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琳
(重庆市巴蜀小学 重庆 400000)
校园肺炎疫情防控应依据科学防治、依法管理、分类指导、家校联防、教医联控原则,抓住时间、人群、场所、措施、保障等疫情防控关键环节,进行精准施策、科学防控。抓住疫情防控关键环节,科学精准开展疫隋防控工作,对维护师生员工生命安全、有序恢复教学活动、保持正常教学秩序有重要意义。学校是人群密度较大地方之一,每一个班级的学生,全天同时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休息,互相之间会产生接触,倘若环境不卫生,卫生制度不完善,卫生习惯没有形成,学校就拥有了传染病流行与爆发的条件,小学生被视为传染病高发的群体。学生每天聚集到学校,又从学校到每一个家庭,病毒、细菌等从各个角落移动到学校,又从每个学校播撒到千各个家庭和社会中,因此,学校是传染病发生率比较高的地方,校园严格规范的疫情防控是非常有必要的。具体防控措施如下。
师生员工须如实上报返校前14天的身体健康状况、家庭成员身体健康状况、假期是否曾前往疫情防控重点地区、是否接触过疫情防控重点地区高危人员等情况。如出现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结膜炎、肌肉酸痛等症状(因轻症病例发热不一定是首发症状,请身体状况不适者要主动报告学校或由监护人报告学校,并及时就医)[1]。
请勿用手接触口、鼻、眼等部位,随时保持手卫生,接触公共物品后、就餐前、上洗手间后和更换摘除口罩后,应立即在流动水下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时间为15~30秒;也可以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或消毒纸巾擦拭,时间大约为20秒。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捂住口鼻或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使用过的纸巾投放至有盖垃圾桶,并立即洗手。开学返校及开学后每日到校、上课、就餐等关键时间点应采取具体有效措施。开学应采取错峰开学,进入学校测量体温、核实身份等手段,加强校园管理,避免无关人员进入校园。开学后每天各班级应该采取错峰、错时入校和离校,学校供餐应采取错峰安排、就餐间隔1米距离等措施,避免人群聚集。校园内教职工和学生要做到勤洗手、佩戴口罩等个人防护,以及开窗通风、清洁消毒等公共场所防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处置,规范晨、午检,身体不舒服、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出现疫情或多人出现疑似症状及时报告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2]。
学校肺炎疫情防控关键人群主要包括学校教职员工、学生、家长、医疗卫生人员,需要全员参与、责任到岗、落实到人,形成家校联防、教医联控的联防联控机制。如校长作为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疫情防控组织领导,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制度、应急预案。校医作为疫情防控工作组主要成员及学校疫情报告人,负责组织晨检、午检、晚检,进行防疫知识、咳嗽礼仪培训,进行师生员工健康监测及信息登记,以及师生员工因病缺勤追踪和登记。门卫(校园保安)加强校门管理,严禁外来人员进入学校。食堂工作人员持有效健康证明和核酸检测后上岗,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操作规范操作,工作全程佩戴口罩,严把食品安全关,规范食品原料储存、加工、烹饪,做好餐饮具清洁和消毒工作。学校控制肺炎疫情关键场所主要包括校门管理防止外部输入感染,教室、食堂、宿舍管理防止内部交叉感染。加强校门管理,检测体温、核验身份和登记,防止外部输入感染。加强校内公共场所管理,教室开窗户通风、食堂就餐保持间距、防止内部交叉感染。另外,做好医务室、临时观察室、隔离区的物资的配备和清洁消毒管理[3]。
学校应加强卫生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防范保护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佩戴好口罩,不食野生动物等。从思想上学生认识到健康对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性,最重要的是从思想上明白它的重要性。牢靠地掌握肺炎疫情的传播途径等相关知识,将所学到的卫生防疫知识用到生活实践中,做到学好用好,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肺炎疾病的传播[4]。
教室是学生在校园大部分时间聚集的地方,必须保证这些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和消毒。教室要常常开窗通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蚊蝇繁殖季节采取必要的灭蚊灭蝇措施,并且每周展开除“四害”(蝇、蟑螂、鼠、蚊)活动。在家做好家庭清洁卫生。每日至少开窗通风2次,每次15分钟以上。外出时穿戴过的外套,晾挂至通风处。手机和钥匙使用消毒湿巾或75%酒精擦拭。家里储备一定数量的口罩、体温计、消毒用品等。给自己和家人测体温,如有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请佩戴口罩前往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就医时不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对屋内物品(如居室地面、卫生间、家具台面,门把手,餐具等)进行消毒[5]。
1.出发前或旅途中发现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请戴好口罩前往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同时向单位报告,推迟返岗时间。前往医院时,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2.当同行人员出现肺炎感染的疑似病例时,请积极配合当地疾控部门排查;如有需要按规定进行医学观察,应及时向单位报告,推迟返岗时间。3.乘坐飞机、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请全程佩戴口罩。4.从外地返校的人员请按照防控工作要求居家隔离观察14天。
1.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步行、骑行或乘坐私家车。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车上物品。2.当乘坐的公共交通工具出现肺炎疑似病例,或出现疾控部门认为需要医学观察的,请积极配合。3.上下班(学)途中若出现口罩潮湿或使用时间达到4小时,请及时更换并将使用过的口罩放入有盖垃圾桶内。
1.保持工作环境、教室整洁,保持通风3次,每次20~30分钟,通风时注意保暖。2.进餐时采用分餐进食,避免人员密集,减少人员交谈。就餐前洗手,就餐时注意荤素搭配,合理营养。3.乘坐电梯时一定戴口罩,触碰完电梯按键请立即洗手,有条件的频繁为电梯间消毒,特别是按钮区。楼层不高请改走楼梯。4.办公室佩戴口罩,谈话保持适度距离、随时保持通风,对门把手、鼠标键盘、文具、桌面进行必要的酒精消毒。亲爱的师生员工和家长朋友们,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防控感染的肺炎疫情,全力保护孩子和自己的健康。
1.停课观察:师生出现相关症状后,医院不能排除但暂未达住院标准的病例(门诊观察病例)需停课观察,直至医院排除或诊断升级(明确为病例)为止,其中医院排除传染病的须提供有效证明才能返校。具体停课观察要求按照市肺炎疫情肺炎防控领导小组下发的相关规定执行。2.复课管理:师生出现相关症状后,经医院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排除传染病的,在症状完全消除后,凭有效证明返校正常行课和生活。3.病例出院后,按照市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下发的相关规定完成隔离观察及实验室检测,在症状完全消除后,凭医院出具的复课证明返校。4.校医对复课证明进行复核后,开具回班复课证明,学生方可回班上课。5.加强对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医学观察对象、周围人群的引导和心理疏导,避免歧视[6]。
总之,学校针对病毒肺炎传染病的管理、预防和控制不仅可以保持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还能帮社会和家庭担忧,减少困扰,因此,学校对病毒肺炎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是全社会健康以及控制疫情的保障。学校建立对肺炎疫情肺炎详尽具体的传染病防控机制是一个巨大复杂的系统工程,还存在诸多困难、阻力,以及存在漏洞与不完善之处,还需要学校继续对肺炎传染病防控机制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