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活血汤联合耳穴埋豆对冠心病心绞痛的价值

2021-12-30 02:38曾美玲张兰金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31期
关键词:耳穴活血心绞痛

曾美玲 张兰金

目前,冠心病心绞痛发生率不断升高且呈现年轻化态势,为了促进病情改善,有效抑制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必须予以患者针对性治疗措施[1-2]。临床常用治疗手段包括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降脂治疗等,长期用药副作用发生率较高,影响临床用药效果及安全性[3]。中医治疗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有着重要地位,具有操作方便、副作用少及疗效可靠等特点,耳穴埋豆及中药汤剂等均为临床常用中医治疗手段。此次研究对象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76例,患者于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在本院治疗,通过设置对照方式观察和对比益气活血汤联合耳穴埋豆的治疗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本院7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纳入标准:①冠心病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且有典型心绞痛病史;②具备正常的沟通和理解能力并自愿加入此次研究;③均有心绞痛,表现为心胸疼痛、舌质紫暗、苔薄、脉弦涩,符合气虚血瘀型心悸。(2)排除标准:①合并重度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等其他严重心脏疾病;②合并糖尿病或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③有药物或酒精滥用史或吸毒史;④合并急慢性感染或者自身免疫性疾病;⑤合并周围血管性疾病;⑥耳部皮肤受伤或者有炎症反应。随机分成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8例。对照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31~87岁,平均(50.34±5.09)岁;冠心病病程1~17年,平均(5.34±0.27)年。治疗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29~86岁,平均(51.07±5.13)岁;冠心病病程1~19年,平均(5.41±0.26)年。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伦理委员会批准此次研究方案,且患者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同意。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予以患者常规口服西药治疗和耳穴埋豆,采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00099)95~190 mg/次,1次/d;单硝酸异山梨酯(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10940039)10~20 mg/次,1次 /d;拜阿司匹林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78)100 mg/次,1次/d。若出现明显心悸、胸痛、胸闷等症状且无法自行缓解则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北京益民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1022)0.5 mg。耳穴埋豆方式如下:取心、交感、神门、皮质下、肝等俞穴,对穴位及周围部位皮肤进行消毒。将王不留行籽粘于医用胶布上,将胶布粘贴于耳部相关穴位上并对穴位进行短暂按压,每贴粘贴3 d,间隔2 d后换一耳再次粘贴,连续治疗3周。若粘贴期间患者出现瘙痒、过敏等症状需要暂停粘贴并进行对症治疗。

1.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益气活血汤治疗,本次选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方,血府逐瘀汤基本药物组成如下:桃仁12 g,红花12 g,当归12 g,生地黄9 g,牛膝各9 g,川芎4.5 g,桔梗4.5 g,赤芍6 g,枳壳6 g,甘草6 g,柴胡3 g(选自《医林改错》[4]),在原方基础上增加黄芪12 g,人参12 g等药物,患者每日早晚服用2次,200 ml/次,患者持续用药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参考《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价标准》对心绞痛临床疗效进行评定,显效:心电图基本恢复至正常范围;有效:ST段回声不低于0.05 mV,但是尚未恢复至正常水平,T波由平坦变直立或者T波变浅超过25%;无效:心电图无明显变化。临床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依照文献[5]《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相关症状评分标准评定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胸闷胸痛为主症,无症状:0分;症状轻微:2分;症状较为明显:4分;症状非常明显:6分。次症包括头晕、腰膝酸软、肢冷畏寒、神疲乏力、气短心悸等,无症状:0分;症状轻微:1分;症状较为明显:2分;症状严重:3分。(3)治疗前后分别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并对比两组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绞痛疗效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绞痛疗效比较[例(%)]

2.2 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

治疗前,两组各项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胸闷胸痛、头晕、腰膝酸软、肢冷畏寒、神疲乏力、气短心悸等中医症状积分均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分,(±s)]

?

表2(续)

2.3 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

治疗前,两组LVEDD、LVESD及LVEF等各项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LVEDD及LVESD水平均更低,LVEF水平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s)

组别 LVEDD(mm)LVESD(mm)LVEF(%)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38) 62.56±3.24 58.35±2.57 57.46±2.15 50.25±2.37 48.24±3.25 52.13±3.20治疗组(n=38) 63.12±3.20 52.36±2.72 58.01±2.23 44.13±2.35 47.56±3.21 57.01±3.17 t值 0.451 9.867 1.095 11.303 0.918 6.679 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冠心病属于临床高发性心血管疾病,而心绞痛为冠心病典型临床特点,以胸骨后压榨感为主要临床表现,可放射至肩部、臂部及下颌部,受寒、用力、饮食过饱或者情绪激动等均可导致心绞痛发作,适当休息或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病情即可获得缓解[5-6]。西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常用手段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调脂药物、阿司匹林等,其中拜阿司匹林为常用抗凝药物,该品给药后经小肠吸收,通过抑制血小板TXA2合成酶生成,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目的[7]。但是长期用药容易诱发副作用并导致患者用药依从性降低。

中医将冠心病归入“心悸”“胸痹”等范畴,机体气血及脏腑功能失调为重要诱因,临床体征包括胸痛、胸闷、气短等,寒邪入侵、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内伤等均可成为诱发原因,病位在心,在上述因素综合作用下致使心脏气血虚损、气不摄血,血瘀脉外而成瘀血,影响气血正常运行,临床治疗以益气活血为主[8]。耳穴埋豆既能够对耳穴产生刺激作用,同时也能够对大脑皮质功能发挥调节作用,可促进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活动改善。王不留行籽具有活血通经的功效,可使机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得到增强,有效抑制过氧化反应,有助于促进心功能改善[9-10]。

目前临床常用益气活血汤是在血府逐瘀汤加减方,方中桃仁、红花具有祛瘀止痛的作用,共为君药。赤芍、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牛膝具有祛瘀止痛、引血下行的目的,共为臣药。生地、当归具有养血滋阴的作用,桔梗与枳壳均有宽胸行气的作用,柴胡可疏肝解郁,气行则血行,甘草调和诸药药性,从而使全方达到活血化瘀的作用。在血府逐瘀汤基础上增加人参、黄芪以益气活血,化瘀止痛[11]。陈武君等[12]临床研究显示,应用益气活血汤治疗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34%,明显高于对照组。此次研究中,治疗后两组对比,治疗组心绞痛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各项中医症状积分均显著更低,LVEDD及LVESD水平均更低,LVEF水平更高(P<0.05),研究结果与其临床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在西药治疗基础上予以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耳穴埋豆与穴位贴敷联合治疗,可使临床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能够促进患者临床症状、心电图及心功能改善。

猜你喜欢
耳穴活血心绞痛
补肾活血方联合枸橼酸氯米芬在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的应用
丹芎活血片对瘀血型膝痹病的效应研究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耳穴按压对肺部疾病患者的保健作用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针灸联合耳尖放血、耳穴压丸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
耳穴埋豆+腹部拔罐对前列腺增生术后患者排便自觉通畅率的影响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心绞痛
老年冠心病患者警惕卧位性心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