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思政课中劳动教育的教学效果提升问题研究

2021-12-30 13:46王新刚,郭宏洋
现代教育科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

王新刚,郭宏洋

[摘要] 在中小学的思政课中渗透劳动教育,既是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需要,也是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需要。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和高中阶段“思想政治”中的劳动教育内容,呈现出散点零碎分布、认知教育偏多、递进层次内隐等特点。在思政课中提升劳动教育教学,就是要树立大教材观,确保劳动教育内容落实,增强劳动教育质量效益,通过教学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达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中小学思政课;劳动教育;教育实施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21)06-0102-06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1.06.017

针对当前在中小学中出现的“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教育部等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在德育、语文、历史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态度的培养”[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都明确提出在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等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的具体要求[2],为在中小学思政课中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施教依据与政策支持。因此,分析中小学思政课中劳动教育的具体内容,解决劳动教育贯通中小学各个学段的问题,对把握育人导向、提升教育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小学思政课中劳动教育的教学呈现

统编新版中小学思政课教材针对劳动教育弱化甚至缺位的问题,加大了劳动教育的比重,使劳动教育成为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系统梳理教材内容中劳动教育的具体内容,才能遵循教育规律,创新体制机制,提高劳动教育质量。劳动教育的内容散见于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和高中新版“思想政治”教材之中,具体见表1。

二、中小学思政课中劳动教育的教学分析

分析统编中小學思政课教材关于劳动教育的具体内容,整体上看,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设置比较科学,基本能满足教学需要,但还呈现出散点零碎分布、认知教育偏多和递进层次内隐等特点。

(一)主题内容充实丰富,但散点零碎分布,系统性有待加强

统编教材关于劳动教育的内容比较丰富,且随着学生身心的发展和生活领域的日益扩大,涉及的教学主题逐渐丰富,讨论的内容逐步加深。内容涵盖个人服务、学校(班级)、家庭、家乡(社区)、社会等不同生活领域,涉及历史、当下、未来等不同时空维度[3],包括劳动“知”“情”“意”“行”多个方面。然而,相比较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心理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内容,劳动教育的专题教学课次相对较少,呈现散点式分布、内容零碎等特征。它大多寄托在正文部分图片和少数配套栏目中,集中展现的篇目相对较少,系统性有待加强。从小学低年级的整理个人生活起居,到小学中高年级的校园劳动和家庭劳动,再到中学阶段兼顾家政学习、校内外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等多项教育内容,均散点式分布于不同学期中,有一部分呈现的还不明显,镶嵌于其他教育话题当中,教育者难以发现。尽管这种教学设置是基于学生的生活逻辑、感知顺序,但是也体现了在思政课中对于劳动教育的理论探讨和教学呈现不足的问题。在学生生活中零星的“点式”教育,使得教育内容之间缺少系统的逻辑结构,容易被教育者忽视,难以达到系统施教、整体推进的教学效果。

(二)围绕学习活动设计,但认知教育偏多,实践性有待加强

统编思政课教材整体上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核心进行建构,以“单元”呈现出学习活动指向的问题域,以“正文”展示学习活动的基本内容,以“栏目”体现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本身[4]。这种教材设计固然保障了教学活动的有效展开,但它所承载的教育内容还有不完善之处。就劳动教育内容而言,认知教育比重较大,劳动实践操作内容相对欠缺。据统计,以实践活动形式展现的劳动教育内容仅占11.6%,正文说理及其他栏目展现的内容却高达88.4%。尽管“交流园”“活动园”等栏目内容在一定角度上也可归类为实践活动,但这类实践活动仍以讨论交流为主,不属于真正需要实际动手的劳动实践。可见,思政课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偏重于劳动认知。固然,思政课不是专门的劳动教育课程,但在当前教学体系和教材体系中,仍需加强劳动教育的实践性,不可忽视学生生活中具体的、鲜活的劳动实践。劳动价值的培养与劳动实践不应当割裂,只有紧贴实际地将认同劳动价值、分享劳动经历、训练劳动技能结合起来,才能进一步让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劳动,进而持之以恒地践行劳动。

(三)呈现螺旋上升趋势,但递进层次内隐,衔接性有待加强

统编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中,一些教育主题在不同学段反复探讨,教育内容整体上呈现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架构,对于同一类型的劳动内容,教材针对不同学段设置了不同的层次和要求,由浅入深,由己到人,由生活到生命,由现象到本质,层层推进。比如,针对家务劳动,小学低年级主要进行简单的家庭清扫和垃圾分类等,侧重于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小学中高年级要参与家居清洁、收纳整理、制作简单的家常餐等,理解并主动承担个人的家庭责任,激发家务劳动背后的责任意识;初中阶段则结合责任话题,分析承担劳动的责任,在劳动中践行自己的责任,增强担当尽责意识,培养家庭责任感。从低学段的劳动教育启蒙,到中学段的劳动习惯养成,再到高学段的劳动价值认同、劳动精神培养,围绕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领域及不断加深的思维水平,教育内容逐渐丰富,逐步从外在行为表现上升到内在价值认同。然而,逐步递进的层次线索隐含在不同学段之中,内隐而非外显,对教师纵向理解和准确把握其间的衔接关系带来一定困难。另外,通过对内容系统梳理还可发现,中小学思政课中劳动教育有内容断层的现象。总体上小学阶段的内容较为全面,涵盖面较广,可以打牢教育基础;初中阶段主要立足于社会领域讲公益劳动等内容,内容量有所降低;高中阶段主要以弘扬劳动精神为主,理论阐述较多,涉及内容更少。从整个中小学阶段来看,教育内容有虎头蛇尾、前重后轻的倾向,分布不够合理,与学生身心不断成长和劳动能力逐步增强的现实不够匹配。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
孩子的劳动教育应从家庭教育中抓起
让劳动教育真正走进课堂
新时期幼儿劳动教育研究
“动”与“不动”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浅谈劳动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