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英
(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以微信、微博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的传播力与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也为各个领域的信息传播、交叉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新媒体语境下,如何充分利用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积极影响,探寻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具体路径,已成为当下的重要研究课题。
话语是个体在特定场域中借助一定的渠道或者途径向对方传递信息、思想和表达感情,获得相应的信息反馈,最终实现双方价值认同的一个途径。话语是一种彼此相互影响的重要方法和工具。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在高校中,通过将一定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政治观点等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对大学生施加影响,使得大学生能够形成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思想道德品质的活动。根据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不难看出,其具备天然的话语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必须要依赖于一定的话语来促进相互沟通和相互影响,最终达到育人的效果。由此,我们可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是指教育主体在遵循话语交往互动规则的基础上,通过采取有效途径对思想政治教育中涉及的各项关系进行疏通建构,最终促成思想教育目的的各类言语符号。在教学中,通过话语的使用可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这是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需要,也是巩固主流价值观的需要。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尊重和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对国家、对高校以及大学生自身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如下:
第一,新媒体语境下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是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进一步巩固我国主流价值的必然要求。高校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必须把握新媒体的舆论制高点,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成为新媒体语境下的主流话语,确保大学生不受外部异质文化的腐化和侵蚀。
第二,新媒体语境下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可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影响力。通过合理引导新媒体有序开展教育活动,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内在需求,发挥新媒体作为传播载体在表现形式、内容导向、舆情研判、意见领袖培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三,新媒体语境下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可以借助新媒体对学生个体形成正向影响,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拒绝消极信息侵蚀,成长为具备良好媒体素养,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以及正确思想观念的综合性人才。
新媒体作为当下主流的信息传播途径,在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提升教育实效性、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等层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新媒体语境下高校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层面依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具体如下: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从业者长期以来牢牢把握着固定的、不会发生显著变动的信息资源,享有绝对的话语控制权,对学生的思想动态不清楚,无法通过其他渠道了解教育资源进行分配,拥有不可动摇的话语地位。大学生尽管有发表自身观点的权力,但整体而言仍属于弱势群体,其彰显自我价值的空间较窄。但伴随新媒体的发展,大学生有了了解信息的渠道,他们不再满足于教材与课堂,利用互联网等平台掌握了很多的信息,乃至是老师都不知晓的信息。这会增大教师和学生在信息掌握方面的不对称,从而让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一元话语体系面临严峻挑战。为此,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过程中一定要关注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情况。教育工作者应该高效利用多元化的途径,掘取更多的信息资源,建立与新媒体环境相一致的话语体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影响力与感染力。
新媒体在传播方面的快捷性、在内容方面的趣味性、在互动方面的高效性,可以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运行打造优良的环境。然而目前拥有传播平台的高校在发展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尽管学校在官方网站中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栏目以加大思想政治知识的宣传力度,开设公众号便于教师和学生互动,然而对新媒体平台的应用、运营与管理缺少整体层面的考量,未设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内容的选择上也缺乏特色,且未和当前的社会环境有效结合,在和其他媒体平台互动时内容不够新颖,有关信息与学生现实需求不一致,缺少有效的互动。二是,教学方法、教育形式并未伴随信息技术的提升而创新、优化,依旧延续“满堂灌”的模式,并没有和新媒体崛起步伐保持一致,也就是没有做好思政教育与新媒体平台有机融合,必然无法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在新媒体崛起的社会背景下,用户不仅是信息的影响者,还是信息的制造者与传播者,用户在体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也在以自身的独特方式对他人产生着影响。因此,教育主体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媒体素质,这不仅是教育主体把握话语权的重要因素,还是决定教育主体话语权影响力、影响水平、感染力的核心要素。当今时代的教育从业者受工作模式、工作年限、自身年龄、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接受新事物需要缓慢的过程。在新媒体快速崛起的情况下,这些教育工作者通常没有做好准备工作,也无法及时提高自身能力,思维无法快速转变。一些工作者直接将话语权的主导力与管控力舍弃,在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方面表现出能力低下、认识不到位、主观意愿薄弱等问题,也没有树立科学的互联网思维,没有形成和学生平等互动的思想;还有一些教育工作者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科研、教学活动、日常生活上,不注重和学生的互动、交流,无法全面了解大学生的心理诉求、价值理念、思维方式,教学效果不理想,无法让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功能得到全面的发挥。
在对新媒体语境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式微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下文着力从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媒体平台建设、提升师生媒体素养等层面对新媒体语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提升路径进行探索。
任何事物都具有其两面性。新媒体的客观存在及其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同样分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层面。在新媒体语境下,为有效地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必须要充分利用其传播优势。具体而言:第一,利用新媒体重要传播载体的作用,发挥其便捷性、动态性、创意性的优势,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创造良好的传播环境,提供畅通的权威信息发布渠道。第二,充分利用新媒体带来的信息资源优势,确保信息发布的权威性、及时性,借助权威信息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第三,利用新媒体的沟通便利性,了解大学生对社会事件的态度、对意识形态的认同等真实信息。第四,利用新媒体在提升大学生话语权层面的优势,打破时空限制,将优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传递给学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感染力。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为有效地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必须要建设新媒体平台。在官方媒体平台的基础上构建起立体化、多样化的信息传播载体,将新媒体在信息传播层面的互动性、及时性、便捷性等优势展现出来,确保大学生的话语权得到充分的尊重。例如,通过构建官方微博、官方公众号、官方QQ群等方式,建构起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的新媒体平台矩阵。同时,应当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引导功能、组织凝聚功能等方面的重要优势,发挥答疑解惑、人文关怀以及教育提升的重要作用。总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平台上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注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生个体需求、网络环境以及大学生媒体使用习惯等因素的紧密结合,打造出具备权威性、高影响力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平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新媒体运用能力,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因素。在互联网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提升新媒体运用能力,掌握运用新媒体高效处理问题的各项技能。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灵活掌握各终端设备上各类媒体工具的使用方法,且具备运用这些工具开展教学活动的专题设计能力。第二,具备较强的信息素养,可以灵活的借助各类社交媒体工具来了解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动态和思想动态,方便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第三,具备较强的信息甄别能力,可对新媒体中存在的各类信息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识别,筛选其中利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构建及提升的内容。第四,具备运用新媒体工具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例如准确地分析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话语诉求,借助新媒体工具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以创新性的新媒体话语途径,将有效信息传递到大学生当中,赢取话语的主导权。
新媒体语境下推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转换和创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高校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过程中,必须要在尊重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努力探寻促进话语主体与客体双向良性互动的方案,从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媒体平台建设、提升师生媒体素养等层面入手,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