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卓珺
(延安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 陕西延安 716099)
“现代教学要求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具有完整人格和社会能力的人,在核心背景下开展教学,顺应当前教学要求,是培养学生必要品格和能力,适应社会的必要条件。”[1]在培育核心素养的前提下开展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在教学中引发学生对社会、对国家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与思考,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并具备高度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与公共参与能力,成为新时代的“四有公民”,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在此过程中,教师担任着意义非凡的“引路人”角色,对于塑造学生发挥了无比重要的作用。
2017年,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提出了要培养高中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方面。”[2]这些方面符合高中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充分地体现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育人价值,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高中生作为我国公民的一员,应当具备高度的政治认同,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尤其是最新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远大理想。科学精神就是要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对我国当今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进行准确的把握。树立学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理性精神,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批判、善于反思的优良品质,提升学生自我负责、自我治理、自我实现的必备能力。法治意识表现为学生自觉遵守法律、坚决抵制违反法律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懂得运用法律来维护自身权益,正确地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义务、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同时,对法律持有敬畏之情,将法治意识扎根于内心之中,把法律视为最高权威,成为新一代法律的遵守者、维护者、捍卫者与宣传者。公共参与是指公民能通过合法的途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自觉参与公共事务,履行权利和承担义务。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3]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正处于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的青少年,要树立担当意识与责任意识,这既是青少年肩负的使命,也是民族振兴的希望。
“立德”即坚持德育为先的原则,通过正面的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即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发展人、改变人。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党和国家对教育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也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根本导向。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5]上述都充分地体现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培育核心素养应在自觉的、生成的过程中落地。”[6]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地方仍然是使用旧课标、旧教材进行教学,传统的“应试教育”和“满堂灌”教学依然大行其道。许多高中政治教师很少甚至基本不关注新课改、新理念的主张,对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并未有足够的重视,故也并未落实培育核心素养的任务。教师习惯于将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当作教学的主要任务、将教学目标仅仅定位于学习知识层面,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单纯要求学生对书本知识死记硬背,剥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学生进行德育的主渠道,对于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起到铺垫的作用,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素养的落地关键在于教师,落脚点在于课程与课堂。”[7]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只有当教师真正意识到培育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勇于改变当前课堂教学与新修订课标、新课改不相适应的地方,从自身的思想观念、教学方式、教学策略等方面做出改变,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易于让学生从沉闷的政治课堂中解放出来,体验到学习政治的乐趣,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水平,从而实现学生全面、有个性地发展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教师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教师自身素质对政治教学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当下教学存在的问题在于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不够科学、没有从以往单一的讲授法转变成多元互动的教学方法,不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教学计划、很少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导致以培育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的教学效果欠佳。
教师需时常进行教学反思,找出自身教学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不断地加强自身的素质与教学能力;积极旁听优秀教师的课堂,主动参与教学技能培训,在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汲取精华,改进自身的教学。学无止境,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仔细研读新课标及新教材,阅读更多国内外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与国际和时代接轨,结合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人才。教师不能固步自封、原地踏步,要按照实际情况出发革新教学方式,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讨论法、案例教学法、情境导入法、议题式教学法等新型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到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一堂成功的政治课离不开学生的积极配合,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极其重要。在灌输式教学的影响下,许多学生过分依赖教师,即使是课堂提问也不愿意举手回答,不肯动脑筋思考,而是等待教师公布答案,然后闷头做笔记,学习效率较低下,没有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或者是学生还未能很好地适应新课改下强调合作探究的政治课堂,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抗拒与教师、同学在课堂中互动,更有甚者对政治课产生抵触心理。
面对这些问题,教师需要下更多的功夫来消除学生对政治课的负面情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组织、策划更多能引起学生好奇心的活动,避免单一乏味的纯知识讲授。例如课堂上开展时政演讲、时政探讨、辩论会、角色扮演和模拟法庭等活动;课堂下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走出课堂,带领学生去参观博物馆、烈士陵园等有意义的地方,或是进行社会问卷调查,将理论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在实践中探究课本知识;课后收集学生对政治课的建议,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反馈,虚心听取接纳学生的意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安排课堂教学,让学生喜欢上政治课堂,也有益于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完成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核心素养的重要任务。
“高中政治课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与基本技能,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8]因而在不断推进新课改的过程中,要避免单一地采取传统的纸笔测试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应以多元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重视发展性评价、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重视表现性评价,关注理论联系实际,实现评价方式多样化;重视综合评价,尊重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多元化[9]。
在活动型学科课程中,要将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不仅要评价教学活动后的结果,而且要及时观察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正确的引导,突出评价的过程性。要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不只是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习惯、意志品质和行为表现等。还要将学生的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教学评价向民主化、人性化发展,逐步成为由教师、学生、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交互过程。评价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改进学习,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潜能,采取恰当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多方面的发展。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学生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应全面理解、深刻把握政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以适应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相统一,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