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来一碗红油小面

2021-12-30 19:13胡芮阁
青年文摘(彩版) 2021年20期
关键词:红油小面面馆

胡芮阁

約莫早晨6点的光景,屋外开始响起隐约的人声,我便在愈演愈烈的喧闹前奏里朦胧地醒来,趿着拖鞋去卫生间刷牙洗脸。那时我临近高考,租住在校门口路边的陈旧楼房里,隔音效果非常差,巷口早餐摊的叫卖声成了唤醒我起床的天然闹钟。

穿过一排香气四溢的小摊,走到街角的面馆。老板娘熟稔地招呼我:“妹妹,今天吃啥子,还是红油小面吗?”

往店里走便可以看到熟悉的身影,埋头食面的都是一群早起的学生,狼吞虎咽的吃相,没有人慢条斯理。至今我仍然记得大家匆匆的样子,宁可少睡一刻钟也要赶去吃一碗面条,然后开始新的一天。日子很苦,却没有人抱怨。

我在宜昌独自生活的6年光阴里,红油小面是我关于这座小城最深刻的记忆。面条的香气晕染旧时岁月,回忆起来也是满心感怀。我是来自小镇的姑娘,并非城市里的原住民,只是为了学业在此地暂居,我如一个局外人游走在城市的边缘,识记这个温和城市的人事与美食带给我的些许温暖。

“小面”一称来自方言,是素面的意思。和母亲在家中煮的挂面不同,红油小面更为筋道,一条一缕更有弹性。独特的红油汤汁咸辣爽口,色泽鲜红;再撒一把煮好的黄豆,入了辣味,口感软糯。隆冬时节,吃完面,捧着瓷碗饮一口热汤,在氤氲的热气里便觉得内心满足。

高二那一年,我刚满16岁,藏有一段青涩的年少情事, 学校、家庭极力反对。家里严格控制了生活费,替我们充好饭卡,刚好够在学校用,我们手里没有现金。老师看得太紧,我们虽然同班,却一句话都不能讲。走廊里擦肩而过,也只是侧身低眉,视而不见。偶尔下晚自习他和我擦身而过, 塞一张字条在我手心,仅此而已。

星期天的早晨,我们各自从学校门口出发, 走到步行街见面。我远远跟在他身后, 看他瘦削的背影。街口有一家面馆,他进去点了一碗小面。我随后进去,他正在点单,他对煮面师傅说:“一定不要放葱和香菜,谢谢。”

那家店没有装修,墙上积了陈年的油烟。他在桌上抽了粗糙廉价的餐巾纸给我擦了擦凳子,叫我坐,又认认真真地把桌子擦了一遍。我们就面对面坐着,默默看对方。

面端上来了, 面条根根分明,韧性十足,红汤散发着熟悉好闻的气味。我最喜欢吃加进去的黄豆,绵绵的口感让人心生柔软。只是老板忘了免葱,他就一点点把葱挑出来,我安静地等。然后两个人就沉默着,一起分着吃光了一碗面。我的眼泪全落在了面汤里,他伸出手替我擦,怎么都擦不干。我们不约而同地叹气,却又无可奈何。

吃完我先离开面馆,独自回了学校,一路上我又欢喜,又难过。那年一碗小面3块钱。我们真穷,除了年轻和倔强,什么都没有。

高考结束后,很快我便离开了宜昌。离开之前,我独自去吃了一碗红油小面, 吃得很慢,一箸一口之间,回味了这些年的人、事、音、书, 多少有些唏嘘。“宜人之城,昌盛之地,后会无期。”阳光下,耳机里播放着《骊歌》,我在归乡的大巴上发表状态道再见,算是与6年的年少岁月道别。

后来我吃过一些昂贵的或者珍稀的食物,大多如过眼云烟,匆匆而过。我与他早已背道而驰,却始终记得16岁时与他分食的那一碗小面,眼泪落在汤里很快就消融不见的那一碗小面。

老奢//摘自《一人一饭》,北京联合出版公司,联合读创出品,本刊有删节,令山一只/图

猜你喜欢
红油小面面馆
采用安全层法对红油爆炸事故进行定级的探讨
红油色泽稳定性研究
管毅宏:从小面馆到上市公司
“越吃越有劲”面馆
红油抄手
重庆小面
重庆小面品质特点及评价标准建立
午夜面馆
红油变蛋
重庆小面的文化与经济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