疑似病例的邻居一起送到官府,只不过,这个案例中的丙是幸运的,官府经过仔细推断甄别之后,认为不是毒言,将其排除后,使其回归到正常生活了。

五 结 论

病毒伴随人类而生,也将永远伴随人类存在而存在。人类对病毒的防治技术在日益提高,但是病毒的变异也时刻在进行,人类永远不能低估和忽视病毒的杀伤力。即使医疗技术非常先进,防疫监控网络非常严密,病毒也不会绝迹,甚至会以更狡猾的面目出现来突然攻击人类,造成严重伤亡,并对社会生产造成严重破坏。疫情防治实践证明,现代人类在新的未知病毒面前,古老的隔离方法仍然是行之有效的。

猜你喜欢
麻风病人麻风病瘟疫
绘画中的瘟疫 下
绘画中的瘟疫(上)
Bian Que
瘟疫算个啥
日本向麻风病患者道歉
英国红松鼠携带麻风病菌株
花溪区2016年麻风病治愈者生存与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麻风村护士刘大飞:病人的心灵守护者
消除麻风在行动
麻风病人的守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