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莉
(南宁学院 广西南宁 532100)
学风即学校的学习风气,是学生学习态度、思想道德品质的整体表现,也是学校教师教学态度、教学方法的风格和特点。优良的学风会产生无形的驱动力,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上不断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班级是大学的基本组成形式,是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同时是学校进行人才培养的最基本组成形式,也是辅导员或班主任进行学生工作和服务活动最直接和最有效的实施平台。近年来,笔者在学生班集体的建设中,注重班风学风的建设,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和积极的探索,充分发挥班集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作用。
1.学习目的不明确
对于大学生学习方式方法的转变,很多人不能进行及时的调整,还认为大学的学习需要老师的督促,在老师不督促时极少能按时完成相关的课程作业,甚至是不习惯“有课上课,无课自学”的教学模式,没有建立合适自己的学习计划、职业生涯规划。大部分学生有从众心理,他们认为大学只要不挂科,就能顺利拿到毕业证、学位证等,导致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
2.自我约束能力较差,自我学习主观能动性低
当前大学生普遍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对知识缺乏探索精神,缺少务真求实的学习态度,缺少创新意识。很多学生有逃课的经历,甚至认为大学逃课现象很正常。尤其是对于一些公共课程或者是自己不感兴趣的课程,学生的逃课比例较高。因此,他们更加不会有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巩固练习了。课余时间里,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用来玩游戏、恋爱、逛街、上网,一部分学生将时间用来参加各种多样的社团活动或者兼职工作。学科竞赛没有老师的带领时,学生很少参与;对于学科类的讲座,学生一般是在辅导员的强烈要求下才会被动参加。他们热衷于娱乐性的活动参与,对于学校安排的低年级早晚自习签到排斥,对班级事务持冷漠态度。
3.学习、活动不能很好地协调,外界环境对其产生比较大的困扰
大学的学习不仅仅是课堂上的专业知识的学习,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的自治组织和大学生社团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最佳场所。很多学生入学后,被大学丰富的课余生活和社团所吸引,只要自己感兴趣的社团就参加,只要觉得对自己有提高的学生组织就报名。针对我校艺术类专业2019级在校生的统计显示,大一期间有学生参加的社团最多达6个,同时该生还是学院学生会的干部。在大一期间,该生在参加活动、组织活动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时间严重不足,导致经常晚上做作业到凌晨2、3点,学习效率低,期末考试也存在挂科现象。此外,现在学生的主体是“00前后”的独生子女,团队意识和集体相处能力较差,个人矛盾、宿舍矛盾等都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整个班级的学习风气。
4.高年级对低年级学风影响明显
学生之间的交流最为直接也最有成效。新生入学时会从学长学姐口中了解到自己专业和任课老师的相关信息,从而形成先入为主的看法。有很多低年级的学生在听到高年级学生关于专业评价不好、就业难、课程难通过、作业多等信息后,萌生退学、转专业的念头,或者对自己的专业失去兴趣,热爱度不高,导致个人的学习动力减弱,不能安心投入学习,不能对大学的学习形成客观的认识,从而虚度大学四年的光阴。
1.授课教师不能很好地发挥第一课堂的主体作用
教师在课堂上教授学生的过程,其专业知识、授课技巧和人格魅力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很好的导向作用,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但是,部分老师在教学态度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缺乏创新意识、课件陈旧、案例过时等。这就导致没有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生把学习当作应付考试的方式。授课教师在第一堂课上对学风建设的要求和标准没有充分重视,对学生的管理和课堂的考勤要求不严格;在学校的学风建设中,授课老师的实际参与度不高,对学生专业课的思想政治引导还不够明显。
2.学校的相关制度建设不够健全,学生违纪成本低
高校虽有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但很多制度并不是常态化的。这些制度对于学生的课堂纪律要求不严,对违反课堂纪律或者旷课的学生处罚力度不够,导致学生的违纪成本太低,不能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
3.学生工作管理部门工作被孤立,教师参与度不高
学生工作管理部门是管理学生的主要部门。学校其他部门会习惯性地把除了第一课堂之外的所有事情都归结为学生工作管理人员的工作。比如,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业预警、心理状况、思想状况、生活问题等,都是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主要工作。学风建设不仅仅是学生工作管理部门的工作,不能被孤立,学校专职教师要参与,学校管理部门的老师要参与,图书馆老师、学校餐厅的工作人员、宿舍管理人员都要参与。这是全校所有教职员工和学生共同开展的一项工作。优良学风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隐形工作,并不是短期的显性成绩可以评判的。除了学生管理工作人员之外,专业教育教学的学风在优良学风的形成中占据重要地位。学生的专业素养、专业技能体现了良好学风的沉淀。因此,专业课程思政化的教学改革在高校势在必行,教师全程参与学风建设的趋势必不可少。[1]
目前,“00后”已进入大学校园。他们以独生子女居多,大部分学生思想活跃,但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荣誉感不强,缺乏纪律性和自觉性。还有一部分学生抵触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对班级事务保持冷漠的态度。由于没有固定的学习教室,这就导致了宿舍小团体的出现。班委会干部在开展班级活动时,时常会力不从心,因为学生对班级没有归属感。
在一个班集体中,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地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能提高学生的班级荣誉感,提升班级的凝聚力。但就目前而言,一部分学校虽有制定班级的管理制度,但未能根据班级的真实情况设计,导致制度的针对性不强,在班级的可行性不强。很多班级管理制度是在学校固定的指标基础上要求学生去执行,导致当班级情况发生改变时无法做出针对性的变化,使得班级的制度明显不再适应班级的发展。
受学风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态度不端正,玩手机、睡觉、聊天等现象时常发生。课余时间里,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谈恋爱、刷剧等,导致宿舍学习氛围不浓,图书馆专业书籍和电子资源利用率不高。学生参与课余活动、专业竞赛、专业讲座的积极性不强等,导致班级整体学习氛围不浓。
优良的学风是创建良好班风的前提和保障,是学生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因此,学风建设是班级建设的核心。辅导员只有抓好学风建设,才能掌握班级管理的主动性。
从学校的层面来看,学校应加强对现有学风建设相关制度的汇编和整理,对实施过程中不适应实际情况的规章制度进行更新,编制《教风学风建设实施细则》《学生学业预警管理办法》《学风督促管理办法》,同时开展班风、学风、先进班集体评比等,并确保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从班级管理的层面而言,班级的《班风学风目标责任书》的制定要符合班级的实际情况,符合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其中所涉及的各项指标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不能与学校的相关制度相悖;所开展的相关活动既要符合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又要能调动班级中绝大部分的学生参与班级的建设,从而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在大学班级管理中,辅导员可以运用榜样示范法,树立正确的先进班级、先进人物理念,以优秀班级、优秀学生为榜样,重视他们的表率作用,带动其他班级的学生共同进步。比如,南宁学院每学年都会进行“先进班集体”“先进五四红旗团支部”“班风学风大比拼”“志愿之星”“自强之星”“榜样女生”“榜样宿舍”的评比,评比结束后在整个学校进行事迹宣讲会。其中,“榜样宿舍”的“党员宿舍”“学霸宿舍”“创新创业宿舍”等在学生中反响比较大。在宣讲会的现场,参评的班级通过ppt、视频等多种方式对班级的学风建设进行演示,并通过校园“小晒同学”融媒体在线直播,加强了各参与班级的班级荣誉感,也促进了各班级学风建设的相互学习。每一个“先进”都是在学生生活中的一员,别人是如何让自己变得优秀的,这种活生生的案例更能走进学生的心中,从而感染每个人,达到学风建设的最终目标。
教风影响学风,学风影响班风。学校要重视专业教师的思想教育活动,树立“立德树人”的师德理念,把师德教育与教师自身的成长相结合。学校可以通过教职工理论学习,新聘教师岗前培训,教师提升工作坊等平台,开展师德师风专题学习,不断提高学校全体教职工的理论修养和学术魅力。同时,学校可以开展最美教师的评比,以“立德树人”为基本出发点,让全校学生广泛参与,评比在学生心目中最美的教师,从而引导教师自我对照检查,规范教学行为,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做一个合格的好教师。
高校除了注重第一课堂的教学质量提高之外,还应该意识到第二课堂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必不可少,是学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第二课堂的组织者多为专职学生工作管理人员,即辅导员或者班主任。他们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团队的学习活动和文娱活动,联合学生干部、学生自治组织、学生社团、党员等有计划地开展各项活动。辅导员或者班主任要不定期下到课堂、下到宿舍,检查学生的考勤和宿舍的卫生,并与任课老师保持沟通,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组织开展宿舍文化的营造,鼓励学生打造“温馨的家”,帮助学生在宿舍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在奖勤助贷补等评比时公平、公正、公开,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引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竞赛,一方面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辅导员或者班主任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方法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性循环,从而实现班级优良学风的建立和发展。[2]
在新生入学第一次建立班级的相关管理制度之时,全体学生要明确班级四年的整体奋斗目标。这是整个班级前进的方向,也是班级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整体目标。它的设立有利于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建立,有利于形成班级荣誉感和责任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辅导员或者班主任可以在班级整体学习成绩摸底的情况下以主题班会的方式进行,让班级中的每个学生谈谈自己心目中优秀的班集体应该是怎样的,还可以谈谈自己读大学的梦想,可以畅想4年后优秀的自己等。辅导员或班主任再提出班级的整体奋斗目标,并按学年分步实施,从班级的口号、班歌、班徽、班旗的选择,再到班级各项活动的开展,班级志愿者参与情况,班级图书借阅情况,班级英语四、六级通过情况,班级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情况,班级专业考证情况,班级获奖情况,班级违纪情况等,最后到班级班风建设的各项指标的建立,逐一明确,按学年侧重点不一样,让每个班级学生在每个新学期都能在明确班级整体目标的情况下制定自己的学期学习工作计划。
以“以生为本”的原则建立班级管理制度,既符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又能体现大学生的自治管理。班级通过学生的建言献策、民主投票,将班级的总的制度制定下来后,再逐一落实各项细致制度:班级考勤制度、班干部评选制度、宿舍卫生制度、早晚自习制度、奖学金评选制度等,实现班级管理的制度化,为班级的班风学风建设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南宁学院在所有学生中提倡“十个养成”的习惯倡导,即养成勤奋学习的习惯,养成创新意识思维的习惯,养成计划做事的习惯,养成自觉自律的习惯,养成诚实守信的习惯,养成乐于助人的习惯,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养成热爱锻炼的习惯,养成清洁卫生的习惯。这“十个养成”的习惯倡导可以贯穿于班级管理制度的始终,并制定符合班级的各项活动比如“读书活动月”、“创新创业竞赛活动月”、“每天运动一小时”体育运动计划、“文明宿舍评比”等。低年级学生的“养成”习惯倡导能为优良班风学风的建立奠定良好的基础,也是各项班级管理制度能落地的可行措施。
辅导员或班主任要充分认识、了解自己班上的每个学生,学生信息档案的建立必不可少。新生入学后填写的《学生卡片》记录有学生的基本信息,照片、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等内容,可以让辅导员或班主任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大致情况。入学后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测”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助学金和勤工俭学岗位的申请有利于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社团报名表等有助于了解学生的第二课堂进展情况等。在这个基础上,辅导员或班主任可以建立一人一册的学生信息档案。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也是了解学生的主要途径之一。建立良好的家校联系,既能让学生家长感受学校对学生的重视,又能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从而形成高效的信息沟通和反馈机制。
班级管理的核心是学生的自治,自我管理。要完成班级学生的自我管理,首先要建立一支能力突出、各有特长的班干队伍。班委干部的选拔,从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以“学生自荐+辅导员助理推荐+班级竞选”的方式进行。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辅导员或班主任可以设立12名~14名班委成员,将班级管理的责任下放给这些班委,让每个班干部都能参与班级的管理,并安排班委值周制度,记录每周班级的考勤、宿舍卫生、体育锻炼情况等基础信息。班委会成立之后,辅导员或班主任要注重对班委干部的培训:WPS电子表格培训、班级业务培训、文明礼仪培训、应用文书写作培训等。“1+N”班风学风模式的建立,让这群班干成为种子,在各个宿舍、各个班级中都能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从而带动班级优良班风学风的建立。
很多班级缺少自己的宣传模式,虽然班级各方面都很优秀,但是仅限于本班级的学生知道。辅导员或班主任要善于运用新媒体的手段,宣传班级,让学生在他人肯定的眼光中获得成长。比如,南宁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的“一股作气,抗击疫情”优秀作品展参展的49幅作品大多来自2019级的学生。这条新闻获得易班平台全国大头条1次,全国小头条5次,热搜1次,在各班级中反响很强烈。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能上全国大头条,能上热搜,是对自己作品的肯定,从而学生的创作激情高涨。
除此之外,辅导员或班主任可以利用QQ、微信、钉钉等进行班级各项事务的管理,利用班级QQ、微信及时了解班级情况,了解学生的实时动态;利用QQ空间、微信朋友圈等媒介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学习情况、思想状况等,从而更有效地进行相应的思想建设和行为指导工作。
班级工作开展的状况如何,班级班风学风进展如何,需要通过实践来进行检验。反馈机制的建立有利于辅导员或者班主任第一时间掌握班级的具体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班级管理的调整,如班干部例会制度、班级安全员管理制度、班级侦查员制度等。这些反馈的方式能让辅导员或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教育,从而有效地促进班集体建设工作。[3]
总之,班级管理工作无止尽。班级的学风建设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要想创建一个优良的班集体,辅导员需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多思考,多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不拘泥于“经验论”“旧模式”,要根据新的环境新的问题及时调整,引导班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所有的班级学生需要自觉遵守班级管理制度,以“主人翁”的精神参与班级的每项活动和班级管理活动,群策群力,共同进步,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