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联合推拿对胃肠功能紊乱伴抑郁症患者的影响

2021-12-30 02:38蒋剑文郑昌岳俞萍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31期
关键词:胃窦胃肠功能针灸

蒋剑文 郑昌岳 俞萍

胃肠功能紊乱属于常见的临床疾病,除因器质性病变外,精神因素为其病发生的主要诱因[1]。相关研究发现,情绪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均会影响胃肠功能正常活动,导致胃肠功能障碍,因此,多数胃肠功能紊乱患者伴有抑制症发生[2]。胃肠功能紊乱与抑郁二者互为因果,导致恶性循环,严重影响疾病治疗与转归,因此临床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同时考虑胃肠功能紊乱与抑郁。在以往治疗中主要通过药物治疗,但临床的治愈率并不理想,且易发生不良反应。针灸和推拿作为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在临床运用也较为广泛。已有研究证实推拿在胃肠功紊乱治疗中具有较好效果,但针灸在胃肠功能紊乱伴抑郁症中的应用较为罕见[3-4]。对此,本研究旨在观察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胃肠功能紊乱伴抑郁症的临床效果,现做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4月-2021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胃肠功能紊乱伴抑郁患者94例。纳入标准:(1)符合文献[5]中《中国消化不良的诊治指南(2007,大连)》的相关标准,同时符合文献[6]中《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有关抑郁症的诊断标准;(2)停用抗抑郁药物2周以上。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消化道器质性疾病;(2)患有心、肝、肾、脑等严重疾病;(3)因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导致的抑郁症;(4)对药物依赖、酗酒;(5)对针刺过敏或晕针;(6)哺乳期或妊娠期。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符合上述标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7例,年龄23~68岁,病程7~40个月。对照组47例,年龄21~65岁,病程6~45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证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推拿治疗,具体步骤为:患者取俯卧位,医生使用掌根部按揉患者脊柱两侧肌肉5 min,力度以患者感受为准;使用一指禅点按其胸椎5~8节段双侧竖脊肌5 min;患者取俯卧位,选其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采用一指禅进行点按、推拿;患者再取仰卧位,进行腹部的脏腑点穴,即推下脘、建里,左手大指按压巨阙穴,右手中指按压下脘穴,进行旋转推按至通气为止,再以同法点按建里穴;后推气海,左手迎右石关和左梁门,右手则按气海穴。

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联合针灸治疗,取穴百会、印堂、合谷(双)、太冲(双)、中脘、天柩(双);取穴位常规消毒,百会平刺0.5寸,印堂提捏进针,平刺0.5寸,合谷与太冲直刺0.5寸,中脘与天柩均0.8~1.2寸,留针时间30 min。针完后嘱咐患者深呼吸6次,中途休息1 min再进行6次深呼吸,循环至出针。

1周2次,4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进行3个疗程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参照相关文献[7],具体为,治愈:HAMD积分较治疗前降低75%以上,且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显效:HAMD积分较治疗前降低50%~75%,且患者存在轻微临床症状;有效:HAMD积分较治疗前降低25%~49%,且患者仍存在较严重临床症状;无效:HAMD积分较治疗前降低25%以下,且患者临床症状严重或有进展恶化。愈显率=(治愈+显效)/总例数×100%。

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抑郁状态变化,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统计。HAMD评分包括抑郁情绪、有罪感、自杀、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早醒、工作和兴趣、阻滞、激越、精神性焦虑、躯体性焦虑、胃肠道症状、全身症状、性症状、疑病、体重减轻、自知力17项。SDS评分包含精神病性情感症状、躯体性障碍、精神运动性障碍、抑郁的心理障碍,两项均采用0~4级评分法进行评定。二者均为分值越高患者抑郁状态越严重。

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餐后胃窦收缩幅度(P)、收缩频率(F)、运动指数(MI)],于治疗前和治疗完成1周后进行检测,检测前禁食12 h,取仰卧位,通过鼻孔插入测压导管,将三个测压通道开口均位于胃窦。空腹记录3 h,进食流质标准餐,于5 min内进食完毕,再继续记录2 h。采用Bolondi法测量收缩和舒张时胃窦矢状面长径(L)和宽径(W),计算收缩和舒张时胃窦面积(S),计算公式=π/4×L×W;计算胃窦收缩幅度与收缩频率,胃窦收缩幅度=[(S舒张-S收缩)/S舒张]×100%,胃窦收缩频率=3 min内胃窦收缩次数/3,胃窦运动指数=胃窦收缩幅度×收缩频率。

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清肠胃激素[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胃动素(MTL)]水平变化。于治疗前后收集两组空腹静脉血标本3 ml,离心处理后取上清液置于-20 ℃环境中待检,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GAS、SS、MTL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选择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得到有效缓解,观察组愈显率为82.98%,高于对照组的59.57%,两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抑郁状态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SD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SDS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抑郁状态比较[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抑郁状态比较[分,(±s)]

?

2.3 两组治疗前后胃肠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P、F、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F及MI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胃肠功能比较(±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胃肠功能比较(±s)

组别 P(%)F(次/min)MI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47) 0.67±0.08 0.74±0.09 4.04±1.12 5.17±1.28 2.67±1.14 3.85±1.11对照组(n=47) 0.65±0.06 0.70±0.07 3.98±0.85 4.65±1.05 2.54±1.02 3.14±0.85 t值 1.371 2.401 0.292 2.153 0.583 3.482 P值 0.174 0.018 0.771 0.034 0.562 0.001

2.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肠胃激素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GAS、SS、MT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其血清肠胃激素水平较治疗前均得到有效改善(P<0.05),且观察组GAS和SS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MT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肠胃激素比较(±s)

表5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肠胃激素比较(±s)

组别 GAS(ng/L)SS(pg/ml)MTL(p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47) 72.12±12.32 63.43±9.28 29.43±4.15 20.35±3.12 65.78±11.58 77.95±14.76对照组(n=47) 73.35±11.75 67.73±8.12 28.96±6.56 24.78±4.54 67.03±10.76 71.63±11.65 t值 0.495 2.391 0.415 5.513 0.542 2.304 P值 0.621 0.019 0.679 0.000 0.589 0.023

3 讨论

胃肠功能紊乱是一种消化系统功能性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便秘等。胃肠功能紊乱患者通常会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而负面情绪又会导致机体肠道菌群多样性及厌氧菌水平的降低,从而加重病情恶化[8]。

目前现代医学对于胃肠功能紊乱伴抑制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多项研究显示情绪变化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对胃肠运动形成产生较大影响,长时间的情绪异常会引发胃肠运动障碍。相关研究显示,心理应激与胃的蠕动及分泌均显著关联,在人处于愤怒或仇恨时,胃血管分泌活动亢进,而在抑郁或失望时,则会降低胃酸分泌及蠕动[9]。胡俊秀等[10]学者发现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而此类情绪会抑制消化功能。Asrani等[11]认为,胃肠道症状是一种情绪障碍的表现形式,情绪异常是脑功能紊乱的表现,从而导致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异常,而胃肠功能紊乱的特点则是胃肠自主神经失调,因此,改善患者情绪能够达到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目的,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推拿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有研究显示,推拿能够改善血清胃泌素水平,同时能够调整胃蠕动[12]。现代医学也认为,推拿能够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消化道运动及分泌功能,从而加强血液供应,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从本研究结果可见,患者在经推拿治疗后,其血清GAS、SS水平均明显降低,MTL水平升高,且胃肠功能也得到了有效改善,由此可见,推拿能够加强患者胃蠕动,增加蠕动次数,加速排空,加强胃肠功能。

针灸是我国传统医学的一种外治疗法,具有温益脾胃、活血逐痹、行气宽胸、调和阴阳等功效。胃肠功能紊乱伴抑制症患者普遍脾胃功能差,而脾胃虚弱则痰湿内生,易阻滞气机,调神理气则是针灸治疗本病的基本原则。研究显示,通过针灸能够有效改善因胃肠功能紊乱所引起的便秘、腹泻临床症状,以达到治疗目的[13]。本研究在推拿的基础上加用针灸能够温化痰饮,宽胸理气,使气机得畅,从而在改善患者脾虚症状的同时还可进一步改善抑制症状。本结果也表明,患者通过推拿联合针灸治疗后,患者HAMD和SDS均明显降低,胃肠功能及血清胃激素水平均得到显著改善,且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推拿治疗(P<0.05),说明推拿联合针灸在治疗胃肠功能紊乱伴抑制症方面具有协同作用,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而且可缓解患者抑郁症状。

综上所述,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胃肠功能紊乱伴抑制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有效调节患者血清肠胃激素水平,从而显著改善胃肠功能,同时可改善患者抑郁状态,值得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胃窦胃肠功能针灸
床旁胃超声评估剖宫产者围术期胃容量的临床价值
调胃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作用分析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先天性胃窦隔膜超声图像特征分析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术后早期促康护理措施对肝癌开放性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消化性溃疡关系的研究进展
经腹胃充盈超声造影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动力障碍的价值探讨
针灸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