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 溪
(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第一中学 广东珠海 519100)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只重视学生成绩提高的传统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了。因此,在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积极更新自身教育理念,深刻认识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采取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手段,积极探索有利于提高学生研究能力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地理核心素养。
高中地理知识中有许多内容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联系,从某种角度来说,地理知识就是人们的生活。但学生缺乏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无法将相关知识点与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这个时候就需要地理教师结合相关课本知识,找到知识与相关生活场景之间的最佳契合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提供给他们更加广阔的研究空间,使他们可以通过情境对知识点有更加深刻的感受和理解,进而发展他们的研究和思考能力。
例如,教授“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当地一些有代表性的空间分布图,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高端住宅区”等区域的分布条件。由于创设的情境贴合学生的生活,他们理解和接受起来会更加快捷。此外,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根据本地一些有代表意义的区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当场思考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学生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从“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政策因素”等方面进行思考,加强他们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此外,高中地理知识中也有一部分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为遥远,学生没有经历和见识过,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对此,教师在讲述相关内容时,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相关知识的照片或视频资料,通过直观、声画并茂的图文加深学生的印象。如讲解“自然灾害”相关内容时,就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火山喷发、洪涝灾害、地震等视频,也可以搜集一些火山爆发或地震形成的演示视频,让学生对相关自然灾害的形成产生更深刻的记忆和理解,逐渐培养他们的研究思维[1]。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让学生从学会知识向学会学习转变,教师从课堂的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既是新课程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关键。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都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学生缺乏思考能力和思考空间,脑中的知识结构联系不到一起,久而久而,可能会出现厌倦心理,无法达到综合发展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新课程改革下产生的一种新式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结成不同的小组,面对一些问题或者教学任务时,让他们通过讨论和能力互补的形式去解决问题,这个探讨的过程就是他们自主学习的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例如,教学“现代旅游”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前将这个教学任务分配给班级中的地理学习小组,让他们分工协作展开准备活动,通过研读课本知识、询问教师等方式,提前学习相关内容。到讲述相关内容时,让这个小组的成员为其他学生讲解,教师则处于监督者的地位,学生讲解完后,根据学生实际的讲解情况进行一定的补充教学,加深学生的理解。或者是在月考后,为不同的地理小组分配不同的讲解任务,有的组负责选择题,有的组负责简答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将课堂的主体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研究去理解知识点,在讨论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真正做到内化于心的程度。除了这种方法外,教师在课堂上也要积极回应学生,增加课堂上的互动性,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也可以适当引入其他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如分层教学、差异化教学等,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2]。
对于高中的知识来说,如果单单依靠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研究能力是远远不够的,适当的围绕课本知识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可以对学生的发展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不仅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而且对于相关知识的运用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例如,地理教师可以在周末的时候为学生留一些实践作业,让学生们可以自己一个人也可以以结组的形式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自己附近的“区域布局”,可以“经济”“交通”的角度去看,也可以从“城市化”和“人口分布”去分析,在实地的分析中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除了这种任务简单的实践作业,在寒暑假的时候也可以让学生去调研“环境污染”相关的实践活动,通过对学生自己小区或者附近饭店的走访和调研去分析环境污染和垃圾分类的情况,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直观的感受去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唤醒他们的环保意识,同时这种开放性的作业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3]。
总而言之,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应该随之加强。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该与时俱进的完善自身的教育理念,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还要适当的让学生参与一些实践调研活动,锻炼他们自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深化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们的实践探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