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诚信建设的对策浅析

2021-12-30 08:52
科学咨询 2021年14期
关键词:不端科研人员诚信

王 越

(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辽宁大连 116026)

科学研究以诚信为基础早已达成共识。但近年来,科研人员的科研压力日益增加,科研不端案件频频曝光,社会对科研诚信的关注提升到了新高度。

一、科研诚信的内涵界定

科研诚信是在科研活动这一特定情况下恪守相关道德原则与伦理规范的坚定性。其内涵[1]包括诚实(包括恪守学术诚实,忠实提供信息,研究真实可信,交流充分深入)、客观(包括尊重客观事实,避免主观偏见,研究可接受重复检验,数据处理应透明,学术交流与公众沟通诚实开放)、精确(包括仔细进行设计和实施研究,记录和报告尽可能准确无误)、高效(包括合理使用科研资源,力戒浪费)、公正(包括项目申请、成果报告、发表署名准确体现自己和他人贡献,在同行评议中坚持公正,在学术交流和信息共享中同行相尊,在存在利益冲突或潜在利益冲突时做到透明公开)、责任(包括科研人员与科研群体应履行对同行、对研究对象、对公众的责任和义务,导师在指导学生和年轻科研人员时应体现对后代的责任)。科研诚信规范的是研究过程中涉及的诚信和守信行为,属于科研伦理的一部分。但科研伦理涵盖的范围更广,包括科学共同体内部的伦理问题、科技人员的社会良知与责任、当代科技对社会的伦理冲击、科技社会中的文化价值冲突等方面。有些问题属于科研伦理,但不属于科研诚信的范畴。

二、科研诚信建设的价值

科学事业的诚实和科研人员的诚信是科学发展的基石[2]。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对社会各方面影响的日益广泛和深入,使得科学知识产生的方式和科技人员所处的环境都发生了变化。科研诚信是科技创新活动的内在要求,也是科技事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一方面,科研人员为国家安全、经济发展、政府决策献计献策,为提高公众健康水平、生活水准和幸福感身体力行;另一方面,社会公众将科研人员视为科学发展最权威的发言人和最值得信赖的专家,对科研人员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深信不疑。为此,以科研诚信为基础,形成科研人员与民众沟通的良性循环,有利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科技人才对一个国家经济、科技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实力的提升具有关键性的作用。科技人才的科研诚信素质和科学道德水准是保证科技事业繁荣与发展的重要基础[3]。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结构转型时期。科研不端行为频频发生,对学术界的公信力产生了严重影响,阻碍了学术的繁荣和科学的发展。据调查,博士后等承受压力较大的研究人员更容易涉及科研不端行为。当前,各国科研评价体系一般均与论文发表直接挂钩,博士后、副教授等在职称晋升、职业发展方面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为在竞争中胜出,一些人不惜铤而走险,采取不正当的手法发表论文。因此,承受压力较大的研究人员成为科研不端行为的高发人群。科学的自我纠错机制在过去能够及时发现并惩罚科研不端行为,但在科学发展成为庞大复杂体系的现代社会,单纯依靠传统的自律显然是不够的。面对这一困境,我国近年来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文件,对科研人员提出了更多意见和要求。严肃科研诚信,加强科学道德建设,抵制学术不端行为,事关我国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我国科研诚信建设的对策

(一)抓主要矛盾,切实加强诚信教育

出现科研不端行为的原因往往是科研人员对科研诚信的认识浅薄。个人道德意识对科研诚信有一定影响。如果能为青年科学家提供有关科学研究伦理道德的教育,加强导师和合作者的监管,进行恰当的管理和充分的指导,那么,科研不端行为就会大大减少。科研学术团体更多是通过制定道德规范警示并规劝会员自律,也会开展一系列活动,包括在会议中纳入科研诚信相关内容、在专业期刊中开设专栏或发表有关文章、召开研讨会等来促进会员的科研诚信自律行为。科技监管部门及高校、研究院等科研单位要组织有针对性的科研诚信培训,引导科研人员自律。

教育部于2002年颁布了《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4年颁发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2009年,我国教育部等十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我国科研诚信建设的意见》,对科研人员科研诚信建设提出了具体意见和要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8年5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4],规定了科研诚信相关工作机制、责任体系、制度建设,要求为了切实推进科研诚信教育,加大学风建设和学术道德宣讲力度,提高学术道德水平,弘扬科学伦理,将各类学术规范和原则引入课堂,给学生、高校教师、科研工作者,尤其是研究生以正确的引导,端正其学术认知,促使其从思想上真正认同各类学术规范并主动遵守,逐步加快科研诚信体系建设,将各研究机构与科研主管部门纳入学术诚信体系建设范畴,形成联动机制,建立起完善的科研制度,共同致力于净化学术环境。

(二)构建信息共享机制,提升科研人员责任感

我国目前尚未建成完备的科研信息共享体系,建立完善的科研共享机制有利于提升科研诚信。我国将打造一个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全门类的综合性国家科研诚信信息系统,建立科研人员、科研机构和组织的诚信档案,调查并开发适合于不同类型科学研究活动和对象特征的、科学合理的科学研究完整性指标和方法模型,规定评估方法、周期、程序和其他内容,参与科学技术规划和项目组织,纳入科学技术统计和其他科学技术活动的管理者或项目实施者,建立并完善用于科学研究完整性信息收集、记录、评估和应用的管理系统。我们需要兼顾各个责任主体的特点,建立完整的科学信息储存库,区分不同科学技术活动的类型,进行信息管理,让范围、内容和信息收集方法标准化,加强信息共享和应用研究,促使科研诚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逐步完善,推动全国各平台和区域科研诚信信息系统的信用信息共享,实现各部门和各区域的信息交流。

培养和提升科研人员的自律和责任感,是建设科研诚信的基本前提。科研诚信建设成功的关键在于增强科研人员对学术道德的自觉尊重。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应用在扩散性、渗透性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要求其具有强烈的责任感、科学精神、伦理道德和科研伦理,当然,也要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科研人员对科研活动具体流程进行考量,对科学成果的应用进行评价,是必要的。有关部门也应采取措施,制定规范,引导科研活动的开展。在科研活动中,科研人员应有规必依,让科研过程更加理性,尊重规律、敬畏法律,时刻约束自身行为,提升责任意识。

(三)加强监管力度,完善惩处制度

对科研诚信进行切实有效的监管刻不容缓。这是我国科研工作的重要一环。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科研诚信科技风险防控平台,可以有效地起到监督作用。网络平台可以对科研工作进行即时、有效的跟踪和监管,发挥网络新媒体的监管优势,并将公众监督和社会监督纳入监督体系,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监督和曝光。目前,我国各相关部门认真履行调查处理责任。科技部负责指导自然科学论文,中国社会科学院负责指导哲学社会科学论文。科技部、中国社会科学院明确了有关机构对科学研究的日常监督,建立了部门间的共同调查机制,负责组织重大科研诚信事件的共同调查。科研诚信机构和监督管理机构分担调查责任,积极、公正地进行调查和处理。我们要建立起学术路线和行政路线的双重保障,重视科研诚信协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同时,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安局等部门对通过中介服务机构进行学术论文交易、代笔、伪造、资料操作等违法行为应严肃处理,加大查处力度,保护相关责任主体的合法权益,依法进行事实的认定和处理,迅速发表处理结果。

相关部门应坚决取缔违反科研诚信要求的行为,对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处理,加强部门间区域科学研究信用信息的共享,对严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采取已经商议界定的处罚措施,并认可处理结果。相关部门应将科研诚信与科研人员的学位授予、职务任用、审查表彰、院士选定、人才评价等挂钩,并作为公共购买、财政支持、资质等级评价、税收信用评价等领域的重要参考,建立完备的科技成果奖励制度,促使科研人员在科研工作中认真负责,保证奖罚分明、有据可依。

(四)完善法律法规,构建科研诚信体系

近年来,我国已经初步构建了以《科学技术进步法》[5]为统领、奖惩并重的科研诚信制度体系,建立了科研诚信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齐抓共管的科研诚信建设格局。但科研诚信建设的主体责任还需进一步明确。美国的科研诚信体系建设得最为完善,已经形成了政府负责规范指导、大学和科研机构负责调查处罚、学术组织负责指导约束的较为完整和系统的科研诚信体系。科研诚信建设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相关部门协同努力。其中,政府负责统筹与规范,通过制定法律政策来推进科研诚信;科研机构、大学作为科研人员的直接管理部门,承担教育、调查和惩戒的主要责任;学术团体通过制定道德规范等手段加强会员自律;出版界则通过加强对学术论文和著作的出版管理来规范科学研究和警戒不端行为[6]。我国也应尽快建立完善的科研诚信体系,发挥各相关部门的职能力量。

我国应通过科研诚信立法,建立完善的科学技术法律体系,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科研诚信法律法规[7],用法律手段妥善处理科研诚信问题。我国要通过发表科研报告、科研成果,积极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严格落实科研诚信制度,针对科研管理不严的情况,加强高校、科研机构对科研项目的发展和资源利用的监管,提高科研管理意识,严格执行制度,对科学界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8]。2020年7月31日晚,科技部官网公布了《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于2020年9月1日起施行。该规定指出,存在故意夸大研究基础、学术价值或科技成果的技术价值、社会经济效益,隐瞒技术风险,造成负面影响或财政资金损失等违规行为的,9月起,将面临相应处理。这显示,法律法规体系的牢笼正在扎紧。学术监督工作已是整个科研监督体系链条上的一个重要环节。

四、结束语

科研诚信是科技工作者的初心。我们要弘扬优良学风,加强学术诚信建设,充分尊重科学研究的规律和特点,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容错纠错机制,形成敢为人先、勇于探索、百家争鸣的科研氛围,着力提升科研人员的科研水平及责任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不端科研人员诚信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科研人员揭示油桃果实表皮不长毛的奥秘
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
论文作者学术不端行为类型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企业科研人员激励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校学术不端行为可撤销学位
照片之争,诚信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