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作品流露着艺术家的强烈情感,个人情感与社会属性交互并融会贯通,应使有形的美,存储于无限的崇高之中。独立之精神和自由之思想,都要在理性的思考中智慧生活。
大自然可以激发无限的情感与灵魂的意志自由,但这种自由不是滥感应。绘画展现生命,描绘现实,更换发能量状态,艺术家不但要践行本心,更应服务于社会。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文艺发展指明前进方向。崇德尚艺、潜心耕耘、情怀信仰、担当有为是艺术家必须要修习的课程,籍此创作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艺术精品,以画言志,道德引领。
每临大事有静气。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时代呼唤杰出的艺术家。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思,思而后能得,浮躁的事态,心静者胜出。在纷乱喧嚣之中,要坚持以守静之心作画,以画之义守静,力求让欣赏者观之可涵养静气,品之淡泊以名志,宁静中而达致远,平和地对待生活乃至生命。
创新标准要坚守盛则,以物寓人,朴实、自然的反映社会生活本质是艺术工作者的责任。艺术家应多闻凝神,读书发之,依止特立,发明本心,内外有向,筑魂遵耳,并“成教化、助人伦”,这才是艺术价值应追寻的典范。
至高的品性就像水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做到至柔却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气度。一个人的修为不是每天画够数个小时或写够多少字数就能解决的,那是学贯古今的通达和对自然的知悟、对生活的领悟、对人生的感悟……
心不净则人无品,人不静则画无品。艺术的创作过程,是表述个人学智修养的过程,更是思想情感的体现过程。牢记初心使命,坚持正确方向,创作正本清源,展现责任担当,完美表现物象,重要的是在于用心。思维的运用,要有计划、有步骤、有整体、有观照,还要因时而异,因势而变。需要反复研究、实践、体会和思考,才能有效地掌握守正创新的主动权,使艺术创作为人民服务。把“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落实在具体作品的创作之中。
书画皆显生命之象、心灵之形、精神之貌。个人在其成熟中充满着智慧,睿智中没有现代社会的那种浮躁,其作品才能带给人们心灵上的力量,唤醒观者内心久违的愉悦。艺术作品是在探索生命的本源,艺术家的生活要站在灵魂之上,这才是弥足珍贵的。必须让每一个创作,都素雅高洁,清心脱俗,不蒙尘埃。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只有将中国精神融入自己的艺术生命中,血液里才能流动爱国主义情怀,才能使自己的每一件作品都存于正气之中。心灵在“纯净”的状态下,才能超凡脱俗,神韵并茂,明德立志。
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越来越需要纯净且温暖心灵的东西。清池之荷明人目,秋水书画不染尘,是我对艺术创作的追求,也是人生境界的写照。我们要做艺术领域里一个值得尊敬的人,用艺术作品表示洁身自处是艺术家应该追寻的。个人情感的本真和对艺术的探索,会让你感受到画里画外的力量和“气场”,让人的思想在完成作品间升华。饱读诗书的修为,纯正善良的品格,一身正气的人品,别有洞天的艺术追求,是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重要的特质之一。
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可以反利自己在创作中进发出新灵感、新力量,让我们有更多的能量去发光发热。艺术创作及其作品是艺术家灵魂的观照物,是艺术家思想的剖视,是艺术家理念思考的客观体现,是艺术家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文化积淀的展示,更是一种文化格调的提升,一种人格特质的再创造。
艺术是没有终点的灵魂探索之旅。文艺作品要展现作者的心境和修为,看你的作品应该是精神享受。艺术作品是作者性情、品格、修为、修养、悟性、学识和品德、阅历及判断的全部流露,而构思、立意、创作、表现等必须来源于正确思考。艺术家应该是“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的。摒弃程式化的陈旧艺术语言,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另辟蹊径,呈现出较深的艺术内涵和很高的艺术表现力,给读(观)者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启迪。
艺术家要利用自己的语言,使作品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融入中华民族精神意识,成为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经典之作,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净化人、洗涤人、升华人,让人们的灵魂干净、纯洁、高尚的作用。表达出人文品格和纯净的心灵,引发欣赏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与灵魂触动。
在当今社会商业化冲击下,艺术家还存在着那种浮躁利益化的商业追求,这使各类艺术创作沾染了铜臭,所表现的艺术作品也不那么纯粹与干净了,越是这样,越要坚守自己的品格,绝不为了迎合市场、迎合某个群体而出卖灵魂。要屏弃那种远离生活本源的鄙薄的艺术思维,为笔墨而笔墨,为技巧而技巧的舍本逐末的创作理念,传递正能量。
作为文化的传承者和发扬者,艺术家本身是值得尊敬的。有思想和内涵的艺术家,能在尘泥里觅得甘露,在不断的学习思考和创意探索中,不辜负自己的艺术生命;可以在一株草木里,看到情感和韵意;更可以在纷繁中寻得简静、思索与本真。这些,都源于心的境界,因为心清则朗,心浑则浊。只有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并加以体会、整理和思考,才能有效地为创作服务,达到更贴近当代人的精神知觉,更能表现当代人的情绪感受。艺术家的个人情感应与艺术技巧高度结合,使其艺术创作进入到一个民族精神的王国,站领世界当代艺术高地,并可能成为永恒的经典。
艺术创作属于意识形态范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牢牢撑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因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因此必须占领意识形态阵地,充分发挥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信念、道德观念上积极向上。意识形态我们不占领,就会被唱衰主旋律的人占领,所以要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和艺术思潮。
艺术作品其社会属性和基本功能就是传播正确的思想,及肩负全民教育的责任。艺术家要多创作符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作品,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要时时处处有德守义,主动肩负起彻底改变社会环境中的混乱状况之责任,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和恶俗,做新时代艺术工作者,只有这样才能讲好中国故事,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说:“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
坚定文化自信,是为了实现文化自强。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生存之根、立世之魂、传承之本,这里面有文化、有风俗、有知识、有精神、有历史、有力量、有人文,其形成的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凝结着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艺术领域必须成为展示和传播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阵地,艺术作品必须成为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让各艺术门类成为传播先进思想文化的坚强阵地。
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讲,一切优秀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源于人民,一切优秀文艺创作都为了人民。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人民的生活、命运、情感,表达人民的心愿、心情、心声,立志创作出在人民中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
艺术作品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能以个人兴趣爱好为主导,宣扬假恶丑。真正的艺术家必须具有弘扬民族精神、凝聚爱国力量、彰显文化自信,反映社会进步、引领时代风尚的积极健康的思想和高尚美好的精神追求。
综上,个人感情与艺术的崇高是与一个时代密不可分、无法割裂的。每一个个体创作者,都应该以有道德、有温度、有筋骨、有思想、有品格为师宝典,产出为人民群众喜爱的艺术精品,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尽力。
古人云:“书者,心之迹也”。西汉文学家杨雄说:“言者,心声也。书者,心画也”。明末项穆在《书法雅言》中说:“论书如论相,观书如观人。”善于思考,精于修正。艺术,必须纯粹、干净;感情,必须真诚、升华。心不净则人无品,人不静则画无品,艺术家的品德比才华更重要。个人情感必须以人民为中心为创作导向,与艺术的崇高同频共振。
艺术家还应该是思想者。全国的艺术工作者与美术家们,都要以人民为中心,站在心灵高地之上,深入生活,以扎根人民的主题实践活动,让人民群众共享当代文艺、美术发展的最新成果。用心、用脑、用情、用功、用智、用笔书写人民、礼赞时代,迎来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新高潮,把崇高的艺术作品洒向人间,使每一件艺术作品都承载着对祖国的理解和对民族的咏叹,并展现勃勃生机。
(作者系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黑龙江省画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