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赛赛
(江苏省启东市永阳小学 江苏南通 226200)
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下,新课标明确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时期下的小学数学从教者应该面向全体学生,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良好的教育。所以,我们应该将分层教学有效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之中,从而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但是在以往常规的数学教学中,每个班级学生很多,我们难以顾及每个学生,而合作学习中完全可以借助分层教学模式,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帮助我们切实提升分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1]。
有效的合作学习需要我们科学合理地划分小组,所以,我们在开展合作学习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分组,以免合作流于形式化。只有我们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并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合理分组,才能确保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每个小组中不但有学优生,还应该有学困生,这样才能够使小组成员在互帮互助下达到共同进步,在这样的氛围下还能使学生形成合作精神。比如,在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的时候,我们首先要调查学生的数学成绩,以及在课堂中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式方法,将成绩好与成绩差的分配到一起,并引导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帮助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这样的方式不但能够帮助成绩好的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使基础差的学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从而确保分层教学效果[2]。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及合作交流是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与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在这样的氛围下有助于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性,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课堂所学知识,同时使学生形成创新意识。所以,在合作学习下开展分层交流是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设置讨论题目的时候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巧妙设置与之相符的题目,这样才能使学生根据已有水平参与讨论活动。另外,我们还要根据小组内成员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学习任务,这样才能确保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性,学生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的时候我们需要走进他们之中来回巡视,当发现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或与主题产生偏离时及时给予引导和纠正,从而确保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这样才能使我们在合作学习中顺利开展分层教学活动,从而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比如,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分组,并为每个小组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如在教学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时候,我们可以为学习成绩好的小组安排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使学生在小组的共同努力下解决并突破难点,提升自我,而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小组,我们就可以为他们布置一些基础的小数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和理解[3]。
在以往常规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并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各不相同,而教师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在这样的氛围下教师多数是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活动,而学习较差的学生难以跟上教师的思路,从而失去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模式只能将学生之间的距离越拉越远,难以顾及班级里的每个学生,而借助合作学习的分层教学,就能将班级学生细分化,从而由大班转变为小班,这样不但能使每个学生都能融入进课堂学习,还能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比如,教学商的变化规律时,可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当讨论完之后,再由小组代表讲述讨论结果,掌握程度较差的小组先发言,让他们说一下简单的规律,然后再由基础好的小组来进行补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总之,通过合作学习开展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模式不但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原基础上有所提升,使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都能够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之中,进而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