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梅
(哈尔滨师范大学 西语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1955年由美国政府部门制定的FIS(ILR)是世界上首个语言能力量表。一经问世,便引起了语言界的高度关注。受其影响,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及欧洲其他国家也相继研发了ACTFL、ASLPR(ISLPR)、CLB、ALTE、CEFR等量表。2005年,FIS量表推出了翻译能力量表;随后CEFR框架于2018年出台了中介能力系列量表(包括口、笔译量表),这是目前国外语言能力量表中最早关于翻译能力量表的研究成果[1]。国外语言能力量表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研究方面取得丰富成果,但却忽视了翻译能力标准。相对于国外而言,国内语言能力量表的研发起步较晚。2018年,中国正式推出的《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简称CSE)主要参照国外CEFR量表框架,填补了国际翻译能力等级量表领域的空白,是目前世界上第一个比较系统全面,将翻译能力和听说读写一同纳入CSE框架的量表。
CSE框架下的翻译能力量表的开发是我国区别于他国语言能力量表的创新之处和关键之所在。它为我国翻译教学和测试提供了统一的参照标准,解决了各种考试对翻译能力的定义或描述缺乏统一性的疑难杂症,实现了翻译能力领域的“车同轨、量同衡”,有利于翻译大纲制定、翻译课程设置、翻译教学与测试、翻译学习等;有利于为我国不断培养出优秀的翻译人才,是我国国家语言能力发展战略的最佳体现。然而目前我国关于CSE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方面,对翻译(包括口笔译)能力量表的研究成果较之前者,则寥寥无几,尤其是对笔译能力量表的应用研究几乎处于空白。通过横向、纵向比较国内外有关语言能力量表的研究,可以发现前人在笔译量表研究方面严重不足。因此,本研究着重对CSE框架下的笔译能力等级量表在教学、学习和测评方面的应用研究进行论证,并对笔译能力量表的应用价值及未来发展前景进行探讨,以期为后来学者们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新的借鉴。
CSE量表的研发不仅具有极强的理论意义,还具有实践价值和应用价值。CSE框架下笔译量表研发的目的之一是服务于国内笔译教学与测评。一方面量表可为当前笔译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测评方式的制定提供参考;另一方面还可为教师和学习者提供反思与改善的工具。遗憾的是,目前很多人(包括教师和学生)对笔译量表框架和描述语尚不熟悉和了解,很难将量表投入到实际教学和测评的日常应用之中,从而实现笔译量表开发的初心。因此,本研究的重点聚焦于笔译能力量表的应用研究。笔者试从笔译能力量表在教学、学习和测评三个方面的应用展开论述,旨在更好地发挥量表作为统一能力标准的应用价值,推动笔译学科和翻译行业的发展。
笔译能力量表的研制是研究者们经过反复地定性验证和定量验证得出的成果,具有极高的效度和应有价值。该量表旨在描写不同翻译水平的英语学习者的笔译能力,在笔译教学方面具有可操作性[2]。教师在进行笔译教学时可以利用笔译能力量表的框架和描述语,结合当前教学的实际情况,设立合理的培养目标,设置标准笔译课程体系,采用系统教学方法,制定教学评估方案以及开发笔译教材和练习材料等。
教师在翻译教学中可以参照笔译量表框架来设计课程。课程设计可大致分为五个步骤:第一,笔译教学过程贯穿于各个教学阶段之中,教师应依据不同的教学阶段,参照笔译能力量表的描述语,明确笔译能力培养的总理念,设定适用于不同教学阶段的培养目标;第二,参考量表设置笔译教学的终极目标,准确定位实现总目标学生所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设计出与之相匹配的课程,如以基本技能为主的笔译课程可主要参考笔译策略分量表描述语进行设计;第三,课程不同,教学目标亦不相同。课程的设计要基于每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结合学习者自身的实际需求,设计与实际相符的教学方案,选择适合学生各自笔译能力水平的练习材料;课堂上组建的笔译实践活动要参照笔译量表中典型活动的描述语,尽量营造真实的笔译训练场景,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化笔译能力;第四,按照教学方案,设计合理的教学评估方案;第五,按时组建测评,并收集相关数据,以验证基于笔译能力量表设计的课程和教学方案是否行之有效,并做出相应调整。
笔译能力总表详细地描述了各级别笔译能力的具体表现。最低级别为第五级,最高级别为第九级,共五个级别,14条描述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笔译能力量表因材施教,参照量表找到学生对应的翻译能力评判标准,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和分配对应的“能做”学习任务。比如,某一学生的笔译能力目前处于笔译能力等级量表的起始级别(第五级):能够翻译日常生活中篇幅较为短小、语言比较浅显的文本;这时教师对该学生可以分配一些相应级别的学习任务,如让其翻译一些标识语、活动日程类的文本;然后根据学生完成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倘若该学生的翻译水平在五级之上,下次可以安排更高一级别的任务,反之,可适当安排一些简单的学习任务或内容。教师在实际笔译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利用笔译能力等级量表将学生的笔译能力划分为对应的等级层次,在分配小组翻译任务的时候可以将层次水平各不相同的学生分为一组,让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帮助学习能力弱的同学,形成互帮互助互学的氛围,这不仅有助于教师教学,还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有利于确保课程设计的效度。
以往的翻译教学模式大都以教师为主导,课堂重心放在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传统教学模式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病,不适宜新时代背景下国家翻译人才培养目标,而CSE量表的出现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它可以应用于学习者的自主学习[3]。笔者主要研讨的是翻译能力量表下笔译量表如何应用于自主学习。首先,笔译学习者要建立正确的语言观和语言学习观以及正确的翻译观和翻译学习观。其次,学习者要想提高自我的笔译能力,必须掌握笔译量表的使用方法,根据量表合理规划自己的翻译学习。具体来讲,学习者基于笔译量表的自主学习可划分为三个时期:课前学习、课堂学习以及课后学习。笔者将从这三个时期来论述笔译能力量表如何应用于学习者的翻译学习。
一是学习者基于笔译能力量表的课前自主学习。在这一时期,学生应该如何运用笔译能力量表进行高效自主学习呢?首先,学习者应该要对笔译能力系列量表有宏观上的认识,对笔译能力总表、笔译功能分量表、笔译策略分量表以及笔译能力自评量表有所熟悉和了解;然后,根据笔译能力总表的描述语找到当前阶段与自身实际笔译能力对应的级别,并根据自己的级别对接下来的笔译学习设立合理的总目标、不同阶段的分目标和制定出相应的学习规划,以便后期有效地开展笔译学习活动和任务;学习者在上课之前可以利用大数据、互联网、数据库等现代工具预先收集整理一些与自身级别大致相等的笔译学习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有疑惑之处随手记录下来,课上或课后可向老师和同学请教,这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是基于笔译量表的课堂学习(包括实体课堂学习和线上课堂学习)。由于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学校的授课方式不再局限于实体课堂的教学,许多高校纷纷利用互联网进行线上平台教学,如线上教学直播、大学生慕课等,且线上教学由于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越来越受到师生们的喜爱。目前各个高校开始采取课堂教学和线上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然而,无论是课堂教学,亦或是线上教学主要还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学习者很难利用量表开展自主学习。不过可喜的是,目前有学者已经提出翻转课堂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起指导性作用。教师在课堂上不再一味地传授知识,而是把课堂主动权交由学生自主安排,这可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笔译量表中的典型笔译活动描述语开展任务型教学课堂,以班级为单位,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各自抽取不同的笔译任务,各小组间可互学互助,最后每组派代表对各组成果进行课堂展示,由教师和同学进行点评和反馈。如此一来,课堂不再是教师主导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互动的场所,教师主要负责为学生答疑解惑,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学习、完成任务,这样更有利于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升实际教学效果。这种翻转课堂模式不仅适用于线下课堂,同样也适用于线上开展以教师为辅的有效课堂自主学习。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主要发挥引导性作用,教师可以基于学生课前利用笔译量表进行自主学习的情况,甄别出学生的笔译能力水平,并根据学生各自的级别布置对应的定时课堂翻译任务,再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给出评价并提出学习建议,这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笔译能力和学习能力。
三是课后自主学习或线下自主学习。在经过课前学习和课堂学习两个阶段之后,学习者的翻译水平会相对之前有所长进,这时学习者可以采用笔译能力量表下的自评表对自身现有水平做出真实评估。笔译能力自评表和笔译能力总表级别相同。最低级别为五级,最高为九级。笔译总表基于“能做”模式,而笔译自评表以“我能”模式来评价学习者的笔译能力水平。由于翻译学习者的学习目标不同,能力要求自然也不同,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课前、课堂学习的真实情况,基于笔译能力自评表对自己前期学习的成果和不足之处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例如,学习者笔译能力水平最开始处于量表的五级水准,只能根据英语语法习惯恰当补充词语,但在经过课前自主学习和课堂学习之后有所提高,能够使用一些简单或者稍微复杂一些的复合句来处理原文中的修饰成分,明显发现自身水平也接近或达到六级水准,这时学习者可以相应地改变自己的学习规划,进入到下一个更高级别的学习阶段,并根据此阶段制定新的学习任务,当然对上一学习阶段中存在的有待提高之处,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巩固练习,以实现均衡发展、全方位提高笔译能力水平。与此同时,学习者还可以利用机器辅助翻译、平行语料、网络资源等工具对自己课后或线下通过自主学习翻译出来的文本进行校对,适当修正或完善译文的不足之处。
笔译量表不仅适用于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也可适用于英语测评[4]。根据已有量表的使用频率,在测评中使用量表的频率最高[5]。量表有助于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指南,还有助于营造一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氛围和文化[6]。笔译能力量表为统一的笔译测试提供了可参考的标准,因此,笔译量表应用研究的另一大重点即是量表如何应用于笔译测评。本研究主要从诊断性测试、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估等方面人手,探讨笔译能力量表在翻译测评中的重要作用。
在诊断性测试方面,教师可根据笔译量表设计考题。量表不仅以单一的分数作为评价方式,最重要的功能是对学习者的学习现状进行细致的描述,并且能够直接给出问题诊断。基于量表的诊断性测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学期初、学期中和学期末。教师可在学生新学期之初参照笔译量表设计一份考试试题,让学生进行答题;然后教师对学生的试题进行批阅,并对学生当前的笔译能力水平做出评估,采用电子档案袋的方式记录在册。在学期中时,教师再开展一次诊断性测试,其目的是测试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学生的笔译能力是否有所长进,以便教师根据诊断结果适当调整后半学期的教学目标和课程设计;同时教师也要参照笔译能力量表向每一位参考学生提供一份成绩报告,这有助于向学生提出合理建议,让学生清楚自己目前存在的问题,以便后期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在学期末时,教师可开展一次期末模拟诊断考试,摸清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情况,并就此向学生提出未来学习建议,这样也可让学生自己意识到究竟自己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已经达到什么水平,在最后的期末考试之前该如何学习、如何解决目前学习中的问题。基于笔译能力量表的诊断性测试并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测试,而是贯穿整个学期的连续性测试,对学习者每个阶段的笔译学习起着重要指导作用。
在形成性评估方面,可以根据笔译量表描述语设计各个阶段的诊断性测试评估、设计课堂上以自评和互评为主的形成性评价、设计在线课程学习评估、建立电子档案袋等评价方式。笔译能力是一项极其复杂的技能,包含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笔译策略能力、百科知识和职业素质等各方面的知识,但当前笔译教学中的测试和评估仅依靠于终结性评价,未对学习者当前笔译能力水平和应达到的标准、教学后技能的提高程度及如何改善后期教学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这不利于对学习者的笔译能力做出全面、准确、客观的评价。因此,在笔译课堂教学中,制定形成性评价方案可更加系统、有效地帮助师生诊断笔译能力,及时跟进教学进度和需求,改进教学目标和方法。此外,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在线课堂由于不受空间的限制,越来越受到师生们的喜爱,如慕课。针对在线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可利用笔译能力量表中的等级框架及其分项量表的描述语,结合笔译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建立学生电子学习档案袋,还可以通过建立语料库的方式,将学生平时的笔译作业收集起来,记录和分析学生的笔译能力发展过程,客观地给出评价和反馈。
在终结性评价方面,教师可以在学期初建立的教学目标基础之上根据笔译能力量表设计期末试题。量表的“能做”描述语已包含大量的任务描述、文本类型和特征描述、情景语境描述、策略描述等信息,教师可据此编写题型、难度、维度都较为适中的试题,以此真实地测出学生经过一学期学习后的笔译能力水平,并给出有效反馈。此外,还可将笔译量表与笔译专业的本科生和硕士生的终结性评估对接。例如,每年笔译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和硕士生的实际笔译能力究竟处于何等水平,可以完成什么难度的翻译文本,各个高校标准各异。若各高校的笔译结业考试能利用笔译量表制定统一标准,实现“车同轨、量同衡”,彼此互相对接,这将更加有利于增强笔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提升自身在未来职业中的优势,用人单位也能更加精准地定位所招聘人才适合什么样的岗位和可以从事哪些具体工作任务。
综上所述,笔译能力量表作为评价体系具有系统性、连贯性和一致性。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不再是彼此孤立的状态,基于量表建立起来的测评使不同阶段的评价结果也具有了连续性,为师生提供了最直观的描述和比较,促进了多元评价的发展。
CSE框架下笔译能力量表的开发不仅弥补了国际上的空白,还蕴藏着巨大的应用价值和应用前景。笔译能力量表在翻译教学、学习和测评中的应用体现了量表广泛的实践价值。笔译量表的开发对翻译教学各个环节工作的开展也都具有指导性意义。不仅可以激发学习者翻译自主学习的浓烈兴趣,还可以指导翻译教材的编纂,帮助教师设立明确、详细、切实可行的笔译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笔译教学评估机制等。量表的制定还有助于提高翻译测试的质量,推动国内外各类翻译考试的有效对接与互相认可,为我国国家发展战略培养出大量专业翻译人才。
除了应用于翻译教学、学习和测评以外,笔译能力等级量表还可应用在其他方面,如基于笔译量表的翻译能力培养研究、翻译教材评估研究、翻译教师反思研究、与语言服务行业质量标准的对接等领域[7]。随着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量表的应用成果可拓展到笔译人才库建设、笔译训练分级语料库建设、笔译自动评分体系以及在线笔译评估与反馈系统的开发等。此外,目前基于CSE量表的测评工具研发尚未正式开始,未来笔译能力测评工具的开发也将成为新的研究关注点,亟待学者们的深入探究。由此可见,笔译量表虽处于初步研发成功阶段,但它所具有的潜在应用价值和实践价值业已显现,未来的应用前景十分可观,将推动着翻译教学和翻译行业发展走向一个崭新的时代。
CSE框架下的笔译能力等级量表的研发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对笔译教学、学习和测评都起着重要指导意义。笔者通过对笔译量表的应用研究,发现量表可以帮助提升教师的翻译教学水平、转变测试理念、为编写笔译课程、评估翻译教学和测试、评估试题设计等提供参考框架[8],也从侧面佐证了量表研发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当前我国笔译量表研发已取得初步成果,但关于笔译量表的研究成果甚少,尤其是量表的应用研究方面近乎空白。笔译能力量表的应用具有潜在的发展空间,亟待后续学者们进一步探索和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