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帅 赵 楠
(河北省特种设备监督检验研究院邢台分院 河北邢台 054000)
近年来,高层建筑物、大型商场的不断建设,对电梯设备的需求量逐渐增大。在市场经济结构的分化下,承接电梯设备制造的企业也随之增多,这就造成电梯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特别是对于密集型区域来讲,电梯设备的运行质量直接决定内部乘客的人身安全。从近年来频发的电梯安全事故来看,大多是由于控制系统发生故障问题,造成电梯停运或失控。对此,必须深度挖掘电梯电气设备控制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并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以确保电梯设备的正常运行[1]。
线路短路问题将加大固有线缆的电流承载量,一旦电流承载量高于线路及相关电气设备的最高容纳量时,必然导致终端载体停止运行。对于电梯设备来讲,断路问题的产生,则极有可能对内部电器组件造成烧毁。从电梯内部结构控制形式来看,其本身属于集成型控制系统,当由短路所造成的线路电流量增加问题,则必然导致相关指令下达产生一定差异性,如在触点开关中,由于电流量的增加将产生自动开合现象,进而令电梯控制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甚至可能导致电梯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失控,对内部人员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
电气系统中断路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线路或相关电气元件内部结构中断,进而对电流流通造成一定的阻隔,无法为电气设备提供驱动力。电梯设备控制系统其内部组件及线路数量较多,在长时间高负荷的运作模式下,部分组件将受到自然耗损,产生接触不良及设备外表面老化的问题,一旦承接电力传输的各类组件因故障问题无法进行电流的传输,则必然令整个电梯控制系统瘫痪。例如,线路长时间运行过程中产生断裂现象、电子元件连接点开焊现象、压线螺丝松动问题等,均可能造成电流中断,无法令控制系统精准执行某一类控制指令,阻碍电梯设备的正常运行。
接地保护是电梯设备的基础防护工序,通过接地保护框架的建设可有效规避因大电流所造成的漏电问题,以此提高电梯内部乘客的安全性。从现行的电梯设备运营状况来看,接地保护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分支线接地电阻值高于预期设定值,此时分支线所能承担的电流分担压力将远远小于最大承受压力,这将使接地保护设施产生漏电现象,进而通过电梯设备中的导体流入电梯内部,对乘客构成一定的安全威胁。
在解决电梯控制系统短路故障时,可先依据主观经验对短路故障所产生出的表象特征进行分析,然后由主线路到分线路逐一检测,缩减线路故障的产生范围,这样便可进一步精准地查证出线路所处的故障区域,以此缩减实际检测时间。但考虑到短路故障发生在线路分支区域时,其电流所呈现出的表象特征不明显,此时应采取电流表设备对分支路进行电流值检测,然后将检测到的电流数据与设备基准运行参数相对比,进一步查证出故障发生点并及时解决[2]。
电梯检测控制系统出现断路问题,主要表现为设备无法进行正常工作,此时可采用电压档检测法与电阻档检测法,对设备故障的产生区域先进行主观经验的判断,然后利用上述两种检测法,对线路运行所呈现出的数值进行检测与分析。但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必须保证电梯设备处于电源开通状态,这样才可在线路断路故障产生的两端连入电压表或电阻表,确定出线路两端是否存在相应数值,如当线路两端接入检测设备时,检测设备上的数据显示为0,则可证明此段陷入不存在故障问题,而当设备接入到线路两端呈现出一定数值时,则可界定为此处区域为断路故障区域。然后将此类断路区域进行连接,如果设备仍无法工作,则此类控制系统中仍存在断触问题,逐一检测便可。此外,还可采用带有一定触发性质的检测设备,对线路断路故障问题进行检测,如选取与电梯设备承接电压相一致的灯泡设施,并将其连接在导线两端,且导线两端可替代检测设备的两端与线路进行连接,一旦连入线路中灯泡设施呈现出发光现象,则证明此区域为断路故障区域,其检测原理基本与万用表检测原理相同。
对接地保护建设相应的防护措施时,必须深度分析出控制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与外部关联设备所呈现出的电力流通结构,然后依托电能传输载体,保证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接地与非接地,可形成一个完整的电路闭环结构,这样便可有效保证线路在受到高电压时可及时通过地面将高电压、高电流导出。但考虑到承接电梯运行的电气设备相对距离较远的问题,其在电流传输过程中受到电阻值的影响,极有可能产生电流泄漏的问题,此时即便是断路装置,也无法通过组织进行响应,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电流泄漏以及电击问题。为此,在检测过程中必须对远端的电气设备进行拆除或关闭处理,且承接设备运行的各类主支线也应进行同步拆除或断路处理,以此提高接地保护检测的安全性[3]。
综上所述,控制系统在电梯设备运行中起到主操控功能,通过内部指令下达可提高电梯设备运行的精准性。为此,必须加强电梯检测力度,深度分析出不同操作状态,控制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并制定出相关防护措施,提高设备运行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