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霞
(新疆哈密市第二中学 新疆哈密 839000)
古诗文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语文知识积累以及学生人格塑造与三观培养方面的作用突出。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语文老师要加强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度,并做好教学组织与教学方法方面的调整与优化,如此才可以在提高古诗文教学质量的同时,强化传统文化的教育效果。那么具体该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呢?下面笔者将根据此主题具体分析。
就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育来看,仍存在较难点,老师只有对这些难点进行科学把握,才可以科学做好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案,进而保障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1]。
在高中语文古诗文的教学之中,古诗文知识与传统文化教育是两大十分重要的内容,而古诗文被创作于古代,晦涩难懂是其突出特点,在学生无法对古诗文内涵深刻理解时,便会阻碍传统文化的开展。但传统文化教育与古诗文的晦涩难懂并不是完全的恶性循环,如果可以引导学生以传统文化为古诗文学习的出发点,则可以让学生对古诗文有效理解的基础上,实现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可以让古诗文的教学更加事半功倍。
在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对古诗文和传统文化的兴趣十分关键,但就实际的古诗文教学来看,学生对于古诗文以及传统文化的兴趣并不高,而之所以缺乏兴趣,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学生理解能力不高,古诗文学习中会容易遇到困境,难以在学习中有任何成就感,在这样的学习背景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越来越缺乏;第二,学生对新奇事物的兴趣较高,所以在古诗文中进行传统文化学习时,学生对其有偏见,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不高。所以,高中语文老师只有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与把握,才可以让古诗文教学的针对性更强,也才可以促使学生古诗文学习兴趣的有效提高。
在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需要老师对创新教学方式进行运用,但就实际的教学来看,部分老师仍深受传统古诗文教学思维的影响,在教学中仍以阅读—学习—背诵为固定教学模式,这样学生在学习之中难以真正对古诗文背后的故事进行了解,难以为古诗文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落实奠基。
要想在古诗文教学中提高传统文化的教育效果,培养学生的古诗文学习兴趣十分关键。因此,高中语文老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全面了解,这样才可以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做好兴趣培养工作。根据学生对古诗文以及传统文化兴趣不高的问题,老师要做好针对性的教学设计[2]。一方面,老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传统文化学习观,这样学生才可以真切感受我国璀璨瑰丽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更加感兴趣。另一方面,老师要加强对学生古诗文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感受成功学习带来的喜悦感,促使学生主动进入对古诗文的拓展学习中。
新课改背景下,融情入景教学模式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越来越高,在高中语文古诗文传统文化教育实施中,如果能够将融情入景模式引入教学中,则可以让学生对古诗文以及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进行了解。比如在教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古诗文时,针对该诗文中的场景,老师可以借助图片和视频的方式,对古诗文中的爱国情怀和英雄无畏精神进行直观呈现,为学生渲染悲凉的氛围,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进入更加逼真的学习中,对古诗文描述的内容进行真正理解,并借助融情入景的方式,让学生对其中蕴含的爱国之情进行感受,对传统文化真挚美好的闪光点进行了解。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之所以总是存在效率不高的问题,学生与古诗文所处时代相差甚远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所以学生在学习中很难真正融入其中,对古诗文进行真正的理解。对此,老师就要对传统的说教式古诗文教学方式进行革新,将古诗文教学与实际生活进行联系,这样更容易将学生代入其中,对古诗文进行了解和掌握。
比如在教学《诗经》中《采薇》古诗文时,这一古诗文中描述到了关于戍边将士生活环境的内容,但由于学生对其了解甚少,所以,老师可以借助纪录片的形式,将戍边将士的生活与现代边关士兵的生活进行有效融合,并在融合中辅以生动的语言引导,既能够让学生对戍边艰辛的生活环境与他们的思想情感进行了解,又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家乡和爱国情怀,并形成正确的认识。通过对生活化教学方式的应用,拉近了学生实际生活与古诗文之间的距离,提高了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育效果。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能够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育以及学生传统文化的弘扬。因此,高中语文老师需要对影响传统文化教育实施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把握,并从对应且创新的角度入手,让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更具有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