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童美育 绘画让孩子更懂“美”

2021-12-29 00:00:00曲晨
东方娱乐周刊 2021年8期

美育就是有关“美”的教育,让孩子懂得美的本质和规律。“狭义的美育”有多指“艺术教育”。如今被我们越来越多地提到的是“广义的美育”,是指将美学原则融入各个学科后的一种教育。蔡元培建立了中国的美育体系。提出:“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者也。”的观点。

“美”的范围很广,包括文学、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任何一门学科,都有“美”的元素。美育被很多家长认为是培养孩子成材或者陶冶情操的重要手段。

美育对于儿童早期的健康成长具有特別重要的意义。每个孩子天生具有创造艺术形象和符号的能力,他们是天生的艺术家。爱“美”是孩子与生俱来的,从出生开始,就开始对于“美”的探索,渐渐地尝试去表达“美”。

以绘画为例,孩子在绘画中视觉形象的表现,向我们展示出他们的内心世界以及对现实的关注。绘画不仅能够帮助儿童发展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他们发展出自己的审美观点,还有助于他们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提升他们运用多视角进行思考的能力。绘画更是儿童认知发展道路上的必要阶梯,当孩子拿起笔开始去描绘美,一段美妙的旅程便开启了。

一、绘画对于孩子是什么?

更多时候是一种体验、一场冒险,或更进一步说是他们表达自己感受和情绪的方法。等他们一点点长大,绘画可以帮助他们梳理和理解周遭的世界,清楚自己的感受。他们可以尝试形成自己的符号和想法,并通过视觉化手段表现出来。

为什么要画画?这是一个问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但是启蒙期的画画应该更加丰富,不只是画画那么简单的事情。孩子在探索自身和对身边世界的认知,固话的形象会阻隔他们的认知和体验。

二、如何读懂孩子的画?

孩子想什么,就会画什么。绘画是一种心理的语言,也是潜意识的语言。我们若想要了解孩子心理在想什么,需要家长读懂孩子的图形、符号或者是色彩语言。

孩子会把情绪转化成为性和色彩的符号,而这个翻译器就是象征思维。

象征思维是可以将概念或者情感以及情绪上的抽象元素转换成具象的符号。了解这个基本的语言符号后想知道孩子想什么,就是给孩子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让他感受到爱,才会去充分表达。

三、如何去正确培养孩子?

日常生活中,我们通过哪些方式去提升孩子的绘画能力?

(一)美术馆

美术馆,作为一个特定的文化标志,是公众文化的聚集地,让更多孩子参与艺术活动与展览中,无疑是真正地建立起艺术和社会的良性的关系。

走进美术馆,让孩子感受艺术作品的表达方式,获得审美和鉴赏能力的入门,聆听艺术作品背后的故事。从艺术作品本身出发,分析艺术品的构成元素,最终能将艺术审美的思维方式融入生活。

让孩子打开艺术的大门,在真实的空间里学习。孩子在美术馆教育重任更应由父母主动承担起来,家长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提升艺术素养,多与孩子一起享受和创作,鼓励儿童的发散性思维和艺术表达。

带孩子观看展览,不要让他们在艺术大师的画作前望洋兴叹,而是给孩子亲近大师的机会,让好的艺术品带给他们更多的想象空间,从而能够自由、自信地进行自己的创造。孩子欣赏一幅作品,会经历四个阶段:审美注意阶段、形式分析阶段、情感体验阶段、评价与创作阶段。

我们要根据孩子的认知过程,进行相应的引导和支持。(二)大自然

通过走进大自然,通过观察自然景观或者人文景观。让孩子感受更多的色彩。汲取养分,打开吸收美的感官。一朵花从开花到枯萎;一条河流从湍急到舒缓;日月星辰不断交替,自然一直都在不断运动,我们置身于自然中,全身新地感受和聆听,反思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学会与自然、与他人、与自己相处。

经神经学家研究发现,事物的颜色、形状、动作等特征对孩子早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

调查表明,孩子每日平均花在电子上的时间越长,他们的专注力和思考力就会等比例下降。孩子在大自然中奔跑或者画画可以让大脑得到充分的锻炼,有助于净化儿童心灵,更能提升儿童的观察力,激发创造力。

在外部环境会给孩子各个感官带来多样化的新鲜刺激,极大的引起孩子的兴趣和欢愉情绪,促进孩子听、视、嗅、触等感官的发育以及知觉的发展。

(三)家庭小画室

在家中给孩子提供一个绘画的空间,准备好绘画的工具以及大幅的纸张,营造一个舒适放松的绘画环境,耐心倾听孩子对于自己作品的讲解,并且把孩子的作品进行装裱和展示,这是给孩子最好的绘画启蒙。

(四)阅读绘本

还有一个方式就是与孩子一起阅读绘本,绘本是一种丰富有趣的文字图画载体。绘本通常有风趣易懂得语言,多彩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符合孩子的心理发展特征。绘本中的插图,都是插画师精心为孩子绘制的,能够让孩子不受文字的约束,在广阔的思维空间里尽情去想象。经常让孩子阅读优秀的绘本,能够提升孩子的综合素养。通过直观的视觉感受来体会绘画中的色彩、造型、图案,与故事情节结合赋予绘画元素情感,给孩子的心灵带来养料。

毕加索曾说道:当我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可以像拉斐尔那样作画,后来我花费了很多年来学习如何向一个孩子那样画画。我毕生所追求的,就是把我的作品画成儿童画般的纯真。

孩子的美感是与生俱来的,一条线,一块色彩都是可以表达出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一切事物与符号都在画面中井然有序的陈列着。看似“稚拙”的画面却又是多少艺术大师终其一生所追求的“美”呢?

儿童的美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把孩子看做是花朵,每一朵都在绽放他们不需要别人教他们怎么绽放。他们真正需要的是空气、光、水、温暖和爱、而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园丁,他们应该去给每朵花浇灌,给与爱和自信。花儿们就会在准备好的时候以最娇艳,最美丽的姿态去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