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能力视域下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应急处置研究

2021-12-31 12:59王佩弦
南方论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伤害事故职能部门高校学生

王佩弦

(广东海洋大学 广东湛江 524088)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阶段发展,各种社会问题以及各类社会现象都会以其不同的方式和途径反映到高校校园中来,并引起不同程度的社会关注。其中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由于其突发性、意外性、高学历等特点,常常成为媒体关心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如何妥善高效地处置高校学生伤害事故,不仅关乎维护高校正常的教学和科研秩序,确保高校校园政治稳定与环境和谐,而且也是对高校安全工作职能部门和一线处置人员能力以及整体素质的极大挑战。因此,加强对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应急处置的研究和实践,提升高校处理此类事件的应急动态能力,是高校日常工作中重要且持续性的内容。本文拟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从企业动态能力的视角,探讨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置困境及应对维度。

一、动态能力的理论内涵和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应急处置的内在联系。

1994 年,Teece D 和Pisano G 在其著作《企业动态能力:导言》中,首次对企业动态能力的概念做了概括,认为“企业的动态能力是企业构建、协调、整合、重构内外部资源与能力的能力”。[1]1997 年,Teece D 从战略理论管理的角度,引入了企业动态能力的概念及相对应的分析框架,认为“动态能力是组织、整合、构建和重组内外部能力以适应企业动态发展的市场环境”。其中,“动态”是指企业不断更新能力以适应日益变化的环境,“能力”是指改变能力的能力,以适应日益变化的企业环境。[2]伴随着学术界对企业动态能力不断深入的研究,在继承Teece D 和Pisano G 对企业动态能力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丰富、补充和完善。通过梳理学术界关于企业动态能力的研究,动态能力的立足点和落脚点分别是环境不断变化和适应不断变化的协调能力。[3]本文拟将动态能力的理论应用到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应急处置中去。

教育部第30 号令《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侵权责任法》对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参照这两个条例,高校学生伤害事故概念可以阐述为:“在高校范围内的教学活动如校舍、操场及其他教学设施,或在校外发生的教学活动,从而造成高校学生人身伤害后果的事故。”近年来,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常见诸网络及报端,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包含很高的社会期待和家庭希望。大学生在学校受到了伤害,不仅是社会的损失,也是家庭的悲剧,常常会影响校园的稳定,更严重者会造成一些不安定的社会因素。因此,加强对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研究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将高校学生伤害学生伤害事故放在动态能力的视域下进行研究,实质上是高校应急管理能力和企业动态能力相结合的产物。清华大学薛镭教授对于高校应急动态能力这样定义:“高校管理实践者从动态环境有目的地获取、整合、重构内外部应急资源,防范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或应对已发生的事件,使损失降到最低的流程和惯例”。[4]因此,从动态能力的视阈下对高校学生伤害事故进行应急处置,就是处置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过程中,高校所体现的综合应急管理能力。既强调动态环境的重要性,又是基于动态环境变化,其最终的价值是维护学生生命健康安全、减少财产损失进而维护健康稳定的校园秩序。

二、动态能力视域下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应急处置面临的困境。

(一)事故学生家属夸大学校责任,采用非理性手段表达诉求。

学生伤害事故的事件在高校发生后,家长及其亲属对于孩子受到伤害甚至死亡的事实不能立刻接受,情绪波动较大,往往不是采取合法的态度去解决和处理问题,而是不问青红皂白,不管是非责任,采取非理性的手段甚至是极端的方式来表达自身的诉求。如围堵学校大门、在校园内举学生遗像、拉横幅等严重影响高校教学和科研秩序的行为,以此来增加后续与学校谈判的筹码,这些行为不仅不利于事情的进一步解决,而且有可能使事情进一步恶化甚至演变成严重的社会事件。

(二)部分网络媒体的报道和炒作,导致事件的不断升级恶化。

高校在社会中承担着特殊的社会角色,大学生又是天之骄子,因此,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发生后,往往受到社会和媒体的热切关注,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人人都是媒体人、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各类信息在微信、微博、贴吧和论坛等迅速传播,从而形成热点话题,形成强大的舆论场,受到各方的密切关注。如果学校不全面、准确、快速的发布事件的相关信息,少数媒体和部分营销号为追求流量和点击率,事件往往会被以偏概全、歪曲炒作,从而吸引社会关注的眼球,不明真相的网民受到煽动,发布过激言论,从而快速地集聚具有破坏力的负面能量。

(三)受事故影响的相关人员的负面情绪,容易引发二次心理危机。

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发生后,有可能进一步引发心理危机,尤其是发生了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高校非正常死亡事件是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极端表现,涉及事件的相关人员以及处理事件工作过程中的工作人员极易受到影响,引发二次心理危机。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发生后,目睹现场的学生以及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的学工及保卫人员,在目睹现场触目惊心的场景之后,也会出现心理危机;死者生前最亲密的朋友、宿舍的同伴以及班里的同学,对死者生前生活的空间以及遗物会产生逃避和厌恶;死者生前的辅导员以及班主任,会因死者事件的发生产生强烈的挫败感,不断否定自己,从而给后续事件的处理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学生家长及亲属因接受不了孩子去世的事实,而产生的巨大的心理打击和创伤。

(四)高校各部门协同管理经验不足,处处被动,疲于应付。

从近年来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整体态势来看,呈多发的态势。但是具体到高校个体或学院个体来言,仍属偶发事件,很多人缺乏相关事件的处理能力。往往多等到事件发生后,才组织和成立应急事件处理工作组,部门之间的沟通机制和部门成员处理此类事件的相关经验缺乏,事件的处理往往疲于应付,严重影响到事件的处置效果。

三、动态能力视域下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应急处置能力维度建构。

本文研究的是动态能力视域下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应急处置,在理论上是企业动态能力和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应急处理理论相结合的产物,在实践上是高校在处理学生伤害事故所体现的动态能力,贯穿于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的前、中、后三个阶段。借鉴Teece、曹红军、李大元等关于企业动态能力的理论,将其定义为:“在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的过程中,高校从动态环境有目的的获取、整合、重构内外部资源,从而防范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发生,或者妥善应对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保证学生生命健康安全和学生财产损失降到最低的流程和惯例”。动态能力视角下的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是应急管理流程中的关键能力相互作用形成的。其中,关键能力要素主要包括风险评估、应急规划、指挥决策、整合重构等,动态流程主要包含环境感知、预测预警、动态响应、恢复总结等。

基于以上考虑,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应急处置的维度结构就可以概括为:隐患排查与风险管理、预案编制与培训演练、预警响应与动态执行和信息沟通与资源整合四个维度,这四个维度也就是处理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惯例和流程。

(一)隐患排查与风险管理流程。

高校伤害事故处置的关键就是减少和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建立切实可行的学生伤害事故的隐患排查制度,从而以减少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发生的风险,防患于未然,而不是等到事故发生之后进行补救。预防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发生的风险是处理此事件的根本,隐患排查与风险管理流程应以高危学生为重要管理对象,重视高危学生自杀的危机信号,全面收集高危学生的相关信息,根据相关信息对学生的个体情况进行判断。因此,评估和预测可能发生学生伤害事故的风险,对可能发生的事故采取预防措施,可以减少此类悲剧的发生。隐患排查和风险管理流程主要包括:高校高危学生辨识——高危学生风险评估分级——制定和落实高危学生管控方案——评估高危学生管控方案的实施效果——继续寻找和辨识新的高危学生。

(二)预案编制与培训演练流程。

在处置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过程中,其预案编制是静态不变的,但是事故的处置过程是动态演进的。因此,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应急处置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不断校正、发展和完善的过程。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应急处置的预案编制与培训演练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隐患排查和风险管理的基础上,明确高校各职能部门在处置学生伤害事故过程中的具体职责,从而推动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预案编制具体化。如当事故发生后,学校一般会设置事件处理领导小组,小组下辖综合协调组、信息发布组、安全保卫组、家属接待组、沟通协调组、法律顾问组,各小组都由相应的职能部门人员担任。二是根据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发生的类型以及不同事故类型发生的频次,协调需要整合的校内校外资源,从而制定学生伤害事故应急处置制度。三是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侵权责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对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的过程中所涉及的部门、资源和环境等的变化进行重新评估,以及时对其补充和修改。四是定期对涉及处理该事件的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培训、演习、训练和实践,既是对预案的最佳检验,也是提高高校职能部门处理该事件能力的最佳手段。

(三)预警响应与动态执行流程。

防范和降低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是高校处理此类事件的最终目的。从高校伤害事故的演进过程出发,高危学生的预警主要包括检测、预测和报警等重要环节,高校应注意分辨和判断大学生自杀信号,判断危机程度和潜在的对象。春秋季节是高校心理事件发生的高峰时期,做好这一阶段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评定心理异常学生的危机程度,以便对这些学生及时关注和迅速反应。高校相关职能部门及学生辅导员在接到相关预警信息后,应立即采取措施控制此类事件发生。当此类事件发生后,高校各职能部门应该立即响应,启动应急方案,根据事件发生的具体信息,调整应急方案,以保证各职能部门之间的配合协同统一。事件处理结束之后,高校各职能部门应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和反思,以便进一步完善应急方案。

(四)信息沟通与资源整合流程。

在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置过程中,信息沟通和资源整合是彼此相连密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学生伤害事故发生后,搭建及时有效的信息共享平台,凝聚高校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应急能力,提高高校的应急协调水平,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应对此类事件应急处置的合力。如事件发生后,学校的宣传部门应及时准确的对外发布信息,以避免各部门发布不同的碎片化信息,从而导致信息之间的互相矛盾。高校应积极构建和整合不同部门的信息,实现跨部门和跨单位之间的信息拓展。在处理事件的过程中,既需要高校各职能部门的协同配合外,还应积极争取公安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学生户籍地有关部门等基层单位的支持,从而编制多部门联动的信息资源网络,对各种信息进行有机整合,从而实现处理该类事件的应急动态能力,推动事件尽快解决。

总之,根据高校处置学生伤害事故存在的困境,从企业动态能力的视角,探索校园治理与高校应急管理工作的规律,对于推动高校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科学、高效、合情、合法、合理的处置学生伤害事故,维护学生的生命健康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

猜你喜欢
伤害事故职能部门高校学生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从陕西省司法案件数据看学生伤害事故预防的关键点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邮学保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综合保险简介
检察版(十)
发达国家大学生伤害事故处理的经验及启示
关于如何做好电力企业职能部门的员工绩效考核管理
基于“管理创造价值”理念下的职能部门绩效考核的几点思考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亮相台反思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案例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