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尚香
(江苏省仪征市振兴幼儿园 江苏扬州 211400)
在对幼儿们的教育中,由于他们的祖辈家长会与幼儿教师存在创新型教学观念上的冲突,进而导致双方之间产生一些冲突和分歧,对此,幼儿教师应当主动去说服这些孩子们的祖辈父母,让他们积极配合教师的教育工作并充分发挥幼儿自身的性格特点。
教师要说服祖辈家长主动改变自己对孩子们的教育观念,针对他们教育观念的一些缺陷加以完善和改进。在此基础上,幼儿教师应当主动改变这些祖辈父母对幼儿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方法,让他们采用对应的家园培育活动来引发幼儿们的创新型学习观念,并主动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日常生活习惯。
例如,幼儿教师应当主动带领幼儿的祖辈家长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对幼儿的培训活动中邀请祖辈家长参与其中,在此活动中,幼儿教师不仅要为幼儿单纯地讲解一些基本理论知识,还应要求家长与幼儿一同在活动实践中探索相关知识点,只有这样,祖辈家长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在平时管教孩子中存在的一些不良问题。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总结当前祖辈父母在教育儿童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并进行综合主题式的讲解,将自己的教育观念渗透到他们的观念中,进而推动幼儿园与祖辈父母在家园共育中的完美融合[1]。
如果幼儿教师与孩子们的祖辈父母之间接触的机会较少,就不能构建和谐的教育关系,因此,幼儿教师应当主动想方法改变这一状况,进而得到双方更加和谐的沟通和交流。
首先,幼儿教师在与幼儿的祖辈家长沟通交流时应当具有耐心,并主动换位思考,能从他们管教孩子的角度来思考问题。面对幼儿家长的教育求助时,应当主动帮助并耐心听取,以热情的态度进行沟通。其次,当幼儿的祖辈家长言语过激时,幼儿教师应当平静自己的心情,保持一种较为平和的语态进行沟通,或者等对方的心情平复下来后再进行询问。在此过程中,幼儿教师一定要保持“以退为进”的策略,仔细考虑事情的来龙去脉,并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本次事件的问题,再次将整个问题以孩子的立场出发加以说明,这样一定会获得祖辈父母的理解。最后,幼儿教师与祖辈父母沟通时如果出现了不可解决的问题,应当第一时间寻找幼儿园管事处将所有问题进行集中处理,并对此展开调查,最终由幼儿园内部与幼儿的祖辈家长进行合理沟通、分析后,得出最终结果。
很多孩子的祖辈父母对孩子的幼儿园教育工作毫不关心,他们只顾接送孩子,常常会出现祖辈家长不了解以及不积极配合工作的情况。当幼儿教师要求家长为自己家的孩子搜集好上课需要用的物品或相关资料时,这些祖辈家长不会放在心上,比如有些孩子的爷爷奶奶并没有上过学,也不认识字,很多时候教师通过微信群发一些第二天需要带的资料时,很多家长无法及时进行反馈与沟通。对此,教师就应当本着对幼儿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负责任的态度,采用立体形式的家园沟通方法,提高幼儿教育效率。
例如,幼儿园在组织幼儿开展集体活动时需要服装统一,并要为他们布置一些活动的基本要求,这些内容需要幼儿教师以口头的形式告诉幼儿的祖辈家长。同时,幼儿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到实际情况,能够给这些幼儿们的爸爸妈妈发一遍叮嘱信息。此外,幼儿教师还应当在祖辈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与他们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交流,让他们充分意识到爸爸妈妈的陪伴有一定的重要意义。还应当为幼儿的父母单独发一些有关孩子的活动照片,通过沟通让他们充分意识到自己不能因为忙碌而耽误了孩子的成长,能够抽出时间多陪陪孩子。这种家园之间有效沟通的教育方式,能够提高祖辈家长对幼儿学习的认识和深入了解,并能有效推动家园共育工作的顺利发展和效率的提高[2]。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幼儿、家长与教师都处在一种特殊的教育环境内。如何在更好地开展家园共育工作已经成为幼儿教育工作者们所密切关注的话题。幼儿教师与祖辈家长可以加强对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利用信息技术打破当前时空的束缚,随时随地开展交流,充分发挥二者共同的力量,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