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春芳
(青岛市技师学院 山东青岛 266000)
纵观我国技工院校数学的教学,许多教师还未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上机械式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知识讲完后布置作业,这样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能力提升十分不利。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微课这种授课形式也随之诞生,为技工院校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支持。借助微课,教师可以对数学知识进行重点讲解和剖析,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直观化,从而让学生学习起来更轻松、高效[1]。
许多技工院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更关注专业课,而对公共基础文化课有所忽视,这种安排也让大部分技工院校学生形成错误的认知,认为在技工院校主要是学习专业技术的,在这里掌握专业岗位工作技能便可。然而,对于理工科学生而言,如果数学基础薄弱,在学习专业知识时很容易遭遇瓶颈,因为数学知识是这类专业知识的基础,所以学校在教学时间安排方面要更加合理。
技工院校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所以,部分教师把技能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放在首要位置,而把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性公共课程放在相对次要的位置。但事实上,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性公共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专业课程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相比于高中数学,技工院校数学与其有着非常大的区别。教师除了需要帮助学生夯实基础,还要对其实践能力展开培养。然而从目前来看,教师普遍缺少实践经验,自身实践水平十分有限,自然很难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导致微课教学的效果无法发挥出来[2]。
技工院校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积极性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学习氛围的影响,尤其是那些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影响下会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主动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来。而微课经过大量教学实践被证明是有效的教学方式,它能够借助声音、影像、动画等方式将数学知识点呈现给学生,进而引导学生走进课堂教学情境中,更积极自主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一般微课视频的时长在5—10分钟左右,所以可以在新课导入环节应用,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的同时,能够知晓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从而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更有条理且高效。
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环节,要想让学生在时间有限的课堂上高效消化教学内容,教师就必须选择科学的授课方式。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按照教材内容来宣讲的,讲完后,让学生做练习,这种教学不可取,不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策略,与传统教学不同,微课是以微视频的形式来呈现知识的,且微课是针对某一知识点的具体讲解,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知识。如,在“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这一课中,教师可以先将相关知识点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了解这一课的重点知识,然后播放相关知识的讲解视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掌握程度观看视频,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发散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技工院校数学有一定的难度,但课堂时间有限,教师无法在课堂上帮助学生解决所有问题。但是解答好每一个学生的问题,又是教师的责任。微课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只需要教师提前根据教学需要录制好相关知识点或是课后作业讲解的视频,上传到微课平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学习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师课外辅导时间不够、辅导内容多的问题。同时,对具有学习能力的学生,教师可以录制一些难度较大的内容,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提高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这也能避免在课上安排过多的拓展内容,耽误大部分学生的时间。在微课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把握学习进度,不懂的地方多看几次,懂的地方快速通过,这样可以更透彻地理解相关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并养成一种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微课这种教学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制力[3]。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让微课作为一项新的教学资源被引入教学过程,对于技工院校数学教学而言,传统教学方式十分枯燥,学生自主性不强,更多地属于“填鸭式”教学,而引入微课可以有效克服这些不足,以其针对性强、主题明确等特点广泛受到师生青睐,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鼓励创新思维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微课的引入能够有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在提高教学水平上起到了突出作用,能够有效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