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主动活动应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患者的效果

2021-12-31 02:36张珊珊
医药与保健 2021年12期
关键词:肺叶胸腔镜肌力

张珊珊

(南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 胸外一科,河南 南阳 473000)

肺叶切除术常被用作外科根治疗法治疗肺部占位性病变,肺脓肿、肺结核内科保守治疗效果欠佳等严重的胸肺部疾病,临床常使用胸腔镜(VATS) 辅助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该方法创口更小仅有2 ~5 cm,能降低术中感染几率,有利于术后恢复、减少痛苦,是重要的肺部外科手术方案[1]。但行此手术的患者本身病情较严重,在术后需要长期卧床康复,易出现术后感染、肌肉萎缩、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因此探究一种更有利于此类患者术后恢复的护理方案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即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患者分别应用早期主动活动方案及常规护理方案,比较两种方案对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肌力、术后一周吸痰频率、术后住院天数等情况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择取118例2019年3月 至2020年3月因肺癌、肺隔离等原因于南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的患者,根据其被应用的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实验组(57 例) 与对照组(61 例),实验组男性31 例,女性26 例,年龄27 ~69 岁(45.83±7.25) 岁,术前肺癌21例、肺隔离症5 例、肺结核球8 例、肺曲菌病11 例、其他病变12 例;对照组男性34 例,女性27 例,年龄25 ~70 岁(46.42±8.23) 岁,术前肺癌23 例、肺隔离症8 例、肺结核球7 例、肺曲菌病13 例、其他病变10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病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分析。纳入标准:(1) 所有患者均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2)患者及家属均对研究知情并自愿纳入研究;(3) 纳入实验组的患者符合术后应用早期主动活动方案的条件。排除标准:(1) 在术后出现大出血、严重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2) 术前或术后出现认知障碍或精神异常的患者;(3) 合并严重器官、系统病变的患者。该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研究方法

1.2.1 常规护理模式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术前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并对手术注意事项进行常规指导。术后对患者应用术后病房常规护理,包括术后皮肤清洁、体位调整、吸引器辅助排痰等,注意患者体征监测数据的变化,检查呼吸机连接设备并根据患者呼吸及血氧饱和度调整参数,注重日常消毒及患者口腔清洁,预防肺部感染[2]。

1.2.2 早期主动活动模式

实验组应用早期主动活动护理模式:由相关专业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病情、术后状况评估并制定个性化早期主动活动方案[3]。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针对性的术前、术后宣教,并对其进行便携式呼吸机、监护器使用指导。在医护人员的监护下进行主动活动:①床边端坐及床上坐卧体位训练,10 min/ 次,2 次/d;②床边手扶支撑站立,5min/ 次,4 次/d;③肩、肘、膝、踝关节的屈曲、伸展交替训练,15min/ 次,2 次/d;④使用踏步机或在医护人员的扶持下进行慢步或踏步训练,10min/次,3 次/d。主动活动期间注意对生命体征的监护,当出现以下状况时停止活动或进行治疗:①心率≥120次/min 或≤50 次/min;②呼吸频率≥35 次/min 或≤10次/min;③收缩压≥150 mmHg 或≤80 mmHg;④血氧饱和度≤85 ~90%[4]。根据患者病情程度不同制定个性化主动活动目标,由康复师指导患者进行空间定向、交替连线等训练,从而提高患者判断、综合、分析等能力,通过文字描述、数字排序等方式来提高患者活动功能以及思维功能,每次训练时间为20min,每周训练3 次。语言功能训练:副组长根据患者的读、听等功能水平不同设定训练目标,内容包括书写等。由责任护士指导患者叙述每天周围发生的事情,引导患者阅读,从而提高患者语言能力。每次训练时间为20 min,每周训练3 次。

1.3 观察指标

(1) 肌力等级:0 级肌肉完全无收缩力;Ⅰ级肌肉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带动关节活动;Ⅱ级可以带动关节水平活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引力,能对抗地心引力做主动关节活动,但不能对抗阻力;Ⅳ级能对抗较大的阻力,但比正常者弱;Ⅴ级为正常肌力。手术2 周后进行肌力测试,0 ~Ⅲ级为肌力较差,Ⅳ级、Ⅴ级为肌力较好。

(2) 治疗结束2 周后再次按照肌力等级进行肌力分级,判定疗效:治愈:肌力分级降低2 级以上,症状及体征恢复正常;显效:肌力分级降低2 级,症状及体征好转;有效:肌力分级降低1 级,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无效:肌力分级无变化,甚至加重,患者症状恶化或死亡。总有效率=( 总人数- 无效人数)/ 总人数*100.00%

(3) 术后1 周内吸痰频率、术后住院天数:记录术后一周平均每天吸痰次数,从转入病房开始到转出病房计算术后住院天数。

(4)不良事件发生率:记录术后住院期间出现感染、压力性损伤、坠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下肢静脉血栓、非计划性管道脱落等情况的发生。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定量资料用平均值±标准差(±s)表示,用t进行统计学检验;定性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 为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肌力等级比较

实验组肌力为0 ~Ⅲ级共18 例,Ⅳ级、Ⅴ级共39例,肌力较好患者占比68.42%;对照组肌力为0 ~Ⅲ级共32 例,Ⅳ级、Ⅴ级共29 例,肌力较好患者占比47.54%,实验组肌力较好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肌力等级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muscle strength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49%,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3.61%,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Table 2 compares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group 2 patients [n(%)]

2.3 两组术后一周吸痰频率、术后住院天数比较

实验组术后1 周吸痰频率、术后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一周吸痰频率、术后住院天数比较(± s )Table 3 Comparison of sputum aspiration frequency and postoperative hospitalization days an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s )

表3 两组术后一周吸痰频率、术后住院天数比较(± s )Table 3 Comparison of sputum aspiration frequency and postoperative hospitalization days an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s )

项目 吸痰次数/(次/d) 术后住院天数/天实验组(n=57) 7.32±3.46 23.78±2.62对照组(n=61) 8.91±2.08 24.92±3.07 t 3.048 2.163 P 0.003 0.033

2.4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发生下肢静脉血栓3 例,术后感染2 例,压力性损伤0 例,坠床1 例,其他不良事件1 例,不良事件共发生7 例,发生率为12.28%;对照组发生下肢静脉血栓5 例,术后感染6 例,压力性损伤2 例,坠床2 例,其他不良事件2 例,不良事件共发生17 例,发生率为27.87%。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Table 4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in the two groups [n(%)]

3 讨 论

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因其原发疾病严重、手术对部分肺组织进行剥除,术后需要进行机械通气辅助呼吸,常规机械通气需要患者长期卧床甚至使用强制约束、镇静,但自主活动过少会导致肌肉萎缩、褥疮、获得性衰弱(AW)、VAP 等不良反应的发生[5-6]。不仅影响骨骼肌肌力,还会影响呼吸肌和膈肌的力量,从而导致肺部炎性分泌物不易排出、术后住院时间延长,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病死率也相应上升[7]。因此寻找更加安全有效、有利于患者术后机能恢复的护理方案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临床进展有重大意义。

本研究即对本院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的118 例患者分别应用早期主动活动方案及常规护理方案,通过比较两种方案对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肌力等级、术后一周吸痰频率、术后住院天数等情况的影响,分析早期主动活动方案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研究结果发现应用早期主动活动可以有效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吸痰频率、减少术后住院天数、促进肌力恢复至正常,有利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

本研究发现,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提示早期主动活动应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患者有利于提高疗效。早期主动活动应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患者,早期主动活动护理方法在干预期间不仅采用了常规的护理,而且还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个性化护理策略,与家庭建立捆绑式关系,熟练整个护理知识和技能,共同参与到患者的术后护理中,缓解患者紧张的情绪,提高康复效果和家庭康复管理质量。而且护理期间针对患者的家庭康复状况和恢复情况做详细的指导,有利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患者活动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保障了患者的安全,提高了疗效。

研究发现[8],早期活动能够减少肌肉萎缩、抑制白细胞介素-6(IL-6)的释放、减少全身的炎症反应的发生,从而增强术后患者的肌力等级,减少院内感染或VAP 的发生,促进伤口恢复;早期自主运动能促进肺部、支气管平滑肌纤毛加快摆动,有利于肺部异物及炎性分泌物的排出,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早期活动护理有利于帮助家属熟悉疾病的护理技能和具体的康复方法及对预后的重要性,促进家属帮助患者正确对待疾病,提高康复管理的认知度和积极性,并且院内详细的指导可以提高家属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家庭活动管理的科学性,避免走向康复误区,从而提高患者康复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骨骼肌自主运动会增加活性氧自由基(ROS)、活化细胞信号传导通路来对抗氧化应激反应,能促进四肢血液循环,减少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术后患者的生存几率。

综上所述,早期主动活动方案的应用有利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患者不仅能减少住院时间,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还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产生,促进患者肌力恢复,有利于其术后康复,值得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患者的治护工作中应用。

猜你喜欢
肺叶胸腔镜肌力
肺叶间裂发育变异及其影像学评价进展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胸腔镜下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不同肺复张方法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的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
电视辅助胸腔镜下解剖性肺叶切除术与亚肺叶切除术分别联合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对比研究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