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院校红色文化教育的“思政+艺术”模式探索

2021-12-31 05:09王永平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舞蹈

王永平

(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075)

红色文化是革命实践的伟大创造,是中国革命事业的精神遗产和文化传承,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优良传统与品格风范的集中体现,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黑格尔指出:“艺术形象本质上就是人的形象,因为只有人的形象才能以感性方式把精神的东西表现出来。”[1]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的学理和音乐、美术、设计、戏剧等艺术作品的“形象性”紧密结合,触及学生的“灵魂”深处,关涉学生未来品性的发展,让他们通过对“形象”领悟红色文化的“观念”、“思想”和“意愿”。

一、“思政+音乐”模式

音乐因通俗易懂、贴近生活,而成为一种广为流传的宣传方式。音乐的歌词优美,韵律动人,并且有着丰富的情感表达。歌曲以形式之“微”,内容之“精”,效果之“强”等特点,使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更精彩。

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题,运用“思政+音乐”的理念进行教学,可以以电影《建党伟业》主题曲《有一天》为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歌词所蕴涵的思想内容;然后理论讲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阶级基础、思想基础等,再播放歌曲《南湖红船》,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及创建的意义等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最后播放一曲催人奋进的《不忘初心》,牢记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在讲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时,作为战略大转移的长征必定要讲到,这就可以将长征中的红色文化贯穿其中,通过音乐《长征组歌》来阐释。就中央红军来说,在长征的三百六十多天里,红军一共翻越了18座大山,其中有五座山都是终年积雪,还跨越了20多条大河,穿越了11个省。在这三百六十多天里,他们仅仅只修整了40多天,有十几天是在决战当中。这意味着红军战士平均每前进一公里,就有3到4位战士要牺牲。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的时候大概有86,000人,经过一年多的转战,最后毛主席带领中央红军的部分部队率先到达陕北时,已经剩下不到8,000人。红军就是这样历经千难万险,创造了人间奇迹!长征,这个人间奇迹,它将一次战略转移转变为向抗日前线的英勇进军,将一次危机四伏的艰难跋涉变成了开创革命新局面的起点,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转向了胜利,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

1964年,由参加过长征的萧华上将作词,曲作家晨耕、生茂、唐诃、遇秋共同谱曲,汇成了一部以深刻凝练的歌词、优美动人的曲调和浓郁民族风格组成大型音乐史诗《长征组歌》。《长征组歌》创演于1965年,受到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关心与厚爱。该作品以交响大合唱的形式,再现中央红军从江西到陕北的长征路,是一部集不同地域、民族、民间音乐曲调的永不褪色的红色经典之作。可以说,《长征组歌》一经公演,便受到广大观众热烈欢迎,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经典。《长征组歌》包含十曲,分别是:《告别》《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放光辉》《四渡赤水出奇兵》《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祝捷》《报喜》《大会师》。《长征组歌》是一部高度融合多种音乐体裁、采集不同地域民族音乐曲调的集大成之作。从体裁上看,《长征组歌》分别选用了江西、贵州、云南、四川、青海、河北、湖北、山西、湖南等不同地方的民族、民间曲调。比如第一曲《告别》吸取了江西赣南采茶戏音调;第四曲《四渡赤水出奇兵》为了表现红军过横断山脉而使用云南花灯调;第五曲《飞越大渡河》选用了四川川江船夫号子;第七曲《到吴起镇》选用了陕北民歌等等。在乐队配器方面,则将西洋乐队与中国民族打击乐器以及板胡、二胡、琵琶、竹笛、唢呐等中国民族乐器融合起来,是一部真正的音乐史诗。[2]

忆往昔峥嵘岁月,当年在长征途中奋不顾身的英雄们,正值青春年华!当年在长征途中舍身忘己的英烈们,英勇气概无限!正是他们,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正是他们,让我们拥有了今天强大的祖国!通过“思政+音乐”的方式让学生跟着音乐回到那个卓绝奋斗的年代,铭记革命英烈,发扬红军爬雪山、过草地那样的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传承红军战士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精神,直面困难、敢于勇闯难关,永远保持革命战争时期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沿着革命先辈们的长征足迹,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建设一个繁荣富强的中国。

二、 “思政+美术”模式

美术作为一种可视性的艺术,一般包括绘画、雕塑、设计、建筑等四大门类,有些现代美术学者将书法和摄影也列为美术范畴。通过这门艺术,观众能够获得美的感受,得到美的情冶熏陶,升华对于美的体会。而美学艺术创作者本身可以借由这门艺术来表达自己对世间万物的情感与认知,它本身能够被人的视觉捕捉到,并引起情感的共鸣。

抗日战争的历史,不仅撰写在一本本党史专著中,也刻画在一件件美术作品中。在具体的丹青世界里,人们通过点线面、色彩等视觉艺术手段,传播者文化,记录着变迁,诉说着历史。笔墨当随时代,犹诗文风气所转。百年以来,我们这个世界发生的影响最深远的一件大事,莫过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以及党领导中国人民艰苦奋斗所书写的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以美术经典作品为载体,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伟大贡献展现的鲜活且深刻。一幅幅的美术作品讲解了中国抗战以来的历史变迁,1981年赵奇创作的国画《九一八》,描绘了当时东北人民在被入侵后流离失所的悲伤之景。在国民党不抵抗政策下,中国共产党首先提出抗日主张,率先开展抗日战争。华北事变后中华民族陷入了严重的社会危机,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八一宣言”,联合国民党对日作战。“一二九运动”极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崛起,绘画作品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中国共产党的担当。1935年共产党发表宣言,主张停止内战,对日作战,中国共产党成为全民抗战的中流砥柱。没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没有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中流砥柱。其中一幅作品中,画家选取了瓦窑堡会议结束之后的场景,画中以毛泽东为中心点,各位人物面露喜色,场景的刻画体现了会议的顺利,确定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些美术艺术作品可以体现精神、鼓舞人心。1959年蔡亮创作的《延安火炬》这一油画,画面的后景中在一篇漆黑中闪烁着的点点火花,象征着在全民族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在艰难的环境下持续增长的中共党员数量,印证了毛主席的那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已深得民心。在这样艰巨而持久的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所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不容小觑,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冲在战争最前线,支撑着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给予万千国人持续战斗的勇气和希望。

红色美术作品以其独有的方式记录着历史,这些经典的美术作品,依托历史素材、研究史料,运用雕塑、绘画等艺术表达方式,再现中国共产党在各历史阶段的重大事件、英雄人物,艺术地展现党的光辉历程、不朽功勋,抒发艺术家和全社会对党、对人民的无限热爱,让后人在感受艺术独特魅力之余,再一次回忆起那一段段抗战往事,随画面的内容布局、色调质感而喜而悲。红色美术经典以独具匠心的艺术美感,于细微处探寻初心使命,展现出作品背后感人肺腑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故事,能够让人民牢记党和国家的光荣历史,弘扬民族精神,助力百年党史的学习宣传深入人心。

就读于艺术类院校的学生,应该把成为一位新时代的艺术人才作为人生理想,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要求,深刻地意识到自己必须有“铁肩担道义”的社会责任感,坚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把“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作为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把追求真善美的道德境界作为文艺创作的永恒价值,用优秀的文艺作品来弘扬文化自信,振奋民族精神,实现自己的艺术理想,为时代而创作,为人民而创作。

三、“思政+舞蹈” 模式

舞蹈这种表演艺术是通过使用身体来完成各种优雅或高难度的动作,一般有音乐伴奏,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舞蹈本身有多元的社会意义及作用,舞蹈是诸多艺术门类中表达人类情感最直接、最炽热、最激昂的一种。舞蹈是用身心关系和动觉表象,来实现人类超越生活与现实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审美意向和艺术想象的艺术形态与艺术形式。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在中国被亲切地称为母亲河。作为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黄河不仅是一条地理的河,更是一条文明之河,孕育了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铸就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与文化意蕴。音乐家冼星海和诗人光未然创作的大型合唱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此曲一经问世,就成为经典,伴随着铿锵有力的乐曲和合唱,激励、鼓舞着中华儿女。大型舞蹈《黄河》是北京舞蹈学院张羽军、姚勇在1988年根据钢琴协奏曲《黄河》创作的,该舞蹈获得中华民族二十世纪舞蹈经典评比展演、群舞经典作品金像奖。《黄河》这首音乐里有东方红、国际歌、国歌,这些元素都糅合在这样一个交响乐里,听着非常地流畅,让人振奋。编排舞剧中做到朴实无华的创作手法,这能够真实地展现出人物及内心的情感。舞蹈《黄河》将黄河所代表的精神进行抽象化的提炼和处理。舞蹈的奔放可以看作是民族精神的奋勇前进。舞蹈的卷缩可以理解为民族屈辱的艺术象征。舞蹈避开写实性场面的描绘,用舞者在舞台上的流动不息,上场下场的自由流动和衔接好似波涛,拍打着岸边,又好像人们的情感在音乐的烘托下的诉说和表达,使得舞蹈语言直指人心,又赋予舞蹈的艺术美感。舞蹈《黄河》看似直率、洒脱,凝重而又狂放,其中渗透和贯穿着中国古典舞的动律、姿态和身体韵律。张羽军、姚勇作为中国古典舞专业培养出的编导,以声乐为主要的动作语言,在吸收、借鉴戏曲、武术的基础上,加以当代人的创造与发展。作品中迂回曲折、行云流水的运行规律,舞者通过牵动躯干和下肢的能量传递,做到用腰不显腰,盈轻体态,以腰为轴心的“平圆、立圆、八字圆”等运动路线,大跳、横飞燕、踏步翻身等追求肢体速度和力量的技巧。《黄河》作为中国古典舞八十年代创作的标高,开启了中国古典舞古舞新韵的语言观和舞蹈编创的新起点。[3]

舞蹈在创作中遵从音乐结构和旋律特征,将诗、乐相互融合,充分发挥舞蹈自身的规律。编导通过对舞台高、中、低三维空间的使用,以舞者在舞台空间的大幅度流动,用三十二人塑造了恢弘的场面和磅礴的气势,刻画了黄河的勇往直前和生生不息,展现了黄河儿女同仇敌忾,奋勇反抗的中华民族形象。在不同篇章中,编导独具匠心,以独舞、双人舞、三人舞和群舞交替出现,表达了黄河儿女对黄河的依恋和守护。

通过中国古典舞《黄河》去了解历史,去怀缅英雄,体悟精神。《黄河》给人的不仅仅是精神上的鼓舞,更重要的是它背后沉甸甸的文化,还有势不可挡的民族精神。当《东方红》的音乐旋律嘹亮地响彻在舞台上,舞者此起彼伏,向上方高高跃起,如雄狮傲然挺立。作为中华儿女,此时,无不为之感染,为之动容,内心涌动而血脉喷张。这是中华民族英勇顽强的民族力量的感召。这是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精神的鼓舞。《黄河》不论从音乐还是舞蹈作品,它所表达的是中国人民保家卫国、英勇奋战、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精神无论在什么样的年代都会受用,因为歌颂的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是黄河儿女的情感。《黄河》代表了时代,代表了一个民族,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气象,同时它也让一个舞种在内涵和外延,内容和形式的相结合中得以完型表达,值得后人一直尊崇。

四、“思政+戏剧”模式

作为南国红豆的粤剧,又称“广东大戏”,是广东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清朝末期,广东当地的文化人为了方便宣扬革命,把演唱语言由中原音韵改为粤语,它糅合了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戏曲艺术形式。粤剧主要流行于广东、广西、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和海外有广东华侨聚居的地区。

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进程中,广东人始终走在前列。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地方纪律监察机构,中共广东区委监察委员会委员杨殷,在广东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宣言》中起了重要作用。在五四运动后,新思想传播的浪潮翻涌,杨殷在此过程中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如同许多共产党革命党人一样,杨殷也很快被共产主义的观点所吸引,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杨殷毅然决然地向党组织表达入党的决心,在通过党组织的考验后,杨殷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人,曾经让其踌躇不前、迷惘不已的问题终于有了答案,要救中国人,就是要坚持共产主义的革命道路。杨殷于1922年秋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后便辞去了待遇优厚的盐务稽查处的职务,把家里的几幢楼房和故乡的田产都变卖了,为帮助党解决活动经费的困难,他还把已故妻子留给他的纪念品及珠宝首饰捐给了党组织,作为革命经费。因为他整天外出奔波,与家人总是聚少离多,便把几个年幼的子女分别托给亲戚朋友抚养。[4]深爱儿女的杨殷,在百忙之中不忘教育之责,写下一封封家信,寄言嘱托,爱党爱国、勤俭朴素、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等优良传统和作风潜移默化熏陶着子孙后代的心灵。

杨殷去奢尚俭,清正人生。国有国法,家有家规,革命烈士杨殷,不仅言传而且身教,去奢尚俭、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体现了可贵的杨氏家风。作为烈士的女儿,杨爱兰并没有因为父亲为革命做出的贡献而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而是一如既往奉行勤俭朴素、艰苦奋斗的家风,从来没有搞特殊的思想。79岁时才用自己18年打工攒下的6万元(和政府补贴),在白云区棠景街买了50多平方的旧房子住下来。晚年生活不方便,女儿崔静薇向组织反映,能不能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找一间生活方便的房子,让母亲安度晚年。杨爱兰严肃批评教育女儿不需要、也不应该向国家伸手,革命先辈连命都献出去了,现在能过上这个生活已经很幸福了。2006年11月12日,并不富有的杨爱兰把占地几百平方米的祖屋杨殷故居无偿捐给了政府,建立起广东省党员教育基地,杨氏好家风代代相传。

《朝夕星辰·杨殷》作为广东省委宣传部重点创作题材剧目,由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与广东香山戏剧团联合创排。该剧有序幕和尾声,有“小楼雨夜”、“石井拂晓”、“港岛午潮”、“羊城黄昏”、“龙华星垂”四个剧目组成,以戏剧音乐剧的形式,将唱词、唱腔、声乐、舞美、大合唱等组合为新颖的形式来展示传统的戏剧和粤曲,艺术地再现了革命烈士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信仰和追求,以及不怕牺牲的精神。剧情环环相扣,有血有肉;情节跌宕起伏,牵动观众心弦。杨殷烈士至死不渝的革命理想和革命信念,为大学生树立起理想信念教育的标杆;杨殷烈士舍小家顾大家,为国家舍全家的深厚家国情怀,让在场观众和所有演职人员都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和红色革命精神的思想洗礼。

总之,红色文化教育的“思政+艺术”模式,提高了艺术类院校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由弱到强,由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制胜法宝。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下,红色文化都是我们的动力之源和精神支撑。艺术院校的学生要以传承和升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积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蕴,坚定文化自信,推进文化强国建设。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舞蹈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你可曾见过父亲的舞蹈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舞蹈课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