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观测自动化后台站业务工作重心

2021-12-30 21:43:36别致宜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5期
关键词:业务人员台站气象

别致宜

(乌海市气象局,内蒙古 乌海 016000)

1 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

随着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改革从试运行切换为正式业务运行,传统以人工为主的气象观测方式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观测自动化技术可以降低业务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小人工观测误差,使观测结果更加客观可靠[1]。观测自动化后,对地面气象的观测项目和方式进行优化和调整:将人工定时观测、人工连续观测天气现象、日常守班和人工数据质控等传统观测任务取消;气象数据获取方式也变成通过新型自动站观测或者国家级综合判识的方式;台站观测任务调整为按需开展的人工应急观测、定期巡检测场及仪器、探测环境监控和报告、运行保障、原始观测数据备份等。自动化改革给台站带来了新的挑战,在保证综合观测自动化业务平稳运行的前提下,如何进行合理分工,进而强化基层业务人员的综合能力,成为基层台站亟待思考的新问题。

2 新形势下台站业务工作重心

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真正地实现了将基层业务人员从日常值守班、人工定时观测、人工数据质控等烦琐而单调的重复性劳动中解脱出来,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学习和研究,向着装备保障、观测仪器现场核查、观测质量管理、气象科普宣传等方面发展,切实地促进综合观测业务平稳有序的前进。

2.1 不断加强业务人员装备保障能力

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改革后,基层台站业务人员的工作以定期巡视观测场和设备,恶劣天气前后对设备进行维护、观测设施的运行保障工作为主。由于现代技术发展成熟,观测装备、仪器出现故障频率较低,台站业务人员遇到故障的机会就更少,当出现数据异常、设备故障时很难及时查找故障点并进行维修。为切实提高基层业务人员的装备保障水准,提出如下建议:定期开展不同形式的保障培训,增强业务人员对设备工作原理以及设备故障排查的详细操作讲解的学习,从理论上整体的、不断的巩固加深印象。并建设装备保障模拟实验室,配备整套自动化观测仪器,帮助业务人员理论结合实际,从实操上进一步掌握各种观测设备、仪器的工作原理以及故障的维护维修操作,以确保现实工作中遇到的故障能及时、高效的处理完毕。同时,不定时地进行保障能力的测试、考察,制定完善的业务工作制度,强化各个台站间业务人员的技术交流,从多方面为观测自动化业务运行、观测仪器维护维修奠定基础。

2.2 强化观测设备现场核查、校准能力

就现下的情况而言,盟市级装备保障中心承担着仪器现场核查、区域站校准以及支撑基层台站装备保障。同时,盟市级的装备保障中心还承担着信息网络系统、数据传输和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运营维护等业务工作。而气象观测规范明确指出能见度每半年现场核查一次,保障人员奔走于各个台站之间,且一天只能完成一个站的现场核查,对财力、物力、人力来说是极大的消耗。随着智能化网格预报的推行,区域自动站的布设密度越来越大、数量越来越多,观测要素越来越丰富,从以前的单雨量站、两要素站逐渐变成4要素站、6要素站,甚至是9要素站,使得校准工作量越来越繁重。

在自动化的新形势下,极大地减少了地面观测人员的工作量,现场核查和区域站的校准等工作完全可以由基层台站接手,由综合观测人员就近解决问题。气象装备校准、核查工作的下沉,有利于妥善解决业务人员的转型,能为必要时的人工应急观测做准备。同时,观测人员经过简单的培训就可以进行工作,对促进观测仪器装备保障人才建设夯实基础。

2.3 做好仓储管理工作

在自动化正式运行后,台站也能承担起站内以及周边区域站器材的仓储管理工作,对仪器型号、编号、性能参数、储备情况以及到检日期等内容进行详细的登记。并通过对辖区内的仪器设备的损耗情况进行整理、统计,进而制定出下一年度的装备采购需求计划,并及时提交申请,确保下一年度的装备维护、维修能够平稳有序地进行。在设备出入库记录的工作方面,做好细致的仪器信息登记,包括仪器名称、型号、生产厂家、数量检定日期等。并按观测质量体系建设的要求进行器材验收清单的反馈、出入库登记等。在器材盘点工作中,确定备件数量的详细情况,保持与上级装备保障中心的及时沟通,防止仪器故障时无备件更换,影响自动化观测质量。在设备检定信息、送检的工作上,密切关注设备的检定日期,在有效期截止前两个月提出更换申请,同时,在收到新设备15个工作日内完成设备的更换工作,并在换完后的10个工作日内送回换下的即将到期的设备,以确保观测记录真实地反映实际气象状况。

2.4 按标准完成综合观测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工作

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体系的核心标准之一[2]。而综合观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是我国从气象大国迈向气象强国的必备条件。从观测领域着手的质量体系建设为确保观测高品质发展、进一步深化标准化改革提供支撑。使观测质量管理趋于标准化、规范化。

随着观测自动化正式运行,综合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也开始实施。台站应切实做好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工作,业务人员也可以转向质量管理工作。参加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资格考试,按照质量手册的整体规划、程序文件的详细要求以及作业指导书观测流程标准,认真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工作,本着“坚持‘策划-实施-检查-改进’方法”的原则,查找不足,及时完成内审组提出的整改内容,为即将到来的外审做好准备, 为气象观测高质量发展提供保证。

2.5 进一步加强气象科普宣传工作

气象科普宣传工作是一项社会化的活动,它作为科学普及工作的一部分,不仅能有效提高人民群众的遇险自救能力,让他们在灾难面前有效保护自己,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是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有力措施[3]。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气象科普宣传工作,充分发挥气象学科在社会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就变得格外重要。

综合观测自动化后,台站业务工作可以向着扎实做好气象科普宣传工作方向转移。以多样的宣传形式,面向台站所在地居民、学生等群体,制定详细计划,开展科普宣传。依照边工作边总结的方式,不断创新宣传科普的思路和方法,积极参加和组织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等专题类的科普宣传活动,通过科普基地进校园、气象知识竞赛、少年科普绘画比赛等多种手段,充分提升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的意识和自救、互救的能力,使气象科普宣传工作的覆盖面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为提高全社会气象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社会经济建设,推动气象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3 结束语

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改革不仅是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标志性重大转折,更是对传统气象观测、气象组织结构等各方面的综合变革,也是对基层台站工作重点、工作形式的重大改革。试着将基层台站业务工作重心向着装备保障、观测质量管理、气象科普宣传等方向转型发展未尝不可。

猜你喜欢
业务人员台站气象
中国科学院野外台站档案工作回顾
气象树
气象基层台站建设
西藏科技(2021年12期)2022-01-17 08:46:38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内蒙古气象(2021年2期)2021-07-01 06:19:58
气象战士之歌
心声歌刊(2019年5期)2020-01-19 01:52:52
浅谈提高业务人员素质的主要途径
大经贸(2018年6期)2018-09-27 12:09:50
大国气象
90%的奶粉企业要瘦身,谁会被裁掉?
快消品行业业务人员流失的原因与影响浅析
基层台站综合观测业务管理之我见
西藏科技(2015年6期)2015-09-26 1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