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玉彬
旧时管肩挑担子、手摇小鼓沿街叫卖日常用品的小贩叫货郎。本期我们看的就是一幅描绘货郎的代表作,作者是南宋风俗画家李嵩。李嵩的《货郎图》传世有四本,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藏本人物最多、规模最大,描绘的货品有三百来件。此画可分为两部分,左边是货郎和他的货郎担,右边是正在赶来的妇女和孩子。我们先看右边。
画面右边,一位妈妈正抱着小孩赶往货郎担。这位妈妈用头巾包裹头发,头发上插着梳子,既固定头发,又作为装饰。她的头发耸起,顶部还插着一个东西(红色箭头所指)——那是一个灯球饰品。有学者认为这个灯球是点明时间的事物之一,画中的时间可能是元宵节。妈妈左侧乳房露出,一方面表明她抱着的小孩还在哺乳期,一方面也显示她急于赶路而未好好地整理衣服。小孩子趴在她的肩头,大概刚才匆促间中断吃奶,只好吃手作为补偿。妈妈身后的小哥哥冲小弟弟摇着拨浪鼓,想必是为了让不懂事的小弟弟不要哭闹,以免耽误妈妈赶路(从而影响他买新玩具)。妈妈抱着孩子努力快走,可是妈妈身前的小姐姐似乎还嫌妈妈走得慢,伸出胳膊来仰头催促妈妈。
“妈妈,快走啊!去晚了货郎就走啦!”
“这不是走着嘛!”妈妈手心朝上,指着货郎的方向做出表明的手势。她的脚后跟抬起,重心正切换到右脚上,可以感到她抱着孩子负重前行,心情是既有点着急又有点无奈。
这家人的身后尾随着好几只狗。数一数,正好四只,一只大狗、三只小狗——也许画家是有意的,跟一个妈妈带三個孩子相呼应,为的是增加谐趣。有趣的还有那两个男孩,一个要把另一个拽走,但另一个就是不走,手还指着货郎的方向。拽人的男孩一边拽人一边拿东西往嘴里塞,那应该是包子。那包子是从货郎处买来的——是的,货郎担上什么都有,也有包子。
右边这组人物中还有一个女孩相对较为独立,她年纪大一些,一根手指点着自己的嘴唇,眼睛笑眯眯地斜向画外的观众,那眼神充满不言自明的得意, 似乎在说: “ 瞧他们,才刚刚去,我可是已经去过了。”她提着一个大葫芦,里面装的想必是酒,她是去为爸爸打酒来着。古卷是从右向左渐次展开看,观者看到刚才的这一切,会更加好奇货郎何以有如此大魅力。下期就带你好好地看看货郎担上的玩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