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才旺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云南德宏 678400)
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高校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和内容都变得更加丰富,这对于高校学生的价值观会产生一定的冲击,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十分重要。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也是顺应大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当前教育主管部门也在大力提倡“课程思政”的理念,力图让高校课程实现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结合,本文笔者将以体育课程为例,探讨当前我国高校应该如何更好地贯彻思政政治教育理念,让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首先,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是落实思政工作会议的要求,大学体育课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2016 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强调各类课程都应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而行,也就是高校的各项课程都应明确育人功能,高校教师肩负着育人的责任。其次,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符合新时期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高等教育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国家培养一代又一代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将“课程思政”的理念渗透进高校体育课程,旨在改变过去课程过分注重知识和技能传授而忽视育人的问题。最后,高校体育课程思政顺应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趋势,传统体育课重视活动轻视理论,没有加入思政元素,也没有意识到体育教师所承担的育人使命,体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身体强健,更要使思想充盈起来,而这恰恰是体育课程思政教育能够达到的目的。
高校体育课程中具有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由于体育教学和体育竞赛中蕴含着健康积极的精神,这对于高校思政教育是十分有利的,体育竞赛鼓励学生勇于挑战自我,不断追求卓越,但是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律的习惯。加之不少体育运动都是团体出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合作的意识。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具有同向育人的优势,体育课程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上的训练都能发挥积极的作用,运动技能是对学生身体基本素质的训练,而心理健康则是对心理素质和社会意识方面的培养,这对于学生以后的人生发展更为重要,因此将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进行融合时是十分必要并且具有极高可行性的。
近年来,不少高校在落实立德树人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加强“大思政”格局建设的共识,即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每一门课的学习中,所以教师做好课程设计非常重要。要想更好地提升高校体育课程质量,那么就需要高校体育教师根据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把握好体育技能教学和思想教育的平衡,进而达到高校体育课程的育人目标。此外,高校体育教师还要深挖体育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然后充分利用课上和课余时间的项目活动贯彻思政理念,在此过程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高校体育思政教育过程中,教师是实践者和引路人。首先,体育教师应该从传统的观念中解放出来,与时俱进,意识到自己当前不只是承担基本的教学任务,而且还肩负着传播思想文化,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使命。因此,高校体育教师需要在提升专业技能,丰富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加强意识层面的建设,为体育课程与思政的融合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高校领导也应将思想政治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积极支持思想政治教育在各项课程中的贯彻和落实,定期开展专业的培训,强化教师的思想理论和整体素质。在新时期,要实现体育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教师一方面要关注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学习和掌握情况,另一方面还要从思政角度出发,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在此过程中不断成长[1-2]。
高校课程的思政建设本身就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尽管体育课程中有诸多与思想政治教育相通的地方,但高校还是要加强“课程思政”建设部门之间的协同,凝聚力量,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一是高校应该大力宣传“课程思政”的优势,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其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在所有课程中的应用和实践,促进教学改革,使得高校体育课程迈上新的发展阶段;二是充分发挥各部门之间的协同效应,挖掘课程中蕴含的育人元素,并通过合适的方式将其应用其中,创设一种新的育人环境;三是要求高校体育教师明确体育课程的目标,做好规划设计,完善相关的管理和评价机制,实现全方位育人的最终目的[3-4]。
综上所述,当前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不仅要丰富理论知识,更要提升思想的高度。体育课是大学必修课之一,高校体育教师的使命不仅是要让学生锻炼身体,更要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在高校体育课程融入思政教育这一举措要求大学体育教师转变观念,肩负起育人的使命,在实践中不断成长,汲取经验,推动体育教学改革,培养更多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综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