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 佳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 江苏南通 226000)
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综合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职学生的体育素养。在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教育目标下,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是高职人才培养计划的关键。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是各高职院校的重要工作。
社会与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想要在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我们自身必须具备较好的综合素养。对于高职院校的人才教育来说,其不能停留在原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上,单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远远不能符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还需要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身体素质,为他们将来胜任职业岗位打好基础。
我国高职体育教学模式大部分仍在延续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从教学课程的设置到教学活动的开展,其都没有结合高职学生的专业特点,从而导致在体育课程的学习中,学生的职业能力不能得到较好的锻炼。体育教师作为整个教学的引导者,在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成为了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难题,也是培养超高综合职业能力高职毕业生的需要[1]。
所谓“兴国必须先强师”,为此,想要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助力人才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体育教师队伍是首要条件,也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对培养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衡量一所学校的师资水平,有一个最基础又简单的标准就是看教师的整体学历水平,它是一个客观的参照指标。纵观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学历水平,我们发现普遍不高。因此,很多高职院校将提升体育教师的学历水平作为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重点工作,其中最关键的措施之一,就是提高高职体育教师招聘的学历要求,从而推动高职体育教师队伍的高学历标准建设。
衡量一所学校师资水平的标准,除了教师的整体学历水平外,还有教师的整体职称级别。职称的高低可以反映教师的综合实力。我国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整体职称级别不高,其中拥有高级职称的体育教师较少,同时具备高学历的高级职称体育教师更少。例如,在高职院校拥有教授职称的教师队伍中,体育教师的占比非常低,就算是副教授职称的体育教师也不过占整个体育教师的20%。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是高职院校的学术氛围不够浓厚,体育教师终身学习能力不高,加上适合体育教师发展的平台不多。体育教师想要完成职称晋升评定中的论文发表指标要求,他们会发现适合高职体育教师发表相关体育论文的期刊很有限。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职体育教师的职称晋升[2]。
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中,教师在年龄层次、学历水平、职称结构各方面都不太合理。据不完全统计,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在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只有不到四成,超过六成的体育教师均在35岁以上。这种明显的年龄断层不利于对高职学生的体育教学。在学历方面,大部分体育教师只有本科学历,硕士学历的体育教师不过三成。没有高学历教育背景意味着教师的专业知识跟不上时代发展。在职称水平方面,具备高级职称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师主要是年龄较大的教师,而且数量不多,年轻体育教师的职称水平普遍偏低。
高职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均衡,一方面体现在教师专业水平的不均衡,对于跆拳道、毽球等新兴体育项目,在专业师资力量方面比较薄弱,更多的专业师资还是集中在田径运动项目和乒乓球、篮球、足球等球类上;另一方面,体现在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不均衡。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市场上各种体育培训机构和俱乐部逐渐发展壮大,在其发展过程中优秀体育教师的需求量较大。于是,他们给出了各种优厚的福利待遇,挖走了一部分高素质的体育教师,导致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师队伍的部分优质师资流失[3]。还有一些没有完全离职的体育教师在各体育培训机构兼职教学,分散了在校教学的大部分精力,致使高职体育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就体育专业而言,教师的教学内容涵盖范围较广,其中包含了长跑、短跑、跨栏、篮球、足球、乒乓球、跳高、跳远等。各不相同的体育项目对学生的考验侧重点和锻炼效果各不相同。例如,长跑考验学生的耐力,锻炼其心肺功能,篮球考验学生的灵活性与快速反应,锻炼其团队合作精神,跳高则考验学生的弹跳力,锻炼其身体的柔韧性。在这些不同的体育项目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然而,在高职院校的实际教学中,很多体育教师并非如此,而是采取单一教学方法应对所有的体育项目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职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
在所有的教学活动中,理念都占据着指导地位。因此,教学理念是否与时俱进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的好坏。在这个快速发展、变化的时代,很多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停滞不前,与外界接触较少,对学科的发展没有深入研究,已经与时代脱轨。但值得庆幸的是,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较之前有了进步,但距离时代的发展要求还相距甚远。
在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中,比较关键的环节之一就是对教师的培训与考核,但在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其培训考核体系都不够科学。首先在教师的培训上,存在着明显的培训时长不足,部分院校只是例行公事开展一两天的体育教师培训活动。这种流于形式的培训很难从根本上完成体育教师的知识更新。次再就是对体育教师的考核不科学。对教师教学的考核一方面取决于学生满意度的问卷调查,这种缺少深度反思总结的考核太过浅显,实际意义和效果不大。还有一方面的考核是教师职称的评定,其晋升评定是否成功有着期刊论文发表、科研项目主持、出版教材参与等硬性指标,而很少注重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成果。这种考核太过片面,影响了体育教师队伍的全面发展[4]。
部分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高,一方面体现在高职体育教师认为体育是一门侧重实践教学的学科,因而忽略了自身对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这种没有扎实理论知识基础做指导的教学,很容易在教学活动中出现意外事故,导致学生受伤。另一方面体现在高职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对不同体育项目,没有开展针对性的教学训练,导致学生在不同体育项目上的训练不够精细、不够专业化,而且对不同体育器械的使用也不够专业,所以很难达到体育训练的最佳效果。因此,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需要大幅提升,要利用专业的学科理论去指导学生进行学科实践,从而培养高职学生过硬的学科素养。
想要组建一支优质的教师队伍,我们需要从招聘源头上对教师综合水平进行严格的把控,适当提高招聘条件,对应聘教师设置一定的学历门槛,安排专业人员参与整个招聘过程,对新进教师有一个综合考量,从学历水平到专业技能都要符合院校要求,同时要完善招聘监督机制,杜绝招聘人员因为个人原因没有公正公平招聘。高职院校在教师招聘上,还要加大资金投入,提高体育教师的福利待遇和薪资,便于引进一些高素质专业人才。另外,高职院校要优化整个体育教师队伍结构,既重视老年教师的带头作用,又保持中年教师的中坚力量,同时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打造一支老中青责任明确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改变高职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前提。因此,各高职院校应定期邀请体育教育专家来校开展讲座,将最先进的教学理念传递给体育教师。教师们也可以在听讲座的互动环节进行提问,以及相互交流心得,真正实现听有所获。学校还可以利用寒暑假,安排体育教师走出去,与其他院校开展学习交流互动,在不同院校的不同教学理念、不同教学方案、不同教学设计中产生新的碰撞,相互汲取对方院校的长处,实现共同进步。除了这些学习,高职体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丰富的学习资源进行自我充电,多了解前沿的教学理念,督促自身不断进步。
想要提升高职体育教师队伍的综合实力,我们必须加强教师的培训力度,而不是流于形式的蜻蜓点水,为了完成培训任务而培训。高校在组织教师培训时,应注重培训内容,让教师在培训中真正得到收获,从而在实践教学中得到更好的应用。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善于进行总结,便于在下次培训时针对性地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体系。
想要提升体育教学质量,教师要打破原有的单一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体育项目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每项体育项目的教学效果。例如,在短跑这类田径项目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教学让学生直观看到短跑注意事项和技巧,再通过实践演练加深学生的理解。再如,在篮球的教学中,教师要在集体讲授各动作要领后,让学生单个演示。根据每位学生的表现,教师需进行针对性的一对一评价指导。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不仅能丰富体育课堂,还能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
针对体育学科的特殊性,高职院校应针对体育教师制定更为完善的考核体系,增加实践教学考核指标,削减科研考核的比重,将体育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成果纳入考核体系,两项综合考核结果挂钩教师的奖惩。在体育教师职称评定上,高职院校既要重视期刊论文的发表数量及质量,又要突出实践教学成果的权重,从多方面对教师进行评定,还有在对体育教师满意度的学生调查问卷基础上,适当增加教学自评及专业团队的他评,随后开展教学反思,提升教学质量。
在任何学科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地位都至关重要。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以及社会企业对高职教育的全新要求,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教育,需重视学生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体育学科能有助于这一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想要完善体育学科建设,高职院校必须注重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对现有师资队伍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接着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从而提升高职体育教师的整体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