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2021-12-31 05:09李雪超
关键词:抗疫思政新冠

李雪超

(齐齐哈尔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2020年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用20个字全面且深刻地概括了抗疫精神,这就是:“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这20个字,字字千钧,也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的写照。清华大学艾四林教授说:“这次抗击疫情的斗争是一堂现实的思政课,一堂鲜活的思政课,一堂深刻的思政课,一堂难忘的思政课。”此次新冠疫情,不仅是对国家和人民的一次考验,也是对全体思政课教师的一次考验。如何将抗疫精神的内涵与马克思主义经典原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融合,如何将抗疫精神背后所蕴含的中国智慧讲清楚,如何将感人至深的抗疫故事与学生的学习、就业相结合等,都是每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需要思考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一、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意义

高校思政课是“政治性与学术性、科学性与价值性、理论性与实践性以及思想性与教育性的辩证统一。”[1]将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把思政课理论知识与具体的抗疫斗争实践相结合,用理论阐释实践,用实践进一步证实理论。

1.加深了高校思政课理论知识的说服力

新冠疫情来势汹汹,中国却创造了奇迹,党和国家用最快的速度制定了有效的防疫措施,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用三个月左右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成功研制新冠疫苗并在国内外推广使用……在这一个个奇迹背后,如果没有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我们是不能取得抗击疫情的重大战略成果的。“中国方案”、“中国样本”,“听党话”、“一盘棋”,“科技力量”、“精准施策”等等这一系列党中央实施的疫情防控决策、部署,都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运用和发展,体现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彻和实施,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越性,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真理属性。在抗疫期间,我们真正做到了“四个自信”、坚持了“两个维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抗击疫情的伟大实践证实了高校思政课所讲授的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信服。

2.有利于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珍惜这个时代、担负时代使命,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2]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信服,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讲好抗疫精神,可以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提升学生的责任和担当等,引领学生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抗疫精神内化为价值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

抗疫精神是滋养学生心灵的养料,深刻理解抗疫精神的内在逻辑和科学内涵,促进学生把关注的现实问题与思政课堂上的理论知识相结合,做抗疫精神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带着爱国的情感、强国的志气、建国的行动,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去。

二、抗疫精神与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深度契合

讲好高校思政课,不仅要讲好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还要讲好学生们关心的时政热点。抗疫精神是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极高的时代价值,也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丰富、生动的教学素材。要让学生将抗疫精神内化为价值追求,外化为行动准则,激励学生承担社会责任、肩负时代使命。

1.“生命至上”为讲好“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提供丰富素材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3]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基本原理。新冠疫情发生后,中国政府积极作为,不放弃每一个新冠患者,从出生30多个小时的婴儿到百岁老人,每一个生命都得到了全力的护佑。免费的核酸检测、免费的疫苗接种、新冠确诊患者和疑似病例医疗费用由国家买单等等,这一项项政策无不体现了国家对每一个生命的尊重,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人民群众拥护什么就鼓励什么,人民群众期盼什么就做好什么,人民群众反对什么就纠正什么。”[4]习近平总书记从疫情一开始就明确提出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无论年龄再大、病情再重我们都绝不放弃”,“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总书记曾在两会上提到,湖北救治的80岁以上新冠肺炎患者有3600多人,其中有7位在百岁之上。只有这种生命平等、人民至上的理念,才能让我们在疫情防控这场战争中凝聚起无坚不摧的力量。谁把人民放心上、谁为人民谋幸福,人民就拥护谁。正如总书记所说:“战胜这次疫情,给我们力量和信心的是中国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2.“举国同心”为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丰富素材

国是千万家,有国才有家。“衡量一个国家的制度是否成功、是否优越,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其在重大风险挑战面前,能不能号令四面、组织八方共同应对。”[5]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统揽全局、果断决策,集中统一领导,第一时间采取了最严格、最全面的防控措施,加大宏观政策应对力度,举全国之力,共同奋战。“雷神山”、“火神山”、“方舱医院”的火速建立,数百万名医务人员奋战一线,346支国家医疗队逆行支援,400多万名社区工作者日夜值守,180万名环卫工人起早贪黑,14亿国民自愿居家隔离……无不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非凡的号召力、组织力、协调力和执行力。

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事实证明,我们经受住了这次考验,交出了令世人满意的答卷。在危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挥了显著优势,抵御住了风险挑战,能够团结广大群众、集中力量办大事,能够让14亿中国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肩并肩、心连心,共同筑起疫情防控的钢铁长城。

3.“舍生忘死”为讲好“中国精神”提供丰富素材

“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是我们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灵魂。疫情期间体现出的“舍生忘死”精神,正是为高校思政教师讲好“中国精神”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大灾大难面前,千千万万个英雄挺身而出、不畏生死,各行各业的抗疫勇士冲锋在前、视死如归。“我是党员我先上”、“疫情不退我不退”,一句句铿锵誓言回荡在我们的脑海里,铭记在我们的心中。他们中间,有将生命定格在51岁的院长刘智明,有牺牲在工作岗位上的民警位洪明,也有始终坚守临床一线、不幸被感染逝世的医生夏思思……在大灾大难面前,这一位位英雄临危不惧、挺身而出、慷慨向前,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无私奉献、不怕牺牲,舍小家为大家,忘却个人利益、只为集体和国家利益。

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路上,充满着困难挫折、荆棘挑战,我们不能忘记这些舍生忘死的人民英雄,更不能忘记他们身上所体现的中国精神,要用这种舍生忘死的中国精神不断激励我们砥砺前行。

4.“尊重科学”为讲好“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丰富素材

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对推动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马克思认为,科学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6]因此,我们要正确运用科学技术,让科技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服务,让科技为人类造福。面对未知的新型传染性疾病,我们要想取得疫情的最终胜利,必须尊重科学、依靠科学,运用科学。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7]在这场疫情战争中,科学精神是贯穿始终的。科研工作者临危受命、奔赴前线,打响了一场攻坚克难的科学战,有我们熟知的终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陈薇院士等,还有我们叫不上名字的研究员和科研团队。广大科研工作者不断寻找着能够控制疫情的有效方法,快速研制出了高效检测试剂盒,以便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一周内分离病毒毒株并向世界发布共享;成功研制新冠疫苗;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等等,无不体现着我们对科学的尊重和运用。正因为有了这些科技攻关,才有了我们今天取得抗击疫情取得的重大成果。

5.“命运与共”为讲好“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丰富素材

唯物辩证法中明确指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中,普遍联系引起事物的运动发展。联系是具有客观性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也没有孤立存在的国家。世界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对复杂的全球性挑战,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置身事外、独善其身。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事实证明,想要积极有效地控制住疫情,并不是一个国家就能够完成的。世界各国是同呼吸、共命运的共同体,要同舟共济、协调行动,肩负起每个国家的责任,决不能逃避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重要会议上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抗疫的全球化,再次证实了总书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正确性。2017年,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演讲时曾说:“邻居出了问题,不能光想着扎好自家篱笆,而应该去帮一把。”疫情自爆发以来,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及时向外界通报疫情、积极主动与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社会交流信息、分享我国学术界对病毒的研究成果、捐赠抗疫物资、分享中国抗疫经验、推广新冠疫苗等等,展现了大国当担、大国责任,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对全球抗疫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方法探索

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显著提升教学效果。将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需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青少年是最活跃的群体,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8]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增添课程活力。

1.通过案例式教学模式将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

案例式教学模式是思政课教师经常运用的一种教学模式。贯彻案例式教学理念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坚持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原则,目的是要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课程,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增加课堂互动,改善课堂关系。可以利用每节课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堂展示,讲述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抗疫故事,引导学生挖掘故事背后所蕴含的精神实质和价值要求。这样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抗疫故事的了解、理论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搜集和整理资料能力、多媒体运用能力等。学生展示后,教师要进行总结,把感人的抗疫故事、真切的抗疫情感与课程知识有效结合起来,纠正学生看法不准确的地方,表扬学生的优点,以此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展示中来,形成课堂展示环节的良性循环。

贯彻案例式教学理念需要遵循的另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时效性原则。“深刻把握当今时代的特征,聚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回应学生的热点难点焦点,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9]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10]思政课是时代性非常强的课程,它要与现实的经济、政治现象紧密联系。新冠疫情是这两年的热点话题,是每一名学生都关注的事情,将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是每一名教师必须做好的事情。讲好抗疫精神,首先要讲好抗疫故事,疫情中有太多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这些故事由于其时效性和真实性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共鸣。被人们所熟知的典型抗疫故事需要向学生讲述,而身边的抗疫故事更需要向学生传递。身边的故事更贴近学生生活,具有鲜活的说服力。例如,可以让学生讲述自己在抗疫中做出了哪些努力;自己的亲属朋友在抗疫中做出了哪些贡献;90后、00后大学生参加抗疫志愿活动等等。通过这些抗疫故事,让学生们领悟故事背后所体现的文化精神、价值追求,并将之化为行动的内在动力。

2.通过实践教学模式将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

高校思政课不是纯知识类的课程,还需要通过实践,与实际相结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让学生深化对理论知识认同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能被忽视和删减的部分,对深化理论教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讲好抗疫精神,高校思政课教师不能忽视实践教学这一重要模式,“要根据学生的学科背景以及思政课的实际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实践,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去感悟社会、理解专业、提升思想,在实践教学中去完成知行合一。”[11]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利用好学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并与宣传部、学工部、团委等部门协调配合,确保实践教学能够有效实施下去。

一方面,要开展好社会实践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医院、博物馆、烈士陵园等教育基地;邀请一线抗疫人员做讲座、与师生开展交流和研讨活动等等。更一方面,还要开展好课堂实践教学模式,例如,结合授课内容和抗疫精神,通过阅读书籍、查阅报刊、网络检索、观看重要会议视频等方式,写一篇主题论文、做一个校内主题调研等等。通过这些形式,让学生深化对抗疫精神的理解,加深对抗疫精神的认同。

3.通过多媒体教学模式将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

多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传统的思政课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大环境的改变、教学对象的变化,都告诉我们不得不运用多媒体等技术进行课程改革。新冠疫情的爆发正是证明了这一点。疫情初期,学生们不能按时返校,教师们只能选择在线上进行教学。这一方面激发了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另一方面,也给了广大思政课教师一个警示:要紧跟时代潮流,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高校思政课教师要采取课上课下相结合的方式,熟练运用多媒体、课程软件等,向学生们传递抗疫精神。

在课上,教师要结合授课主题,通过多媒体向同学们展示抗疫期间具有代表性的微视频、照片、文章。相比较单一的板书、文字类的课件或教师的全程讲述来说,这些可以让学生们更直观地了解抗疫事迹、认识抗疫人物、感受抗疫精神,从而提高课堂抬头率、提升课堂听课率。在课下,教师可以运用各种交互平台,向学生们推送有关疫情的新闻资讯、微视频、影像资料、文件资料等,把抗疫期间完整的实例引入教学过程,补充教材中没有的信息资源,弥补课堂中由于时间关系没办法播放长时间视频、音频的缺点;并且可以通过各种课程平台将课堂教学延伸,布置课后有关抗疫精神的讨论题,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

除此之外,改革创新下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比如专题式教学、研究式教学、分类式教学、情景式教学等等。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将抗疫精神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向学生们传递出来,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们深刻了解抗疫精神的内涵和实质。

总而言之,大学阶段是人生中的“拔节孕穗期”,是最需要精心栽培和引导的,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上,教师要理直气壮地讲好思政课,要让学生不断感受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所体现的伟大精神,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提升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励学生做能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抗疫思政新冠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团结抗疫
新冠疫苗怎么打?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聚焦新冠肺炎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