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艳
(吉安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吉安 343000)
求助者王某,女,15岁,汉族,某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在校大一新生。
王某来自江西农村,父母皆为农民,兄弟姐妹3人,父母带着最小的弟弟在外务工,王某和妹妹在家由爷爷奶奶照顾。王某平时性格内向,胆小、自尊心强、做事追求完美。王某生长发育良好,身体健康,没有重大的身体疾病历史,也没发生过心理障碍疾病,从小学到初中学习成绩一直非常优秀,父母对其期望较高,其也常常得到教师的重视,未遭受过重大挫折。
王某咨询时,虽然情绪低落,眉头紧锁,但着装艳丽,色彩明快,给人以健康积极的印象,言语表达清晰且有条理,谈及学校生活时语速加快,无幻觉和妄想,无智力障碍,有明确求助要求。
求助者身体状态较好,无生理疾病,在夜晚会有轻微的失眠现象。
性格内向,与现宿舍室友、同学等关系一般,不爱讲话,学习认真努力,但会走神。
咨询师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测验结果为标准分54,测验结果显示为轻度焦虑。
1.求助者的生理状态:
无明显躯体疾病。睡眠质量不好,轻微失眠。
2.求助者的心理状态:
内心苦恼、焦虑、紧张,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效率低。
3.求助者的社会功能因素:
能正常上课学习,但效率较低、注意力也不集中。周边同学基本能正常沟通交流,但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
4.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关键点:
现阶段问题是睡眠不好、情绪低落、学习效率低,深层原因是来访者对新的学习生活环境的适应不良导致紧张焦虑情绪、存在错误认知、睡眠不好。其心理冲突为常形,有现实诱因,强度不重,持续时间一个月,但其自身无法摆脱,有自知力和求助愿望。
据此,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合理情绪疗法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尔伯特·艾里斯提出,是认知疗法中的一种,其核心理论为ABC理论。情绪ABC理论则认为诱发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B才是引起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直接原因。因此个体通过改变自己的错误观念,可以消除相应的情绪困扰。
根据这一理论,本案例通过与求助者交谈,找出其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以及与其相对应的诱发性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分析,使求助者领悟到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而修正或放弃原有不合理信念,并代之以合理信念,从而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除。
1.第一阶段,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2018年10月22日(第1次咨询)
方法:摄入性会谈、心理测验。
具体过程:填写咨询登记表,介绍咨询的性质和有关事项;倾听求助者的诉说,鼓励其宣泄不良情绪,通过尊重、共情、积极关注等获取求助者的信任和理解,使其感到被尊重、被接纳、被理解;采用摄入性会谈方式收集来访者的有关资料,了解其基本情况,并指导其完成相关心理测验,作出评估和诊断,并与求助者协商确定咨询方案。
2.第二阶段,咨询阶段2018年10月29日~2018年11月19日(第2至第4次咨询)
方法:会谈法、合理情绪疗法
第2次咨询:
(1)举例说明合理情绪疗法即ABC理论,使求助者认识到A、B、C三者之间的关系;
(2)引导求助者思考自己的问题,分析导致其紧张、焦虑情绪,注意力下降、睡眠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并不是直接由于与室友的差异引起的,而是由于人际关系的错误认知引起的;没有进入社团,并不一定是自己能力差,而是面试前的准备;
(3)帮助求助者找出其不合理信念:和同学差异大就无法融入班集体,感到自己一无是处、很自卑,否定自己的能力;
(4)布置咨询作业:针对不合理信念,写出其合理信念。
第3次咨询:
(1)分析来访者的合理认知信念;
(2)采用直接提问的方式,与不合理信念辩论,使其认识到自己的无法融入班级、感到一无是处、能力差等信念是不合理的;
(3)鼓励来访者和室友交流,做任何事情之前相信自己可以,并好好准备,指导其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增强自信;
(4)布置咨询作业:练习积极的自我暗示;尝试和舍友、班上同学交流。
第4次咨询:
(1)反馈咨询作业:来访者尝试和室友进行交流,得到了室友的友好回应;同时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开始恢复自信。咨询师及时鼓励,以便强化。
(2)进一步强化其合理认知,并讨论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以及与他人有效沟通的技巧等。
(3)布置咨询作业:参加至少一次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和同学一起交流。
3.结束与巩固阶段(第5次咨询)
方法:会谈法、测验法
过程:(1)反馈咨询作业:来访者的精神状况明显好转,和室友、班上同学交流增多,自信心增强。
(2)进行总结,巩固咨询效果。
(3)对来访者再次进行心理测验,对照咨询前情况,进行咨询效果的评估。结束咨询。
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46分,已经不存在焦虑症状。
1.来访者的自我评估:求助者自我报告情绪好转,焦虑减轻,注意力集中,睡眠状况改善;自信心恢复,开始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2.室友的反馈:反馈求助者情绪有明显好转,更加自信,晚上睡眠好转,会响应大家号召一起参与宿舍集体活动。
3.咨询师的评估:咨询的具体近期目标基本实现,来访者焦虑、抑郁情绪已基本缓解,睡眠状况改善,改变了原有的不良认知模式,建立了合理的信念,增强了自信心,人际关系模式基本恢复正常。咨询基本目标已实现[1]。
4. SAS标准分从开始的54分降到了46分,焦虑情绪得到了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