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困境及其应对

2021-12-30 03:38张淼
现代教育科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一体化建设劳动教育

[摘要]在新时代,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既是劳动教育创新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当前,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仍然面临理论供给不足、实践教学脱节及制度保障不够的现实困境。这主要是由于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匮乏、实践衔接混乱及机制建设缓慢造成的。对此,我们要全面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理论研究,系统推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实践发展,尽快完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的体制机制。

[关键词]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52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21)06-0015-06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106003

新时代,推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手段,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新冠肺炎疫情给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深刻改變了劳动教育的形式及方法等。因此,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须认真探究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现实境遇,深入剖析建设困境的成因,提出破解之道,从而扎实推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

一、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现实困境

当前,受疫情影响,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面临诸多困境。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囿于外部和内部条件的限制,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呈现理论研究不足、实践教学脱离及配套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

(一)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理论供给不足

马克思指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1]恩格斯提出:“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简单地通过自身的存在在自然界中引起变化;而人则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这便是人同其他动物的最终的最本质的差别,而造成这一差别的又是劳动。”[2]这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然而,在后疫情时代,相关部门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常态化疫情防控压力依然较大。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部分单位负责人及教师往往忽视对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理论研究,致使劳动教育的发展缺乏理论的指导。这主要体现在对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目标、内容、队伍建设及运行机制等的理论研究不足。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3]这为劳动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但有些地区并未深入分析总体目标的理论依据和内在理路,缺少对分层目标、具体目标的针对性论述。有些地方学校对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基本目标及具体目标的理论内涵知之甚少,加上疫情的影响,很难深刻理解该目标的含义、实现的方式及其他相关内容。因此,部分学校仅凭自己的理解执行中央的方针政策,劳动教育在实践中发生偏离。绝大部分学校所明确的劳动教育基本内涵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4],但并未深入探究劳动教育的理论价值。这不仅需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也需要借鉴西方社会的劳动思想。此外,关于大中小学劳技教师如何培养、教师队伍怎样建成及大中小学教师如何统一协调地开展劳动教育?这些问题还未深入进行理论研究,也没有得到充分解决。

(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实践教学脱节

在疫情防控的环境下,大规模开展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线下活动难以实现。这使得大中小学劳技教师交流不便,也阻碍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实践发展。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层级目标不明确、各学段教育内容未有效衔接。一方面,根据中央政策文件,各学段教师对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虽有一定的认识,但部分学校及教师未能把握劳动教育的层次目标,致使在教学中并未达到既定的教育要求。根据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及教育教学的规律,劳动教育要在根本目标的指引下,分层次达到具体目标,而部分学校及教师并未分解总体目标。因此,在实践中,小学劳技教师可能会拔苗助长,对小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试图尽快培养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劳动精神。相反,中学和大学老师可能会放松对学生的要求,把教学重心放在学生的文化课上,单纯培养他们的劳动情感和劳动习惯。很明显,这使得各学段的劳动教育目标都很难实现,致使教育效果较差。另一方面,各学段劳动教育的课程设置不规范,课时分配不合理,不同学段的教学内容存在重合或者缺失等现象。具体而言,同一教学内容出现在中学和小学的教材中,不同学段教师有时会重复讲解同一个劳动教育知识,使得劳动理论课教学混乱。中学劳动实践课和大学劳动实践课雷同,忽视了不同学段劳动教育的不同特点和要求。此外,某些劳动教育理论既没有出现在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堂,也没有出现在大学劳动教育课堂,致使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受到阻滞。

(三)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制度保障不充分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劳动教育的领导管理制度、安全保障制度及考核评价机制等做出基本规定。《意见》下发后,各地区各部门各类学校均加强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但对劳动教育的保障制度研究不深,未形成完善的劳动教育配套制度。

三、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困境的应对

统筹推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加强劳动教育的理论研究;要整合学生、家庭、学校、政府及社会的合力,推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实践发展;也要搭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沟通平台,不断完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的体制机制,从而尽快破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困境。

(一)知行合一:全面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理论研究

马克思指出:“理论的对立本身的解决,只有通过实践方式,只有借助于人的实践力量,才是可能的;因此,这种对立的解决决不只是认识的任务,而是一个现实生活的任务,而哲学未能解决这个任务,正因为哲学把这仅仅看作理论的任务。”[6]实践活动只有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理论研究唯有基于社会实践的助益,才能获取不断发展的养分。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的作用,两者不可分割,辩证统一于社会生活之中。在推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树立知行合一的理念,在云端大规模开展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理论研讨会,根据当地的疫情防控情况,适时开展小规模的劳动教育理论现场交流会,进而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理论研究,不断促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发展。

1.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将其作为劳动教育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劳动“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和自己意识的对象,是具有有意识的生命活动”[7]。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强调,人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他使自身自然中蕴藏着的潜力发挥出来,并且使这种力的活动受他自己控制”[8]。马克思曾说:“人却懂得使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9]由此可见,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及美育密切相关。要坚持“五育并举”,将劳动教育思想渗透到“四育”的教育过程中。此外,要着重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它是我們开展大中小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劳动教育,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10]“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11]。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开展劳动教育指明了方向,增强了信心。

2.加强对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目标、内容、队伍建设及运行机制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不同学段教育者要统筹谋划,根据学生的实际规定不同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课程标准等,使得不同学段的劳动教育有序衔接,逐步提升学生的劳动素质。大中小学要在把握劳动教育总体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当地情况和师生的特点,探究劳动教育的具体目标,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和论证,详细分解劳动教育的层级目标,以更加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另外,不同学段的劳动教育者要开展协同攻关活动,从理论的高度研究一套科学合理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内容。劳动教育的内容在不同的学段要有不同的侧重。小学阶段,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增强劳动情感;中学阶段,要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强化明辨是非的能力;大学阶段,要促使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信仰,进而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此外,在劳动教育的队伍建设方面,也要开展理论探索。要建立以劳动教育专职教师为主、其他相关教师为辅的劳动教育队伍;“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不同学段的教育者要相互配合,共同推动大中小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对于劳动教育的物质保障及运行机制方面,要组织专家做好理论分析,征求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者的意见,达成更大范围内的理论共识,绘就新的理论蓝图,进而有力推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发展。

3.合理借鉴西方社会的劳动思想。近年来,关于非物质劳动理论的讨论逐渐升温。非物质劳动“即创造非物质性产品,如知识、信息、交往、关系,或者情绪反应”[12]。“生产这些非物质商品(或者物质性商品的非物质方面)的劳动形式,可以称为心脑劳动,其中包括服务业、情感性劳动以及认知劳动”[13]。这里的情感性劳动指生产和操纵情感的劳动,满足、激动、放松和兴奋等都属于这些情感。劳动教育者要注意研究非物质劳动理论,探究情感劳动的内涵和价值,将其有益因素适当融入到劳动教育之中。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大中小学教育者要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发挥教师的情感渲染力,增强学生对劳动的热情,使学生在劳动中体会到快乐,在劳动中获得知识、实现价值,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积极性。

(二)齐心协力:系统推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实践发展

当前,很多学校仍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师对学生的监管难度大,学生的课堂自由度高。若教师采取“满堂灌”的方式,不但不能有效实现教学任务的既定目标,而且还会遭学生抵牾。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我们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引导他们自觉学习劳动教育知识。同时,“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14]。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家庭环境、学校环境、政治环境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在推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实践发展中,要充分整合学生、家庭、学校、政府及社会的合力,同向同行、戮力同心,共同致力于劳动教育的发展。

1.建立健全家庭、学校、政府及社会的协同育人机制。大中小学要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社会组织的帮助下及家庭和学生的全力配合下,明细不同学段劳动教育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划分不同学段劳动教育的课程内容,厘清不同学段劳技教师的责任与义务。家庭、政府及社会要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做好后勤保障,帮助劳技教师解决实际的问题。大中小学负责人要加强沟通,定期开展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活动,如上海市组织策划大中小学“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系列活动。大中小学劳技教师要抓住机会,建立常态化的联系机制,就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实践要求等做深入的探讨,争取达成一致,使得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在实践中有序衔接、良性运转。

2.家庭、學校、政府及社会要“各显神通”,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家庭要在劳动教育中发挥基础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切不可让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毛病。家长要通过言传身教,在家庭生活中教会学生洗衣洗碗做饭等基本的生活技能,使他们养成勤劳节约的好习惯,自觉学习“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的道理。学校要在劳动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大中小学要各司其职、相互配合,落实劳动教育的主体责任,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开拓更多的劳动教育实践场所,提升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大中小学劳技教师要转变观念,发挥学生在劳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使得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这就要求大中小学教师增强人格魅力和亲和力,尽可能多地与学生交流,打开学生的“心门”,探求学生最真实的想法和需要。大中小学劳技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情,采取“一校一策、一生一策”的办法,为不同的学生传授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知识,为学生“量身定制”各式各样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以增强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主动性,进而增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效果。政府要协调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组织,为学生开放劳动教育的实践场所,提供更多的实操机会。共青团、工会及各类基金会要提供资金支持,搭建活动平台,为学生进社区、养老院及其他场所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创造条件,使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健康成长,在劳动教育中增强学习的自主性。

(三)上下同欲:建立健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的体制机制

疫情的余波尚在,阻碍了劳动教育活动的开展。只有上下一心、师生一体,共同建立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的体制机制,才能推动劳动教育的深入发展。

1.各地区要尽快成立劳动教育的领导管理部门,不同地区的领导机构要加强团结协作。各个地区要树立“全国一盘棋”的理念,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按照《意见》的要求,加强合作交流,一起完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领导管理机制、工作运行机制、安全管理制度、经费保障机制、队伍建设机制、考核考评制度及教师发展机制等。每个地区要成立专门的机构,通过实地调查和云上会谈等方式,指导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工作,并有主要领导干部负责这项工作。根据大中小学的实际,成立相应的劳动教育管理部门,具体负责劳动教育的活动开展。守住安全底线,各个地区要建立劳动教育的安全管理机制,落实安全责任,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下接受劳动教育的洗礼。财政部门要建立劳动教育经费的增长机制,按时给劳动教育机构拨发足额的经费,并在社会上筹措更多的经费,以保证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制度确立后,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师,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大中小学劳技教师队伍。同时,主管部门要优化劳动教育的考核评价制度,不能只唯结果、唯分数,要注重过程考评、实践考察及学生评价等环节,公平、公正地考察劳技教师的表现,奖优罚劣,以调动劳技教师的积极性。各级领导要关心大中小学劳技教师的现状,要给务实肯干、成绩显著的劳技教师以“橄榄枝”,让他们获得晋升的机会;而对于德不配位、敷衍了事的劳技教师,要进行批评教育,要求他们改进工作态度。

2.建立大中小学劳技教师沟通交流机制,落实集体备课制度。后疫情时代,在现实生活和网络生活中不时充斥着谣言和不实信息,影响劳动教育的开展。对此,我们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让“劳动最光荣”的理念深入人心。全社会要关心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搭建有益的大中小学劳技教师的交流平台。不同地区根据防疫情况,可以举办大中小学劳技教师现场交流会,也可以开通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公众号、App等其他小程序软件,以方便大中小学劳技教师之间的交流,从而消除彼此的隔阂和顾虑。不同学段的教师可以探讨开展劳动教育的心得,研究新的劳技教育方法。相关部门要着重培养大中小学劳技教师的信息化能力,帮助他们掌握获得信息、分析信息真伪及运用信息的能力,指导劳技教师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要采用“互联网+”的教育模式,开通线上劳动教育平台与开展线下劳动教育活动要并行不悖、齐头并进。劳技教师要通过线下研讨与线上交流两种方式,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同一学段的劳技教师要针对同一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时空,进行横向集体备课;不同学段的劳技教师要针对不同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时空,进行纵向集体备课。大中小学劳技教师要坚持因材施教,不断创新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方式方法。

3.完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师生共建的体制,畅通师生交流的渠道。建立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师生共建的机制,让学生全程参与劳动教育的过程,使他们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建构”,帮助他们自主策划组织并参与劳动教育活动,让他们在“做”的过程中体会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理解劳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等。各个地区可根据疫情防控的具体情况,开展大中小学师生现场见面会,将不同学段师生分在一组,一起参与关于劳动教育的知识问答竞赛及劳动技能大比拼等活动。同时,政府部门及社会组织要搭建更多的师生线上交流平台,原有的劳动教育APP、教学软件及其他社交软件等都要为师生服务,力争打通劳动教育的“最后一公里”。不同学段劳技教师要抓住与学生共处的机会,了解学生们的喜怒哀乐和知识结构,进而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性格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传播“由易到难”的劳动教育知识,循序渐进地开设劳动教育理论课和实践课,激发小学生的劳动情感,增强中学生的劳动能力,坚定大学生对劳动的信仰,从而全面推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的进程。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96.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83.

[3][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0-03-27(001).

[5]孙其昂,倪秋思.当代青年精神生活异化的现代性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2(07).

[6][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7,97.

[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2.

[8]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08.

[10]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001).

[1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4.

[12]Michael Hardt and Antonio Negri,Multitude,The Penguin Press,2004,p.108.

[13][美]哈特,[意]奈格里.大同世界[M].王行坤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99.

[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72-173.

(责任编辑:梁良)

The Dilemma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Integration of Labor

Education in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Schools

ZHANG Miao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China)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strengthening the integration of labor education in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schools is not only the necessary meaning of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abor education, but also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training new people in the era. At present, the integration of labor education in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schools is still facing the realistic difficulties of insufficient theoretical supply, disjointed practical teaching and insufficient system guarantee. This is mainly due to the lack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confusion of practice and slow mechanism construc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labor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herefore,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the integration of labor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systematically promote the practical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labor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nd improve the system and mechanism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labor education in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schools as soon as possible.

Key words: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schools; labor education; integration construction

[收稿日期]2021-07-05

[作者简介]张淼(1995-),男,安徽安庆人,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論与实践。

猜你喜欢
一体化建设劳动教育
统筹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的实践与思考
高职院校专业群与实训基地一体化建设探索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贸易》一体化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中国城乡发展中资源与环境问题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