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剑,赵 欣
(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强调,围绕立德树人中心环节,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对于高校受众面广、课时长的大学英语来讲,将价值思辨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其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尤为突出。大学英语表层看是语言教学,但其语言文化内容体系中“镶嵌的是一整套的西方价值观和意识形态”,[1]具有很大的隐蔽性,不仅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对很多英语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来讲,这种影响也“日用而不觉”。从这个角度看,大学英语已经成为中西方文化交锋的前线,成为坚守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的重要部分。
本文以“哈尔滨工程大学”为例,研究探索有效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方法举措,总结分析实践成效,提出持续改进的建议,以期提升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有效性,充分实现其铸魂育人的功能。
1.大学英语课程中“人文性”之“短”。“大学英语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人文性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价值,注重人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有机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内容。”[2]但在教学实践中,存在重视工具性而忽视人文性倾向,在“要充分挖掘大学英语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3]方面重视不够,特别是在借助对思辨能力这一思考方式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分析、比较、鉴别和评估中不断净化、校正、更新和优化自身价值系统和信念系统方面存在短板。
2.英语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五个不”之“惑”。一是不理解,表现为“英语和思政有什么关系,那是思政课老师的事情”等;二是不适应,表现为“在大学英语教学话题中推进思想价值引领太难了”“学生很难接受英语课上的思政”等;三是不折腾,表现为“英语就是一项技能,把听说读写练好了就行,不要瞎折腾了”等;四是不重视,表现为“在课堂上随便说几句,教育引导一下学生完成任务就得了”等;五是不抓紧,表现为“看看别的学院和课程怎么做的,我们再开始,免得走错路”等。
因此,强化教师对课程思政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如何健全课程思政教学机制、完善教学设计、优化内容供给,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成为在润物无声中实现对学生价值思辨引领的关键。
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把加强教师理想信念教育作为课程思政建设和党支部工作的首要任务,以教研部教学科研实践与党支部组织生活有机融合为载体,通过以下举措,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学思路和体系。
1.深挖思政教育元素。创建教学单元及其蕴含思政要素矩阵图,将社会、文化、教育、职业、生活、情感等六大类16个话题作为核心环节,组织教师从揭示西方文化两面性、西方媒体宣传双重标准与霸权性、弘扬“中国梦”正能量等切入,选取英语时事新闻热点、重要历史事件沿革与发展、中西方文化历史发展与对比等主题的中英文资料,通过理论阐述、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提问答疑等方式,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能力提升的有机融合。
2.建立话题语料库。围绕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涉及到的生活、时间、安全等16个话题,建立了中西方对比分析的模块化话题语料库,形成了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史创新故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等“正能量”内容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案设计及案例汇编,为教师结合话题对学生进行思想价值引领提供了系统化、标准化的教学指南。
3.构建有机融入机制。构建“全员参与+全方位协同+全过程引领”的特色课程育人模式。一是全员参与,形成了外语系党委组织协调、教研部全体教师共同参与、100个教学班3 000余名学生积极配合的工作格局,“三位一体”同频共振为课程育人持续推进奠定了基础;二是全方位协同,课前研读、课堂引领、课后指导的协同并进,使课堂育人延伸到课前、拓展到课后,为课程育人系统推进提供了保障;三是全过程引领,在学生三年六学期的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任课教师与授课班级学生保持相对稳定,为课程育人纵深推进铺平了道路。
4.推进深推价值引领。一是搭建师生互动交流平台。教师与学生通过QQ群发布教学要求、传递学习资源、解答知识难点、交流学习方法、引领思辨方向、共享体会成果。二是拓展教研部教师备课交流平台。教师通过QQ群共享话题资源、典型案例、教学体会,深入研讨教学话题价值思辨引领的重点难点。三是创新教研部教师理论学习平台。通过“人人主持点评+人人引领解读+人人互动交流”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及党员主题党日活动,有效提升了教师理论素养和育人水平。
1.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践成效
教研部从依托学校2014年“三育人”项目开展课程育人的研究探索,到辐射影响部分教师主动自觉跟进,再到有组织有计划全员推进,实现了师生满意度高、参与度高、教育效果好。教研部教师的学生评教满意度六个学期均在90%以上;全体教师充满正能量的思想价值引领,在引导学生厘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的模糊认识,正确认识中国特色与国际比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2.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质量评价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定量质量评价可以借鉴SERVQUAL评价模型来进行:“Q=P-E”,即“服务质量的最终得分体现在顾客对服务质量的期望分与顾客对服务质量的真实感知分之差。SERVQUAL评价模型的质量评价分数一般为负值,其差值越大,说明服务质量越差,该差值直接表明顾客满意度。”[4]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质量可以通过学生对课程思政的实际感受与其期望之间的差距来评价。参照SERVQUAL服务质量评价模型,我们选取大学英语16个教学话题对应的17个思政要素点,构建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质量评价模型(见表1和表2)。依据该模型我们设计了问卷,对大三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621份,收回621份,有效问卷536份。统计结果见图1。
表1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质量评价模型标准
表2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质量满意度评价模型
(续表2)
教学话题思政要素 中国特色与国际比较价值思辨能力敬业精神文明公德意识诚信意识平等友善服务社会意识和谐共生意识情感情商时间效率意识国家安全意识正义与良知爱国情怀文化自信公民意识工匠精神国际视野广告●●●●爱●●●●●中国文化●●●●●●●●●教育●●●●●●●公民●●●●●●●●●职业满足●●●●●●●
●表明在某个英语教学话题对学生进行价值思辨引领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要素点
从图1可知,中国特色与国际比较、敬业精神、时间效率意识、国际视野等4个要素评价分值绝对值相对偏小,表明学生的感知与期望趋近,满意度较高,反映出教师在与自身专业与职业素养关系密切的国际视野、时间效率、敬业、跨文化对比等方面的课程思政意识、内容供给和引领能力都较好;国家安全意识、文化自信、爱国情怀、正义与良知、和谐共生意识等5个要素评价分值绝对值相对偏大,表明学生的感知与期望差距较大,满意度较低,反映教师在这些思政要素有机融入方面需要再下大功夫、硬功夫;工匠精神等8个要素评价分值绝对值相对居中,表明学生的感知与期望差距较小,满意度尚可,但反映教师在这些要素的知识储备、内容供给、驾驭能力等方面存在短板,需要加强培训引领提升。
虽然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践积累了经验,锻炼了教师队伍,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在思想高度、系统性架构、内容形式、评价机制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大学英语课程思政需要在制度建设、体系建设、内容建设等方面进行更多的探索和研究,才能构建出系统性、科学性、制度性、操作性、推广性强的路径与机制,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学生培养为具备“四个正确认识”、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价值思辨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