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 哲
(内蒙古开放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1)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17年12月,教育部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在其基本任务中提出,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提出“整体推进高校课程思政”的要求。2020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提出“全面推进所有学科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同年5月,教育部又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其中明确了推进课程思政的路线图。课程思政进入了全面建设的新阶段。在这种大背景下,开放教育也逐步开展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管理案例分析是开放教育工商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应用管理学专业理论解决企业现实问题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
随着我国经济的日新月异,各大中小微企业蓬勃发展,管理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管理型人才与我国经济建设、国家现代化发展、各行各业、众多领域都密切相关。但目前有很多管理学理论是从国外发达国家发展而来。就是管理案例分析这种教学模式,也是自20世纪初由美国哈佛大学首创,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不断被发扬光大,被世界各国的商学院和管理学院广泛采用。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在高校推广,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语境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管理类课程非常有必要进行课程思政,这样才能去芜存菁,扎根于中国大地,培养出又红又专的新时代人才,真真切切服务于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
我国开放教育前身是广播电视大学,办学40年来,累计培养的毕业生达1512余万人,和其他高等院校一样承担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对各专业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培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要,开放教育管理案例分析课程也亟须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不断提升课程思政能力和实施效果。事实上管理案例分析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充分挖掘和善加利用后可以发挥很强的课程思政效能。在管理案例分析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并重,同向同行是新时期开放教育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是践行和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也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
我国学校各门课程都要有育人的功能,所有的教师都要有育人的职责,这关系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所以,开放教育管理案例分析十分有必要进行课程思政,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有机融合,即可以发挥出各自的优势,又可以形成合力。
开放教育管理案例分析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是在专业知识的传授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既要传授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理论体系和实践能力,又要引入思政元素,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爱党教育,引导学生不断增强“四个自信”“五个认同”,做到“两个维护”,树立良好的管理素养、创新意识和爱国情怀,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遵纪守法、热爱祖国的又红又专的高素质管理型人才,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使命。
专业教师是落实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者,所以专业教师的政治站位和思想认识以及课程思政能力对于实施课程思政至关重要。首先,提高政治站位,深化课程思政意识。思想政治素质不仅仅只是思想政治教师应具有的,专业教师也要有相应的思想政治素质以及承担思想政治育人的职责,这是我国对高校教师最基本的一项要求。专业教师要深刻认识教书育人的内涵,不能只管教授专业知识而忽视或轻视对学生三观的培养及对学生育人的作用。专业课教师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要深刻领悟到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要深刻认识到只教授专业知识而不进行育人是不完整的、不合格的教学。所以专业教师要不断增强自己的思想政治意识和思想政治能力,自觉主动地把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当中,以身作则,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既要有专业素养与视野,又要有思想政治意识与思想政治能力。其次,提升课程思政素养,增强课程思政能力。对于专业教师而言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固然重要,但是要想把课程思政开展得好,还需要一定的能力和方法,需要不断的历练和提高。在讲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如何“自然而然”融入思政元素,如何发挥课程思政的最大效果这都需要多思考、多学习、多积累、多请教,多与前辈、同行交流经验心得,积极参加各种课程思政和思想政治培训;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也可以和思想政治专业教师合作,发挥各自优势的同时也能提升自身的课程思政能力。只有不断提升课程思政素养,增强课程思政能力,才能将课程思政落实到位。
课程思政是在专业课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简单、生硬地加入思想政治内容。高校课程体系中的各种专业及各种课程虽各有特点,但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和育人资源,这就如同宝藏一样,需要专业教师进行挖掘和应用。
在挖掘和应用时要紧贴章节内容,并注意方式方法。一方面,开放教育管理案例分析课程思政元素的发掘要根植于课程专业,与专业知识及背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社会经管热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等相结合。另一方面,还要具有针对性,不同章节匹配相应的思政元素,章节内容与思政元素有机结合,使思政元素自然融入课程章节内容当中。这样既讲授了专业知识,又进行了课程思政,达到课程思政的最佳效果。下面就以开放教育管理案例分析的部分章节内容为例进行课程思政的发掘。
比如在分析管理与企业家精神方面的案例时,可以结合一些爱国企业家典范开展。如清末民初的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张謇,主张实业救国,一生创办了20多家企业,实业所得利润大部分用于办学,创办了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以及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的贡献;抗战时期的卢作孚,是我国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是中国航运业的先驱,被誉为“中国船王”;还有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慈善家、教育家陈嘉庚;新中国成立后的荣毅仁、王光英等这些爱国企业家。在案例中融入这些爱国企业家把企业发展同民族兴盛、国家繁荣、人民幸福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事迹以及他们对民族、对国家具有的强烈责任感和崇高使命感,这些都会对学生产生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的三观。
比如在分析关于战略方面的案例时,可以融入华为受美国制裁及华为应对制裁的案例。华为因为领先的如5G通信技术而遭到美国的制裁,而华为在应对美国的制裁中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并在多年以前就制定了“备胎”战略,以防被欧美夹击,多年前就开始了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和系统,并一直进行技术积淀与人才储备,使其在逆境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得以应对制裁。通过这样的一些热点案例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不仅使案例分析更加生动,易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联系到现实环境,还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斗志。
比如在分析竞争方面的案例时,可以挖掘因为美国制裁华为案例而出名的荷兰光刻机巨头ASML公司,再引出国际光刻机行业竞争的案例。光刻机是制造芯片的核心设备,芯片又是智能手机、电脑甚至人工智能这些信息设备的基础。光刻机行业从最初的企业间竞争,逐步发展到有各自国家背书的竞争。光刻机行业市场最早是尼康、索尼等一批日本企业的天下,但荷兰ASML公司后来居上翻盘成为行业老大。荷兰ASML公司的逆袭成功,一方面是依靠技术牛人加入,革新了光刻机技术,另一方面,也是最关键的,是依靠向美国企业出售部分股权,优先采购美国产品,并加入美国主导的光刻机行业联盟,联合欧美企业,从而击败老牌日本光刻机企业巨头。光刻机行业的竞争是企业依托国家最好的案例。通过这些案例,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尤其是高科技等一些行业,特别是走向国际,参与国际竞争时,背后依靠的是国家的优势和背书,若没有一个强大的国家作为后盾,一个企业是很难在国际竞争中存活的,更别说是脱颖而出了。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深深意识到一个强大的国家、稳定的社会的重要性。让学生领悟到,新中国从一穷二白到现在我国经济欣欣向荣,企业蓬勃发展,社会稳定的大环境,是因为我们有强大的国家以及制度具有的优越性。
比如在分析营销管理方面的案例时,可以引入我国本土企业进行思政教育,如服装行业的李宁品牌,电器行业的海尔、格力品牌,汽车行业的奇瑞、吉利品牌等等。这些本土企业的创立或发展历程,既可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强自立精神。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只有国家大环境稳定了,社会才能繁荣,企业才能蓬勃发展,我们的生活质量才能提升,物质和精神生活才能如此的丰富,这些都是和国家安定、民族大团结密切相关的。
比如在分析企业文化方面的案例时,穿插一些我国企业及其在企业文化下成长起来的优秀员工的案例,以此来树立榜样的力量。如中车长客股份公司的高级技师李万君,依靠多年的技术积淀,经过两个多月的技术攻关,上万次的反复试验,独创出“一枪三焊”的世界新标准,解决了复兴号动车批量生产的关键技术问题。比如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带电作业工王进,不怕苦不怕累,克服高空、高电压作业危险,练就一身绝活多次完成了不断电的应急抢修任务,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及2018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这些员工在他们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成长为企业的技术骨干或中坚力量,为我国经济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通过这样的思政元素来促进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和爱岗敬业的精神。
比如在分析管理控制或是综合案例时,可以将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役引入,开展课程思政。将我党我国政府抗击疫情的态度,动员能力,人财物的组织协调能力,方舱医院建设与使用的中国奇迹,与其他国家应对疫情作出对比。通过这样的思政元素,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生活在新中国是多么幸福幸运,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及我党强大的、优秀的执政能力。
通过课堂验证,这样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专业课,学生们上课时的注意力更集中,更乐于学习,也更积极参与讨论案例。成功的课程思政一方面可使专业课更有趣、更有味、更有内涵,另一方面也开展了思政教育,对学生进行了潜移默化的思想熏陶。
开放教育和普通高校相比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一是开放教育既有远程教学也有面授课,但趋势是以远程教学为主;二是开放教育的学员通常是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工作经历的,不同于普通高校的在校学生。在开放教育远程教学为主的背景下,开展课程思政就要考虑到远程教育的特点,充分利用好远程教育的优势,在教学中积极探索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和载体。
比如在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到开放教育的远程教学模式,思政元素既要体现在线上互动授课当中,也要体现到线上及线下的课程资源当中。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及采用如微课、翻转课堂、在线讨论、数字资源等各种方式方法,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开放教育学员基本具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工作经历,不同于普通高校的在校学生的特点,对于一些案例中的思政元素,可以尝试应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员通过思考、探究,自己去发现思政元素,由此产生自觉学习、接受思政教育的效果。
但要注意,各种教学方法都是一种教育形式和途径,不论是远程教育还是面授课,不能只关注了方法而忽略了课程思政的本质,故在开展课程时要始终握住两条主线,一条是课程专业线,即开展管理案例分析课程专业知识的学习;另一条是课程思政线,即在课程专业线的基础上,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情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课程思政元素,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两条主线相互配合,既要讲授好专业课,又要发挥出课程思政的作用,产生组合拳的效果,不可偏废。
在进行课程思政时要注意同向、统一、融合这些关键点。不能把管理案例分析这门专业课上成了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它不是改变专业课程的本来属性,要认识到课程思政不是挤用专业课时,而是要融入专业课中,使专业更有厚度,更有人文,更有内涵,对学生产生更久远的影响,使学生一生受益无穷;课程思政时,专业教师也要注意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内容与专业知识的相关统一,要结合紧密,以避免思政教育内容与专业知识的脱节或是生硬加入;更不能将课程思政形式化、表面化,流于形式,要讲究方式方法,要注重课程思政的效果,真正落实课程思政,真真切切体现出课程思政的价值。
课程思政不是简单地加入几个思政元素或是课堂上讲一段思政内容,而是有目的的、系统的、全方位的、可执行的、可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不能影响教授专业知识,这就要求课程思政要有思想、讲方法,具体实施要有计划、有步骤,这样才能产生最佳效果,才能与思政课程遥相呼应,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管理案例分析课程思政贯彻实施的关键在于,一是专业教师要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政能力;二是善于发掘和应用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三是积极探索多种教育形式以开展开放教育课程思政。课程思政也要随着专业的发展和时代的需求不断完善与提升。
总之,开放教育管理案例分析这门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既讲授了专业知识,又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也使管理案例分析这门课程更加活化,更加有血有肉,更有内涵和温度,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