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长伟
(平邑县平邑街道办事处,山东 平邑 273300)
无论是农村生态环境还是城市农村环境,都是人们当下关注的热点话题。对于发展我国农业的基层农民来说,如何在新时代以不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下发展农业,加强农产品生产质量和数量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经济收益,推动整个农村的经济发展是必须深刻研究的问题。我国的经济发展在近年来逐渐放缓,然而发展生态农业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型策略,不仅能够降低劳动力,还能以农业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意义。改进农村农业生态环境,不仅是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基础,更是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使农户、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改善,但是这一改善仅仅停留在物质生活上,精神生活上的改善仍然存在很多不足,逐渐使越来越多的农民认识不到环保的重要意义。例如,农民在处理农业废水、废物时,可能会直接排到河中,没有统一处理的意识,垃圾分类意识也就更无从说起了。另外,还有很多农民会把农业垃圾堆放在土地上,不仅占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产生的有害气体会给周围的居住人民带来比较恶劣的影响。最后,由于农村发展、农业的科技水平以及农民的文化水平与城市比较非常落后,所以并没有把政府的资金投入到购买污染物处理设备上去,导致了水资源、土壤、空气不同程度的污染,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保护质量,不利于我国生态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究其原因,在于农村传统观念的延续与现代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即传统生活条件落后,较低的环境保护理念并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然而在社会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现代生活用品、农业生产用品,如化肥、农药、洗涤剂等化学用品逐渐成为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环保理念低,将导致农村周边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
由于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主要发展的就是重化工企业,所以在那个年代的企业规划,和生产布局都是非常不合理的。首先,污染物处理设备比较落后,所以工业污染直接大幅度减少了全国范围内的农村农业耕地面积。工业制造产生的废水被排入了河流中,导致农村水资源质量加快恶化速度,甚至出现了水体自净能力丧失的严重后果。另外,如果被污染的工业废水流到了土壤中,会改变整个农村土地的生态平衡,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在我国大力开展城市化建设之后,许多化工企业、制造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当中,为了节约更多的经济成本,往往会选择把生产地址建设在郊区或者农村,导致了我国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在污染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还会对周围的居住人民带来身体健康上的影响。而在工业污染治理的层面上,由于农村环境保护机制不够完善,工业污染治理难度大、问题多,企业发展通常面临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等方面的挑战,如果过于追求经济发展,必将导致环境保护受到影响,而过于注重环境保护,又将导致企业的经济收益受到制约。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许多农民给下一代传输的思想就是要放弃扎根乡村农业,去往城市开辟新的人生。这也就导致我国农村人口流失非常严重,农村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很难开展现代化的高质量农业生产。另外,城市化在不断推进的过程当中,也逐渐扩张到了农村耕地面积,导致农村土地资源被侵占,可以实现耕地来发展农业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由于年轻劳动力的大量流失和人均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不但给农村农业发展造成了决定性影响,还使生态环境越来越不容乐观。另外,很多农民没有掌握新技术、新理念,信息化素养极差,无法实现生态农业发展,所以生态农业自然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价值。长此以往,使农村农业发展不如人愿,经济水平也呈现着下降的趋势。特别在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生态环境保护与信息技术的关系日渐紧密,如果缺乏较高的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及素养,将导致生态环境保护质量和效率受到严重的影响和制约,不利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建设。
我国经济的发展给不同领域当中的各个行业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越来越多的问题也呈现了出来。从农业领域来看,因为人均耕地面积减少、水资源利用量增加、化肥农药使用越来越广泛等现象,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面对这种现象,我国已经加大了生态农业的发展力度,并且必须以优化、调整生态环境、加大土地资源利用率来实现农业的转型,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纵观现阶段的农业发展现状,使用现代化的技术、理念能够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命力。生态农业对技术性和制度的要求较高,并且需要借助以往的农业生产模式来完成。生态农业的优势就在于,能够完全避免传统农业的种种弊端,不仅能够减少环境污染、资源紧缺等现状问题,还能带来理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通常来讲,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升农业经济的发展效率。然而,要想切实促进生态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协调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通过缓解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提升农业经济发展的均衡性与稳定性,使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从传统的不可持续型和粗放型农业生产模式转变为绿色化经济发展模式,切实提升农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此外,在绿色经济理念提出和应用的背景下,切实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形成以环境友好型为抓手的经济发展体系,能够为农村经济发展开拓出全新的发展渠道。譬如生态农业的发展,可以为农村旅游产业的建设提供支持,可以使文化旅游、体验式旅游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和重心。在生态农业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示范作用,引领并鼓励我国其它农村地区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提高生态保护的质量和效率,从而在生态农业建设与推动的过程中,形成规模可观的绿色经济发展态势。
不管是以往还是当前,农民一直都是推动我国农业发展的第一执行者,他们在促进我国农业经济上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要想真正改变农村的生态环境,首先要做的就是从改变广大农民传统的思想观念上入手。各地区相关部门要采取科学、有效的宣传推广方法,提高农民对发展农业时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帮助他们了解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对自身经济收益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调动起生产农业时保护环境的积极性和责任意识,保证在发展农业时,能深刻贯彻落实生态农业,把生态农业政策真正落实在生产中。同时,各地区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和示范作用,制定完善的生态农业发展奖惩制度,给予那些认真贯彻落实,发展生态农业农民丰厚的物质奖励或者精神奖励,激发全体农民发展生态农业的积极性,并自告奋勇地参与到生态农业建设当中,创造良好农业发展氛围的同时,推动乡村振兴。此外,我们还要消除传统文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虽然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民族文化,然而在传统文化中还蕴含者“无后为大”“多子多福”的负面思想,容易导致农村人口急剧增长,严重影响到农村生态资源的合理利用。所以在革新思想观念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消除传统文化中的负面影响,提升传统文化在生态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譬如通过各类文化活动、主题活动或宣传活动,引导农村居民树立正确的发展观、生态观及生活观,使生态环境保护逐渐成为农村居民建设美好乡村的抓手与依托。此外,在农村居民思想观念及理念转变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提升农村居民的信息化素养及意识,将现代化思想传达给农村居民,使其能够更好地接受并理解绿色经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
推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对于农村发展生态农业来说,必须要有先进设备和先进技术的强有力支持,才能从根源上减少发展农业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的破环,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因此,政府要为那些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的农户提供一定的资金补贴,使他们有足够的资金去购买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同时对生态农业发展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必要成本,提高整体经济收益。在农业开展生态农业之前,政府要让各大生态农业专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前往基层,为农民培训,为他们渗透新技术、新理念的同时,教会他们使用新设备的方法,以及处理农业废物、废水的正确方法。这样不仅能够让广大农民感受到政府和国家的支持,还能真正调动起发展农业的积极性,进而提高种植效率,实现增收,推动农村的经济发展。除此之外,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大优惠政策的落实力度,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流入农村,通过社会资本的流入和整合,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质量。在社会资本整合与流入的过程中,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必须完善保障机制、激励机制及监督机制,在确保社会企业、组织的基本权益和收益下,提升其利益回报率,使其更加积极地、自主地将资金投入到生态农业经济发展中。唯有如此,农村生态农业可以得到更好的资金保障,促进农产品的市场化、产业化转型与发展。
改变农村发展农业的生态环境如果只凭借口头宣传和推广是远远不能够贯彻落实的。因此,必须要完善相关的农村农业生态环境法律法规,才能真正让农民认识到农业与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因此,各地区政府部门必须加强监管力度,对那些不遵守经营法则的化工企业,以及那些不遵守农业生产规则的农户加强惩罚力度,如果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还要负起相关的法律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例如,有的农民在生活中肆意向河流排放废水、废物,第一次发现要在处罚金的基础上进行严肃警告。对于那些污染性较强的化工企业,如果在警告后没有加以改正,相关部门可以勒令工厂歇业或者关闭。最后,对于那些在保护区域之内乱砍滥伐的农民、组织、企业,政府要立刻叫停,处以罚金、警告,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加恶劣的破坏。此外,由于中国人口基数较为庞大,增长率较高,人口素质较差,因此在相关法律法规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着重提高国民素质,做好农村环境、资源及人口工作,推动其与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使相关法律法规得到更好地落实与执行,进而增强我国生态农业的构建质量,提升农村经济的发展效率。针对工业污染所带来的环境保护问题,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应从生态保护与企业生产的角度出发,不能将管理重点全部局限在生态环境保护的范畴中,应从企业发展的层面出发,注重企业的经济发展和建设。譬如构建促进企业发展与环境建设的法律法规,引导企业提高废弃物的利用质量和效率,形成循环经济、回收经济体系,让环境保护真正转变为企业发展的动力。
改变农村生态环境不仅是农民的事,更是政府和社会必须要参与、关注的事。农业对我国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然而生态环境更是生活和生产的重要基础,所以发展生态农业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