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明仲
(重庆市南川中学校 重庆南川 408400)
陶行知曾说:“立大志,求大智,做大事。”梁启超曾说:“男儿志兮天下事,但有进兮不有止,言志已酬更无志。”这些都对立志的重要性进行了说明。高中生虽然从少年向成年过渡,但是他们由于未接受全面的立志教育和引导,使很多学生并没有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确立自己的志向,这将会对影响他们的成人成才。因此,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班主任,需要在班级管理中加强对立志教育的重视度,并采取科学的立志教育措施,提高立志教育的效果。
对于大部分高中生而言,在提到立志这个话题时,他们都会立志考上名牌大学。而在初立志之后,也会决定自己不再碰游戏、网络等,要努力学习实现自己的志向。但实际上很多学生并没有真正付出努力,这些志向只是随便说说,努力与野心并不匹配。另外,他们始终不明白,考入名牌大学只是对梦想实现的过程,并不是最终的结果。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极大,不仅体现在学习方面,更体现在立志教育方面。现在很多高中生立志的过程中,由于对立志理解的不是很透彻,也就是将立志停留在考上名牌大学,将来有一份好的工作即可。但对于具体哪所大学,哪一个专业,以及将来从事什么职业,这些学生并没有真正考虑到。家长由于自身学识或者重结果思想的存在,无法对孩子的思想进行引导,使其并没有真正完成立志。在此种成长环境中,学生的高中学习会十分的迷茫,由此也缺乏学习的动力,会对学生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当前社会之中,直播、网络、电竞等行业之中有很多人文化程度都不高,但他们依然取得了成功,在此种社会环境中,很多学生都会产生读书无用的观点。但学生看到的只是表面,这些直播、电竞等行业的部分人之所以能够成功,必然有较强的专业知识以及能力,能够在自己领域的激励竞争中脱颖而出。然而,在这些社会思想的影响下,如果学生缺乏家长和老师的思想引导之下,其立志会停留在盲目追求高层次生活之中,
立志教育融入高中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能够帮助每一位孩子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也就是在多角度考虑之后对自己的志向进行确立,这样一来,学生无论是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之中,还是在未来的就业之中,甚至在一生的发展中,都会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在明确奋斗目标的引领下,学生再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便不会将学习看作是老师、家长布置给自己的任务,而是将学习看作是让自己离梦想越来越近的重要途径。在学生有学习动力之时,不仅学习会更加主动与有效,而且师生、亲子之间的关系会越来越和谐。
在笔者担任班主任的这些年中,发现了一个规律,在对有天赋无目标学生和有志向学生的对比中,虽然后者的能力一般,但是在自己志向的激励之下,会投入较多的精力,这也体现出了他们的自律性,所以他们获得成功的几率更高。所以,班主任通过在班级中实施立志教育,能够让他们对自己奋斗的原因进行明确,这样在有动力的学习之中,会主动对各种干扰性和诱惑性内容的抵御,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律性[1]。
高中班级管理中开展立志教育,需要先让学生对立志有一定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立志意识。在担任高中班主任的那一刻开始,班主任就可以向学生们提供关于“高中生未来职业规划”的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内容:①你最想要做从事什么行业?②该行业需要学习什么专业?③你最想去哪一所大学就读?④你预期的工资是多少?⑤你想要就业的地方是哪里?⑥在对目标实现的过程中,目前最大的阻碍是什么?⑦在对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你能够舍弃什么?通过问卷调查活动,能够让学生对立志有一定的了解。学生们提交问卷的分析,很多学生都没有长远的目标,仅确定了高中学习的目标就是考大学,此目标虽然明确性较强,但是空洞性也较强。在后续班级管理中,每次的班会之中,班主任都可以对大学以及不同专业进行一定的介绍,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提前对今后的学习以及工作进行了解。同时,班主任要通过微信群与家长取得联系,要求家长在假期尽量抽出一些时间带孩子去参观不同的大学,让学生对大学的性质进行了解,同时将自己能够去的大学与自己想要去大学之间的差距进行了解,以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主动进入对梦想实现的思考中。通过一系列的引导,能够让学生理解立志,并具有立志的意识。
在学生有立志意识之后,老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立志教育,可以通过主题班会和主题板报的方式进行。如在班会中提出如下几个与立志与自律相关的主题,“我们的梦想从这里启航”“你的格局决定你的结局”“自律会让人进步的内在动力”等。在板报之中,其内容包括班级阶段性目标、短期内对班级学生的期望以及对学生的表扬等内容。通过这些教育途径,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实施立志教育,不仅能够让没有志向的学生主动立志向,还能够让立志浅显或者不合理的学生及时进行改进。这就表明此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的说服力更强,取得了理想的立志教育效果。另外,对于那些爱违规、爱玩游戏等学生,要通过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对其问题发生原因进行了解,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志向,重塑学生的价值观和责任感[2]。
综上所述,立志教育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实施,能够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指明方向,并让其在远大志向的鼓舞下,不断努力,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