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研究

2021-12-30 08:52许庆斌张冠群杨小东王凤英
科学咨询 2021年14期
关键词:辅导工作情绪新冠

许庆斌 张冠群 杨小东 王凤英

(河北工程技术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91)

在疫情期间,应届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表现得比较突出:很多学生由于无法参与招聘会、企业面试,产生了焦躁不安的情绪;一些学生产生了“不就业”“慢就业”的心理。笔者认为,高校思政教育要开设就业心理辅导课程,针对应届毕业生存在的就业心理问题进行指导。高校可以利用政府的利好政策,对大学生的就业进行咨询服务和指导;就业指导办公室利用学校微博账号、班级微信群等与学生进行交流,积极开展线上就业心理辅导;积极举办“云招聘”模式,引导学生借助专业招聘网站、教师推荐等形式进行线上面试,疏导学生烦躁、恐慌的心理;邀请优秀毕业生进行线上交流,分享自己的就业创业经验,激发学生的就业自信心,全力帮助学生渡过难关。

一、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

(一)招聘渠道减少,学生出现恐慌心理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很多学生感到就业竞争压力加大,危机感剧增,自己却无法疏导这种情绪。此外,疫情期间实施居家隔离政策,学生求职范围进一步缩小。从情绪心理学来说,疫情加剧了大学生恐慌、烦躁、自卑等心理,很多学生担心自己无法顺利就业,盲目投递简历,一旦没有收到企业回复,就会产生失落的情绪。这些负面情绪日益积累,就会使学生出现一些心理问题。疫情期间,企业招聘岗位减少;大学生自我求职渠道又比较狭窄;很多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就业竞争压力难以排解,这些问题都需要高校引起重视,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对学生多进行引导。

(二)长期居家隔离,学生出现懈怠心理

疫情期间,高校实施线上教学模式,教师无法进行监督。一些自制能力比较差的大学生,在居家学习期间开始放松自己,线上课程学习敷衍了事,作业质量也开始下降。很多大学生在居家隔离期间产生了懈怠心理,疏忽了专业课的学习。由于缺少教师的有效监督,很多学生过度放松自己,一些学生甚至出现了沉迷网络游戏、网络追剧等问题。很多高校采取线上考试的方式考核学生的成绩。结果,很多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不理想。然而,很多企业在招聘时会参考学生的考试成绩、在校获奖项目等。由于大学生产生了懈怠心理,因而专业课成绩直线下降。这对学生就业也是极为不利的。在疫情背景下,就业形势本来就比较严峻,加上很多大学生产生了懈怠心理,自身准备不足,对于未来职业规划、求职意向、个人发展等缺乏科学认知。这些都是大学生就业率下降的原因。这也导致大学生“慢就业”“不就业”等就业心理问题的出现。[1]

(三)缺少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态度不够端正

从社会心理学来说,大学生普遍存在依赖从众、攀比功利等心理,一些学生对疫情的认识不够全面,没有及时转变就业观。例如,很多大学生一味追求到北上广一线城市就业,看重企业的薪资待遇。这种就业观让学生错失了很多就业机会。疫情期间很多企业削减了招聘岗位,这使应届毕业生在求职市场上处于劣势地位。如果应届毕业生还是一味追求一线城市、高工资,就很难顺利找到工作。就业难对大学生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很容易摧毁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很多大学生存在跟风心理,学生扎堆求职的情况非常普遍。一些学生缺乏自我职业规划意识,还会出现结伴求职的情况。这种就业态度影响了学生的求职成功率和求职质量。很多学生并不喜欢求职岗位,只是盲目跟风去应聘,于是在岗位上很难有所建树。这对学生的职业发展不利。[2]

二、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成因

(一)高校线上教学忽略了学生就业心理的教育

很多高校在线教学更加关注专业课的知识传授,忽略了学生的就业心理健康教育。一些高校虽然开设了职业生涯教育课,但是对于新冠疫情影响下就业形势分析不到位,缺乏应对措施。例如,很多高校在职业生涯教育中侧重于传递积极的就业理念,忽视了学生急躁、焦虑情绪的疏导。这些负面情绪使学生难以安下心来学习。就业心理教育包括了心理疏导、自我调节、就业创业等内容。很多高校却忽略了这些就业心理教育。

(二)对新媒体平台利用不够充分

很多高校虽然举办了线上招聘、职位推荐等活动,但是对于新媒体平台的利用还是不太充分,使大学生的求职渠道不畅通。大学生就业观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受学校影响的。在疫情背景下,学生无法进行上门求职和面试。因而,学校的招聘平台就显得尤为重要,成为了学生主要的求职渠道。这种单一化的招聘形式,加剧了大学生的恐慌焦虑、自怨自艾等心理。

(三)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不到位

疫情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于对就业的担忧、对未来的迷茫。这应该是疫情期间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心。然而,很多高校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例如,很多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更注重学生提交的实习报告、就业规划,忽略了学生求职的心理变化。一些学校只关注学生的求职进展,是否经历过面试失败等,没有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就业心理问题,没有正确引导学生制定科学的求职计划,以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新冠疫情背景下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策略

(一)开展线上心理教学,科学分析就业形势

从心理学来说,社会心理、情绪心理、认知心理是影响学生就业心理的重要因素。高校要积极开设线上心理健康课,针对学生居家隔离期间的求职情况进行心理辅导。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分析当前的疫情形势,讲解国家出台的疫情防控措施、大学生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坚定学生战胜疫情的信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线上招聘,积累面试经验,勇敢展现自己的就业优势。教师要疏导学生的恐慌、焦虑心理,鼓励学生重振旗鼓,积极应对疫情期间就业的挑战,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新冠肺炎疫情,积极与老师、同学交流就业信息,用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就业挑战。

(二)借助新媒体平台,拓展就业新渠道

高校可以借助学生喜爱的新媒体平台,拓展大学生的就业渠道,为大学生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高校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及时解决学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学校微博、微信公众号来开展就业心理辅导工作,讲解一些缓解面试紧张的小窍门、如何应对视频面试等技巧。此外,高校可以推送一些企业招聘信息、政府招聘网站信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咨询。这样可以消除学生恐慌和焦躁的情绪,开辟新的就业渠道,让学生树立自信心。[3]

(三)优化职业生涯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

高校要把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心理指导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并结合本校专业特色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例如,心理教师可以结合疫情背景下,不同类型企业招聘要求,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解决学生扎堆就业、盲目跟风等就业心理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剖析,让学生明确自身的就业优势。高校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就业挫折,培养学生百折不挠、敢于挑战的精神,提升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

(四)成立心理辅导工作小组,提供心理咨询

高校要积极成立心理辅导工作小组,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可以通过邮箱、微信、微博等渠道来提供就业心理指导。心理辅导工作小组可以定期上传就业心理指导视频。心理教师可以模拟视频面试环节,为学生讲解视频面试的流程,引导如何进行自我介绍,如何凸显自身的求职优势,并讲解一些职场礼仪,让学生在线上招聘、视频面试中表现得更加出色,帮助学生早日获得满意的工作岗位。此外,心理辅导工作小组要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就业心理问题,及时进行心理疏导,认真倾听学生的烦恼,引导学生释放负面情绪。[4]

四、结束语

总之,新冠肺炎疫情为高校就业工作带来了很多困扰,高校要积极开辟新的就业渠道,重视学生的就业心理指导,为应届毕业生的就业保驾护航。高校教师和学生处要身先士卒,打造线上就业心理指导课程,为学生解惑;开辟新媒体就业渠道,为学生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引导学生释放恐慌、焦虑、自怨自艾等负面情绪,让他们以更加积极、从容的心态迎接就业挑战。

猜你喜欢
辅导工作情绪新冠
新冠疫苗怎么打?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文化馆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的深入实践策略分析
对文化馆做好群众声乐辅导工作的建议研究
聚焦新冠肺炎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试析文化馆的培训与辅导工作的发展建议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