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赟
(重庆市育才职业教育中心 重庆 401520)
新媒体的出现以及教学的应用,为学前教育班级体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传统理念中,网络媒体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学校开展了禁网。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新媒体也不例外,班级管理者只有明确新媒体的利弊,抓住有利一面,才能强化班集体建设,才能助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更好的提升和发展。
在中职学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下,学前教育专业展现了规模大的特点。中职学校学生来源复杂,学生在认知、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由此加剧了班级管理难度。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培养幼儿教育工作者的主要场所,需要从本专业岗位需求出发优化教学活动,在传递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做好实践教学,以协调好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关系,为幼儿教育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在社会环境不断加剧的今天,受制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学生价值理念、自身能力增长呈现出了不同的变化,特别是中职学生年龄小、辨别是非能力薄弱,如若缺乏正确指导,势必会让他们走向歧途。基于此,教师必须结合实际情况,深层次剖析问题,迎接新的挑战、机遇,并巧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制定有效的管理方法,以推动学前专业教育学生更好的前进和发展[1]。
文化具有凝聚力、感召力的特点,这是建设班集体的一个重要手段。为此,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要指导班集体文化建设,以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在新媒体支持下的班集体建设中,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建立独立的网站、网页,以实现现实班级与网络班级的结合。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做好绿色健康网络班级文化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另外,班主任要指导干部将班级举办的各项活动、学生个人成长记录、自己的学习体会记录在网站中,形成大家共同的成长记录。发挥班集体每一个成员的创造力,集聚大家的智慧,设计具有本班特色的班名、班徽、班训,以激发每一位成员向上的动力。如若条件允许,还可以设计班级文化衫。通过班集体文化的建设,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每一位成员的班级意识,可以共创班级集体记忆,增强学生的归属感[2]。
班级管理是提升学生管理意识、管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措施。基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管理制度,在明确班集体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班级自我约束规范。通过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形成具有本班特色的公约。通过班级公约的制定,每一位学生都能担负起自身的责任,并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了主人翁的意识。另外,在班级事务的处理中,必须秉持民主的原则,既要体现以班主任为领导的班干部的领导核心地位,又要体现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的民主权利。在考核、评优、扶贫等工作中,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一切都以民主程序进行。制定班级管理方法,基于网络公布班级的收、支情况,并邀请大家监督。
班风是一个班级精神面貌的体现,反映着一个班级的管理水平,体现着一个班集体的优秀品质。良好的班风建设在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风建设作为班级建设的一个有效内容,更是决定班风、班貌的核心要素。在班级公约制定的过程中,要将考勤纳入进来,在确立考核方法的时候,不能单纯以分数评价,要将学生的学习态度、日常表现纳入进来。通过“1+1”的帮扶活动,建立优秀学生带动学困生的学习小组,以构建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以新媒体为媒介,构建网络学习交流平台,交流学习经验和体会,避免让网络空间变为学生复制、粘贴的机器。
建立一支思想政治理论水平高、学习态度端正、具有敬业精神的班干部队伍可以提升班集体的建设水平。基于此,班主任要重视班干部的培养,通过培训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水平,提升他们服务班级的能力。另外,要建立班干部奖励机制,以学期为单位,将其优秀事迹上传到班级网络平台,提升他们的荣誉感,使其更好的为学生、班级服务。另外,班干部自身也要通过再学习做好自我约束和教育,将每一次的班级活动、服务班级的机会作为锻炼自己良机,以通过班干部榜样的带动,增强班级的向心力。
班主任除了要做好日常基础知识教学,还要肩负起班集体建设的责任,以推动班集体建设的有序开展。班级是学生开展自我教育、管理的一个有效形式,中职阶段的学生还处于身心发展时期,单纯依靠班干部、学生自己开展班集体建设,可能会偏离正常的轨道。因此,班主任要担负起自身的引导作用,通过召开班会、团支部会议部署工作,只有深入到学生中间去,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为其提供有效的指导。另外班主任还必须加强对新媒体知识、技术的学习,以提升自身利用新媒体开展班集体建设的能力。通过掌握网络舆论,把握网络话语权,引导班集体网络舆论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班主任也必须了解新媒体的弊端,重点关注观影、基于网络聊天和游戏的学生,以通过自身鼓舞和指导,让他们将精力放在学习上,以形成正确用网的好习惯。
借助新媒体建设班集体,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了学生的班集体建设的积极性。基于此,教师必须做好自身引导作用,让班集体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